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餘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併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是明朝宦官專政的禍根。

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因為當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朱棣擔心建文帝會捲土重來,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另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四海都應該來朝賀,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四庫全書》卻有很多內容被編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壞。因此《永樂大典》無愧於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永樂十年以後,朱棣開始了北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北爭的頻率越來越快。朱棣一生共發動了五次北爭,除前兩次有所斬獲外,其餘多為勞民傷財,使得剛剛恢復的經濟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爭時,病逝於榆木川,在位22年,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

淺談飽受爭議的明成祖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