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米-26直升机(摄影:lihutao)

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爆发后,我国在救灾过程中动用了租借的米26重型直升机,其不可替代的表现,尤其是在唐家山堰塞湖挖掘过程中吊运挖掘机和运输油罐车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国对重型直升机的作用和价值,上了一节深刻的课。此后,研发重型直升机,就成了我国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本文作者拍摄的米-6直升机

实际上,20实际70年代,在中苏珍宝岛事件之后,为了缓和中苏关系,苏联也曾经对我国出口过一批米6重型直升机(也就是米26的前一型号),我国也曾试图仿制,但因技术过于薄弱而放弃。此后自研的Z6和Z7直升机也纷纷下马,直到引进超黄蜂以后,在超黄蜂基础上仿制并且不断发展的Z8直升机,才修成正果,但Z8也只能算是大型直升机,距离重型直升机,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今世界上,能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只有美国和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和美国当然无法合作,那么中国唯一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就只有俄罗斯了。事实上,中俄联合研发重型直升机的消息,在汶川地震之后,就不断透露,早在2015年的天津直博会上,就展出了重型直升机模型,双方谈判也始终在进行着。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CH-53直升机(摄影:三色箭)

但是,因为大家在谈判中分歧较大,所以一直没有敲定合作方案和方式。俄方主要想让我们投入资金,具体方案由他们定。据说先是直接提供米26的方案,这对俄方来讲最省事,但我们认为米26很多技术老旧,而且机体太大,虽然拥有多项世界纪录,但在使用的灵活性上有极大欠缺,而且根本无法上舰,被否定。后来俄罗斯又提出当年苏联时代开始的米46方案,为30吨级,我方又觉得小了。而我方更倾向于类似美国CH53K这样的重型直升机,吨位合适,载重量大,还可以上舰。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中国直-8直升机(摄影:chenjun)

以前,由于我国在直升机技术上一直薄弱,也欠缺重型直升机的研发经验,Z6 Z7的下马,Z8经历了漫长的仿制,直到2010年之后,才可以说逐步进入到堪用的地步。90年代以来,为了弥补直升机短板,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米17/171直升机和卡28反潜直升机。所以俄罗斯人之前在直升机合作上对我国还有一定的心理优势。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直升机领域的快速发展,从专业的武装直升机Z10,到Z8G的服役,以及Z8宽的出现,这种技术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减弱。同时,由于俄罗斯自己的经济困难,直升机领域的发展缓慢,老款的直升机卖不上价格,新型的诸如MI38直升机也难以打开市场,重型直升机市场本身就小,而且俄国自己也失去了采购条件。在欧美直升机纷纷出口的时代,再不将手中最后的重型直升机技术变现,那么,以后的前景将越发暗淡。这也是我国能争取到合作主动权,即将签订协议的关键原因。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直-8宽直升机(摄影:Ds走近哈佛)

未来的重型直升机项目合同,将由我国出资,主要面对我国市场,由我国组织研发测试认证生产销售,俄方主要提供技术。同时,因为之前俄罗斯一直希望用俄国产的,基于PD-14涡扇发动机基础上研发的PD-12B(有说PD-12V)涡轴发动机,而中国更希望用乌克兰在米26上用的D136发动机的改进型号,后者成熟度更高,具有货架产品的性质,不会延误新机研发。而且乌克兰也愿意与我方合作,毕竟在失去米26这个平台之后,他们手中的D136发动机也没了用武之地,能通过中国将D136发动机的价值变现,也是极好的。所以,有了发动机,再加上中国近年来直升机领域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在航电,操控,机体认知等领域的进步,没有俄罗斯,中国以后也会发展自己的重型直升机,但没有了中国的合作和资金投入,俄罗斯以后的直升机领域,在老一代的米17米26老旧以后,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同时,选用更成熟的产品,也可见中国对重型直升机的迫切渴望。

中俄即将合作生产AHL重型直升机

AHL直升机模型

新的重型直升机AHL目前公布出来的数据是最大起飞重量38.7吨,最大舱内载荷10吨,最大外挂载荷15吨,最大航程630公里(一说800公里),巡航速度270公里,最大时速3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5700米(一说6000米)。采用先进的玻璃座舱和2人体制。很可能采用电传操作。机身也会使用大量复合材料,以降低自重。相比米26的机械传动,4人体制,以及众多的仪表盘,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同时,因为苏联/俄罗斯本身缺乏高原,而我国拥有广袤的高原地形,新一代装备都要求具备高原使用性能。米26虽然吨位更大,但高原能力弱,4000米以上最大载重据说只有2吨。而AHL采用了比米26更强的发动机,同时自身重量极大减小,高原有效载荷大幅度提高。这也是中国要求自主方案,全新研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认为,由我国出资主导,中俄乌合作研制的新型重型直升机,将以高原型,上舰,信息化,以及可适用范围更广的机舱,为区别于米26的主要标志。在主要性能上和CH53K类似。可能会发展为基础型,舰载型,重型反潜型,甚至电子战型等型号。拥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将成为我国在2030年之后重要的军民两用装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