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寶寶的手勢語言

相信爸爸媽媽特別喜歡撫摸寶寶肉嘟嘟的、稚嫩的小手,溫柔的愛撫像是給予孩子一顆定心丸,減少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恐懼,達成心靈上的溝通。但是,父母在撫摸孩子小手的同時,也要學會觀察,因為小寶寶們喜歡用小手來表達意圖。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大多剛出生的寶寶喜歡緊握拳頭。從生理角度來講,寶寶的神經系統等各方面還不成熟,高級中樞的調控還沒有完成,所以一般表現為屈肌緊張,故而才有了握拳、彎腿等動作。所以,爸爸媽媽不需要擔心此類情況,而是要學會引導寶寶打開緊握的小拳頭。

讀懂寶寶的手勢語言

父母越早打開寶寶緊握的小拳頭,越早能夠幫助寶寶開啟智慧之門。寶寶手的動作,有助於促進兒童成長髮育。當寶寶手指分開後,就可以隨意地擺弄各種東西。寶寶還會主動接觸新鮮事物,從事各種活動,從而使得感知覺能力得到很好的發育。

當寶寶緊握拳頭時,父母要輕輕地告訴寶寶:“寶寶乖乖,打開自己的拳頭,讓手指伸展出來”,這是第一步;餵奶的時候輕輕地把寶寶摟在懷裡,大手握著小手,輕輕地撫摸,讓寶寶的小手感觸媽媽手的溫暖,體驗愛的味道;洗澡的時候記得洗寶寶的小手,一邊清洗一邊摩擦寶寶的小手,並告訴寶寶:“小手真香呀!”這樣可以讓寶寶感到無比的輕鬆。有些家長髮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也會握住拳頭,這個時候當然就不要打擾寶寶了。

當寶寶睡醒後,張開手並向前伸展,這說明他是在邀請自己的父母和他一起玩耍。有些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新生兒,只用維護他們的生理需求即可,其實不然,當寶寶手指展開時,父母一定要做出及時回應,陪伴他玩耍,或者用玩具哄他開心,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

讀懂寶寶的手勢語言

有些家長髮現寶寶在兩三個月的時候喜歡用手抓自己的臉,抓媽媽的頭髮,抓衣服,抓任何在他身邊的東西,所以他們對寶寶採取了防護措施,帶上小手套,以避免寶寶被自己抓傷。其實,這樣完全是錯誤的,這不僅會阻礙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還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髮育。如果你怕寶寶抓傷自己或其他人,記得給常寶寶剪指甲就好了。

寶寶八九個月的時候,開始喜歡玩弄各種東西,玩泥巴、玩水、撕東西、拽東西,等等,吃飯的時候不喜歡爸爸媽媽喂,喜歡自己抓著吃。有些爸爸媽媽怕孩子把衣服弄髒,就禁止他們這樣做。實際上,這是剝奪了孩子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自由。

他們通過手來探索未知的世界,來感知身邊的物體,在探索中掌握了生活技能,這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父母配合的過程。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讓他們獨立地認知世界,鍛鍊思維。

寶寶快1歲時,看到各種東西都喜歡敲一敲,比如筷子、勺子、棍子。有些父母覺得他是在搗亂,怕他們傷了人或是敲壞東西,便極力阻止。其實,寶寶正是通過敲打來辨別聲音的不同。各種物體不同的聲音可讓寶寶感知不同的音色,並通過一段時間的敲打,學會控制敲打的力量,使其身體動作各方面協調發展。

讀懂寶寶的手勢語言

有的時候,寶寶喜歡張開雙臂擁抱爸爸媽媽或是親人,實際上這是寶寶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當寶寶張開雙臂撲到對方的懷裡時,正是寶寶告知他人,我喜歡你的一種表現,而家長也應該回以同樣的方式,讓寶寶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切勿讓寶寶覺得你冷落了他。

總而言之,作為父母要讀懂寶寶的手勢語言,才能更好地瞭解寶寶的想法和需求,更好地呵護、愛護自己的寶寶。千萬不要理所當然地阻止其各種所謂的不好行為,合理地因勢利導才是良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