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我們怎樣做才能培養起終身閱讀的習慣?

互聯網技術讓人們開始忽視閱讀的重要性,現代人變得浮躁。不過,閱讀是學習的基石。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們一起來探討。我是三娃奶爸,教育深耕者,歡迎關注:“

甲骨遊學”。

一、閱讀是學習的基石

教育心理學強調,閱讀是學習的基石!而閱讀能力的提高,與兒童早期口語水平有關。研究發現,4歲半兒童的口語能力,能預測7歲的詞彙理解能力,10歲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兒童口語水平,又和家庭薰陶密切相關。孩子理解了,但還未能清晰表達的詞彙叫“接受性詞彙”。家庭薰陶對孩子的“接受性詞彙”影響巨大。

由此教育學家建議: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家長要有意識從小抓起來。例如,營造家庭讀書氛圍,親自給孩子讀書,帶孩子去圖書館,剋制看電視、手機的時間。

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我們怎樣做才能培養起終身閱讀的習慣?

二、心智的成長

人體會逐漸衰老,但心智卻不會,除非我們不願意鍛鍊,讓心智萎縮。人的心智是一直髮展的。有的人一旦退休,很快就垮了。因為上班時,工作對心智有所要求,人不得不去應付。如果外界壓力消失,而人的內在動力不足,人很快就頹廢了。

主動閱讀,能幫助我們提升心智力量。優秀書籍,能促進我們深入思考,擴充眼界,打開格局。因此,好的書籍值得我們反覆閱讀。

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我們怎樣做才能培養起終身閱讀的習慣?

三、如何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1、身邊的榜樣:

筆者曾任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項目計劃經理。下班後,與同事們一起散步。其中有一位負責設計部的經理,堪稱女中豪傑。博士畢業,談判時舌戰群儒,氣度非凡。她很平實,散步時問及她的教育背景。她分享到,自己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讀書,長大了,雖易忘事兒,但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讓自己充電。這番話對筆者的觸動很大。那位設計部經理,還有個女兒,相信母親的榜樣會深刻地影響到她的孩子。不僅如此,作為同事的我,雖時隔十多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2、堅持的力量:

科學家—坎德爾—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神經傳導課題。通過對海參神經傳導的實驗,人類親眼見到神經是如何運作的,從而證實了人類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存在。而以前,這些只是一種“理論”,或者叫“假設”,是沒有經過實驗證明的。坎德爾的實驗結論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人類長期記憶的形成過程,是創造再創造的過程,腦神經是無時無刻地變化著,這和電腦的存儲完全不一樣。人類的“感官信息”交給“工作記憶”處理,然後“大腦的海馬”又和大腦其它皮質層間反覆溝通,直到建立長期記憶。

閱讀的過程,也與上面的活動緊密相關。眼睛看到信息,工作記憶開始處理信息,這時人必須專注,否則大腦會處理其它信息,因為工作記憶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閱讀之後,還要實踐所學,因為這樣才能讓知識融入到個體經驗中。我們必須反覆練習。因為建立個體興趣,腦細胞需要持續工作,直到在大腦的特定區域“刻畫”下來。因此,堅持不懈,將閱讀中所學的應用於生活中,形成個體經驗。這也是長期記憶形成的過程。

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我們怎樣做才能培養起終身閱讀的習慣?

3、保持愉悅的心情

多巴胺是一種神奇的激素。男女能產生戀情,媽媽生完孩子後有欣慰感,人運動後有舒適感,都和它有關。瑞典科學家—Arvid Carlsson—因為發現多巴胺激素,獲得2000年諾貝爾獎醫學獎。

在閱讀過程中,這種激素一直參與其中,幫助大腦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的連接。在閱讀時能浮想聯翩,是因為人類的經驗被喚醒,長期記憶被調動,與閱讀時的信息產生連接,助推人融入故事情節中。陌生的概念與熟悉的概念(長期記憶)相連接,從而人能夠理解所閱讀的內容,掌握新的知識。

所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保持良好的心態。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不僅破壞大腦的思維進程,還損壞人的身心健康,對閱讀的影響尤為明顯。

四、總結

我們的心智一直在成長,而內在動力才能一直支撐我們前行。主動閱讀能幫助我們建立內在動力。身邊的好榜樣,激勵我們主動尋求智慧。堅持的力量讓我們到達成功彼岸。心靈的安息則使我們進入保障。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

(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

(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