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听吴良镛等16名专家是怎么点评的

关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听吴良镛等16名专家是怎么点评的

1.施卫良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副中心的规划提出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在编制过程当中,我们一直按照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中心城过多的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来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示范作用,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中心城的“城市病”,对副中心来说同时也要避免患上新的城市病。基于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的要求,副中心要着眼于未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个长久的、更长远的目标。

2.杜立群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转变规划观念】这里反映出一个观念的转变。过去的规划建设都是追求规模的扩张和速度,现在则由这样一种方式转变为对品质的追求,这种变化带来了很高的要求。

3.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树立规划标杆】从整个规划可以看出,我们一直是站在全球的范围内思考世界的问题、难题,扎根于通州这块历史积淀非常深厚的土地上,从文化、交通、创新、水、绿、生活,这几个亟待解决的方面紧紧地抓住今天北京,乃至许多中国城市最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所以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这会在未来的中国城市规划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

4.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造新的两翼】北京副中心的规划设计,终于使得北京从过去圈层式的发展模式里走出来了,有了一个更大的区域空间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成为北京发展的“新两翼”,真正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整体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全面的、相对比较彻底和系统的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

5.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分层传导落实】这次我们编制的街区层面的规划其实是想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有效地传导到每一个街坊的开发管控上。所以我理解这是一个中间的层次,一个承上启下的层次。对上,要承接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和战略要求,对下,要将街坊层面的控制规划做得很实在。

6.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立体城市】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第一次真正运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高度一体化数据平台的实验区,这个系统目前已在进行示范性搭建,最终希望达到在地上、地下,全三维状态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目标。这实实在在落实了习总书记讲的,“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7. 刘泓志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战略发展负责人

【宜居城市】“城市客厅”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来人口而言,当他到达这个城市,会觉得这里是温暖的、友善的、受到欢迎的;另一个是对当地居民而言,并非回到家门口才觉得到家,而是到了这里,就感觉非常的熟悉。

8.胡洁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设计理念】副中心规划是充分沟通、充分交流下形成的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达到高满意度的规划,我认为,这种融通本身,是整个规划设计方法的跃进和提升。

9.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授

【规划蓝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副中心描绘了一幅未来时期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天人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的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蓝图。

10.恽爽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发展质量】我觉得副中心规划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它贯穿始终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对于高质量发展,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包括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或是更可持续发展。

11.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色彩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城市意向】“半城清凉、半城温暖”,温暖这个部分主要是在建材这个角度,而清新的部分,基本上是留给大自然的,留下了城市发展的空白,这也是副中心主旋律的一个亮点。

12. 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绿色出行】建设一个不完全依赖小汽车的城市,就要创造一个能够以人为本的、宜人的、对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都很方便的交通环境,让公共交通更加发达,让城市交通系统更加亲近友好。

13. 林坚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公共设施】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次的控规对于“设施”的强调,也就是说,它不完全局限于用地的布局上,而是以公共设施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对各类的民生设施做系统性的安排和比较明确的约束性、引导性控制。

14.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区域协同】我觉得在生态、产业、交通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副中心规划和北三县的协同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是有示范意义的。

15.吴唯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

【社区服务】除了居住条件改善之外,怎样更好的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让宜居环境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宜居建设要注重社区的工作,从儿童开始,到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社区里面能够为各年龄层的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16.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一篇好文章】在北京的中心城之外有一个副中心挺好的,还可以继续往南面做,可以把这个文章做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