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故事,那么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很多自古良才多薄命的故事,不是为啥,只因嫉妒,下面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么一对唐朝的父子将领,父子均被皇帝重用,儿子在宫中长大,却最后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王忠嗣,原名王训,唐朝名将。王忠嗣出生于名将世家,他的父亲王海滨也是唐玄宗重用的一名良将,在征战吐番时战死。玄宗怜惜王忠嗣自幼丧父,便将他接到宫中抚养,王忠嗣自幼与众皇子一同长大,尤其与后来唐肃宗关系要好。长大后的王忠嗣为唐朝南征北战,多次击败吐蕃立下赫赫战功,被唐玄宗所器重。但也因此被宰相李林甫所嫉妒,被李林甫陷害后被贬,年仅四十五岁暴病而死。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王忠嗣的父亲王海滨是当时太子的右卫卒,以骁勇而闻名,曾在吐蕃入侵时担任右防御使,与其他将领一起带兵讨伐吐蕃。王海滨作战勇猛,所带领的军队杀敌无数,立下首功。等吐蕃再次返回攻击时,其他将领却因为嫉妒王海滨的功劳,商量好暗中不动,只留下王海滨一人孤军奋战。最终王海滨带领的部队因寡不敌众而败给了吐蕃,王海滨战死沙场。其他将领则趁势攻击,斩获了敌军数万人,掳获牲畜几千匹,回到朝廷后,不知情的唐玄宗给了这些人赏赐,也十分为王海滨感到惋惜,立刻追封王海滨为金吾大将军。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这时的王忠嗣还叫原名王训,年方九岁。因为父亲为朝廷战死,唐玄宗便赐名王忠嗣,并将它接到宫中与皇子们一同学习。王忠嗣出身兵家,少时候就对军事十分的有想法。唐玄宗一次和他讨论兵法,王忠嗣应对自如,令唐玄宗十分的吃惊,夸赞他将来一定和他父亲一样会是一位良将。在王忠嗣二十四岁时,唐玄宗授予他王海滨原来的职位安西大都护。此后王忠嗣节节高升,没几年就升任左领军卫郎将,可就是因为私下里与人议论皇甫淮明的弟弟,为他感到惋惜,而被别有用心的人诟病告发,也因此遭到了贬谪。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不久曹婷谋划攻占青海一代的新城,有人举荐王忠嗣,王忠嗣再次被启用,即刻赶到了河西复命。攻克新城一战中,王忠嗣带兵作战勇猛,用兵有方,立下首功,即被任命为左威卫郎将。恰逢这年秋天,吐蕃军队南下星耀夺回新城,守城的官兵都十分的害怕。王忠嗣则带领一队人马打开城门冲入敌军阵营中奋力厮杀,敌军军队被冲散后乱作一团。大军趁势而上,将敌军团团围住,大败吐蕃,王忠嗣又立下首功。两年后,王忠嗣远征漠北,与敌军在桑干河对战,三次将他们打败,俘获大量的物资。在归来途中,正逢突厥爆发内乱,王忠嗣巧用反间计,击败了突厥及其他部落,此后塞外安定再无争战。王忠嗣的才能被充分的展现出来,唐玄宗授予御史大夫一职来表示重用。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王忠嗣年轻时因冒失而遭贬谪,到了中年又身居要职更加吸取了年轻时的教训,谨言慎行,用心安稳身边人,王忠嗣在军队中体恤将士,常常与将士们同吃同睡,军中物资也清清楚楚的登记在案,每次出战一弓一箭都要登记清楚,战后上交。因此军中人人自觉,很少有过违纪行为。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王忠嗣从此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宰相李林甫也因此很嫉妒他,市场观察寻找王忠嗣的过失。唐玄宗向要派兵前去攻打边塞的石堡城,王忠嗣则人为攻打石堡城一定会折损大量兵力,所得不如所失,便多次劝谏暂时放弃攻打石堡城,静静的观察局势再等时机。王忠嗣此言也惹得唐玄宗不高兴,董廷光便上计请求攻打石堡城,唐玄宗便派遣董廷光和王忠嗣一同攻打石堡城。因为要听从王忠嗣的号令,董廷光对他内心十分不满,而石堡城易守难攻,哥舒翰已经折损了大量兵力仍旧没有攻下。王忠嗣便不愿再出兵攻打石堡城,可是董廷光执意出兵,耗尽大量兵力后石堡城终于攻下。回到朝廷,董廷光和李林甫便合谋,一同诬陷王忠嗣故意拖延不出兵,使得石堡城久攻不下,而唐玄宗也轻信了两人的谗言,将王忠嗣贬到汉阳做太守,王忠嗣愤懑难平,年仅四十五岁就暴病而死。

他与父亲都曾被皇帝重用,在宫中长大,英年早逝只因两个字

王忠嗣出身名门,长于深宫,一身的才能想要报效国家,全心全意为国家争战,可谓劳苦功高,但为何在四十五岁就暴病而死?其实全因为“嫉妒”两个字。在当今我们社会,这样的事情同样是存在的,同事与同事、朋友与朋友,甚至兄弟与兄弟,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此类的关系呢?小编觉得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任何事情,对待亲人朋友不一意孤行,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学会调整好自己心态是我们人生的一门重要课题。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一起留言与小编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