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 用中藥散療效好

慢性膽囊炎 用中藥散療效好

慢性膽囊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膽囊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點為:上腹正中或右上腹隱痛、飽脹,進食油膩食物或情緒變化時發病或加重,疼痛可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並有反覆發病的特點。西醫保守治療多以消炎、利膽、解痙止痛為原則。與西醫相比,中醫辨證論治在緩解疼痛、增進食慾及改善患者整體狀況等方面有明確的療效,在保守治療方面有其優勢。臨床用中藥散治療膽囊炎效果好,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共治療20例,B超檢查確診為膽囊炎患者。

.

慢性膽囊炎 用中藥散療效好

處方:紫花地丁、龍膽草、金錢草、苦參、茵陳、紅花、雞內金、人造牛黃、熊膽粉、羚羊角、薑黃、牛膽粉、柴胡各等量。

用法:以上中藥混勻研成粉,每次3~5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慢性膽囊炎 用中藥散療效好

治癒:症狀和體徵消失,B超檢查膽囊炎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有效:症狀和體徵基本消失,B超檢查膽囊炎好轉,隨訪半年未復發;

無效:症狀體徵沒有改變或治療期未滿改用其他治療者。

結果:治癒11例,有效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

.

慢性膽囊炎 用中藥散療效好

病案舉例

巴某某,42歲。腹脹,噁心,口乾1個月餘。繼至右上腹隱痛、食少、厭油性食物、頭痛、心煩、失眠、乏力。西醫診斷為慢性膽囊炎。中醫檢查發現:慢性病容,顏面灰暗,肝膽脾未觸及,尿黃,舌質紅、苔黃,脈細沉緊。治則:清溼熱,瀉膽火,健脾胃。處方:紫花地丁、龍膽草、金錢草、苦參、茵陳、紅花、雞內金、人造牛黃、熊膽粉、羚羊角、薑黃、牛膽粉、柴胡各20克。共混勻研成粉,每次服5克,每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連服10天。服藥後症狀基本消失。繼續服藥20天后症狀體徵消失,B超檢查報告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體 會

慢性膽囊炎以口乾苦,胸悶,右上腹脹痛,隱痛,大便時干時稀,且以進食辛辣或油膩之物後諸症加重者為特徵,可經B超檢查而確診。本病與飲食、內分泌代謝有關,本病病因為溼熱之邪侵入肝膽。膽位於中焦,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藏膽汁,主疏洩,以降為順,若溼熱之邪蘊結於膽,疏洩失常,氣機不暢,在上則胸悶、口乾苦,於中則脅脹痛,至下則大便失調。根據清利溼熱,疏肝利膽而立法,選柴胡疏肝利膽;紫花地丁、苦參、羚羊角、牛黃、牛膽粉清熱解毒;金錢草、龍膽草、茵陳清利肝膽除下焦之溼熱;雞內金健脾消食開胃;紅花清熱涼血。諸藥合用,清熱解毒、清利下焦、健脾消食開胃而見效。

“南方名醫”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