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溼氣不是水,也不是水汽,而是像鼻涕一樣黏黏的東西。

溼氣“喜歡”存在骨縫關節處,體內的溼氣是各種各樣病症的源頭。溼氣從來不會孤軍奮戰,它總是與別的物質狼狽為奸,溼氣遇寒為溼寒,遇熱為溼熱,遇風為風溼,還有署溼、痰溼,所以認識溼氣判斷自己體內的溼氣很重要。


為什麼會有溼氣?

1、內在原因:脾是運化水溼的,脾胃功能出現異常,水溼運化就會受阻,自然就形成了溼。影響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過油過鹹等等這些都在傷害腸胃,長久下去就會使體內溼氣堆積,影響健康。

2、外在原因:如果經常淋雨、穿半乾衣服、頭髮不吹乾、著涼、居住環境過於潮溼,這些都會讓你染上溼邪。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不是什麼溼都叫“大溼”,看看你有資格晉級麼:

初級大溼:

頭 :早晨起床,濛濛的不清爽。

四肢:平時痠懶乏力。


中級大溼:

頭 :像裹了一條溼毛巾,沉沉的或濛濛的。

四肢:上下樓或走路會覺沉重,腿如灌鉛。

嘴巴:粘膩不清爽。

汗液:粘味重。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高級大溼:

腹 :容易腹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長期腹瀉,大便不成形。

腸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費廁紙,大便粘膩粘馬桶。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殿堂級大溼:

面部:浮腫;每當早起臉面或者眼皮都會變的豐滿性感。

腿腳:浮腫;每到晚上都覺靴子變小腿脹、或腳踝總有很深的襪印;手腳冒汗;腳氣。

皮膚:皮膚瘙癢;溼疹。

口舌:舌苔黃膩;睡覺流口水,說話唾沫星子漫天飛。

四肢:身體常沉重痠痛,關節炎。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如何祛溼?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1、背部刮痧,散熱祛溼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溼。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2、艾灸養生,祛溼補陽

艾灸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祛溼。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艾灸取穴

1.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盒灸20-30分鐘。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2.命門穴:

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盒灸30分鐘。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3.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盒灸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4.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灸盒灸30分鐘。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5.豐隆穴:

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或用艾灸盒灸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6.解溪穴:

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或艾灸盒30分鐘。

什麼是溼氣?溼氣是怎麼產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