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提到物聯網就必然要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先說EPC。EPC的英文就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電子產品代碼,在中文中容易產生誤解。將EPC翻譯成“產品電子代碼”。它的特點是強調適用於對每一件物品都進行編碼的通用的編碼方案,這種編碼方案僅僅涉及對物品的標識,不涉及物品的任何特性。每一件物品的EPC代碼在物聯網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相當於一個索引。

如何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再說物聯網。對物聯網的理解是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我們最開始的理解是把任何東西都搬到物聯網上,通過EPC的概念,相當於在物聯網上為每一件產品建立了從生到死的檔案。物聯網的特點是什麼呢?是基於互聯網的平臺,能夠查詢全球範圍內每一件物品信息的網絡平臺,物聯網的索引就是EPC代碼。物聯網有這麼幾個組成部分,一個是編碼、標識的功能,一個是中間件、管理的功能,還有一個ONS是尋址的功能,還有EPCIS,存儲的功能。

如何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最後說說RFID。作為EPC這個概念能不能付諸實施,最底層靠的就是RFID系統,它的基本組成部分就包括電子標籤和閱讀器,從理論上來說,這個EPC代碼可以用射頻識別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不用射頻識別的方式來實現,它是一個代碼,選擇射頻識別的方式作為一種載體。EPC標籤就是一種電子標籤,或者把它稱為射頻標籤。從概念上來說,EPC相當於物聯網的內核,EPC代碼通過物聯網進行電子數據交換,EPC代碼通過RFID標籤作為載體,隨著實物在現實社會中流通。通過物聯網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任何東西都在物聯網上,每個物品都有唯一的EPC代碼,這樣就可以通過物聯網查到其檔案的情況,防偽的問題和一系列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如何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RFID技術並不是唯一為EPC和物聯網服務的,是先有的RFID技術。RFID技術可以追溯出50年的發展歷史。EPC則可以追溯到1998年。通過閱讀器把EPC標籤裡面的信息採集進來,閱讀器和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通過中間件送到物聯網中,存到EPCIS服務器中,再通過一箇中間件就可以實現我們對一件物品的其他信息的查詢。我們在採集一件物品信息的時候,可以把採集的地點作為相關信息,同時採集進來。

如何將EPC和射頻識別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