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动荡,大将主动投降,姜维北伐明明取得了胜利,为何突然撤退?

张俊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呕心泣血,但每次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无功而返。题目问的,应该是姜维在公元254年,趁魏国内乱,第五次北伐的情况。


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费袆已于延熙十六年被刺,蜀汉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同年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等到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徙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从战果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得到任何战略上得胜利,即使攻占了州县,也只能迁移当地百姓入川,作为不多的胜利象征。这样的结局,和当时魏蜀之间的对立形态有关系,蜀弱魏强,即使暂时取胜,占据土地,魏国整理好国内情况后肯定立马卷土重来,而西北和蜀地之间关山万重,蜀道难行,这既给了蜀国天然屏障,也为他经营占据的地方带来了不可逾越的苦难。因为,姜维也只能以胜求稳,不可能把蜀国为数不多的国力全耗费在几个飞地上。


仁宗陛下殿前都检点


魏国动荡,大将主动投降,姜维北伐明明取得胜利,为啥突然退兵?



这个问题不是很明朗,具体指那一次姜维出兵,有点模糊。读了一些答复,说的是夏侯霸投蜀事件,那是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不久,夏侯霸得知司马懿把曹爽灭族,深感恐惧,不顾危险,选择一条最近的道路--阴平道,投往蜀国,眼熟吧?不错,就是后来邓艾偷度的阴平道。这条道可不好走,夏侯霸只带几个亲信,进入深山后,迷路失道,带的食物吃光,杀马充饥,夏侯霸还把脚脖歪了,无法行走,派人去探路,音信全无。



正焦急担忧,蜀军听到消息,派出接应的人马接上夏侯霸,然后,马不停蹄,直接被送到了成都,因为刘禅的张皇后,正等着接见,这张皇后是夏侯霸的侄女。但反复琢磨情节后,觉得不太对头,因为那一次,不论三国演义、三国志姜维并没出兵,也就不存在退兵。



再往后读,司马昭杀曹髦后,把忠于曹髦的王经灭族,诛杀全家,姜维借此机会出兵,邓艾参军王瓘献计,愿意假冒王经侄子,诈降姜维,然后瞅机会里应外合,消灭蜀军。邓艾批准后,王瓘带上所部五千人马,假投姜维,姜维虽识破王瓘诡计,但始终秘密部署,不露声色,直到与邓艾约定的八月十五,王瓘发现邓艾、自己都中了圈套,这王瓘也是狠人阴人,知道逃不出去,就一不作、二不休,索性带五千人杀往汉中,姜维布置虽周密,大败邓艾,



但是,王瓘这一鱼死网破的招数,姜维预防不足,听说王瓘不逃回魏国,反杀向汉中,怕后方有失,只好改变部署,传令大军全力以赴,剿灭王瓘,王瓘逃跑无望,跳江自杀了。但魏军主将邓艾,乘机换穿士兵服装,冒充小卒,混入步兵,翻山越岭逃跑了。这一战,姜维虽然打赢,但王瓘一路烧毁不少栈道,对蜀国以后的出征,也造成很大困难,损失不小。(628)


流誉后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和曹爽闹翻,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同年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召入洛阳,征蜀护军夏侯霸入蜀投降。

也就是在这一年,蜀汉卫将军姜维兵出西平,不克而还,所以姜维并没打胜仗。


西平之战,姜维为什么撤退?

蜀汉接收了夏侯霸之后,对曹魏内部的是了解了不少,尤其是陇西方面的军事调度和人员安排。姜维知道现在的雍州方面的负责人是郭淮、陈泰两人,他自认为有把握对付这两个人,于是在夏侯霸投降后,向大将军费祎请求出兵。

可是费祎更倾向于保国治民,不想劳民伤财地北伐下去,所以他经常制约姜维的军队。从公元238年起,到公元253年前这段时间里,姜维一共发动了三四次骚扰战,每次率领的军队都超不过一万人。

同样的西平之战也是如此,虽说曹魏内部有动乱,但经司马懿治理之后已经暂时安定了下来,雍凉地区又有郭淮镇守,也不像淮南那样叛乱不止。所以当时的雍凉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一切如常。


而且郭淮曾经多次看穿姜维的行军路线,并在前一年的洮西之战中成功阻止了蜀胡合军,杀羌将饿何、烧戈,俘获了上万羌人。而姜维虽然迁了一部分羌人入蜀,但陇右一带的羌族势力减弱,姜维希望以蜀为主,以胡、羌为羽翼的计划泡汤了。从战略布局上来看,洮西之战是姜维输了。

到了西平之战,姜维依旧收编了羌胡军队(但这部分羌人军队已经不能和之前的比了),在曲山一带修筑曲城,派牙门将句安、李歆据守,自己联合羌人进攻各郡。但被郭淮和陈泰使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派徐质、邓艾进攻曲城,陈泰据守牛头山等候姜维。

最后曲城句安、李歆投降,姜维后路被断,只好在没造成大损失之前急忙退出西平战场。所以姜维之所以在西平之战时退出战场,一共就是这三个原因。

第一:雍凉局势稳定,无可乘之机。

第二:姜维率领蜀军过少,羌胡军队也被弱化了。

第三:郭淮、陈泰战略部署正确。



狐史首丘


因为最容易打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诸葛亮时期北伐是胜算最大的时候,曹魏虽然是最强大的一方,但是整个北方都有重兵防范北方少数民族,而且北方公孙渊佣兵自重,往南联合东吴,往北联合鲜卑各部时常对魏国进行蚕食。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的时候,就算曹魏有增援,通常也是三到五万的规模,而且关中一带自曹操撤出汉中以后,大量人口迁出,补给站对曹魏也是一样的长。诸葛亮死后,关中暂时太平,随后曹叡命司马懿带大军平辽东,回迁大多数逃亡出去的汉人,北方压力骤减,就有更多的军力针对蜀吴,这也是后期暴兵的原因,动辄出兵十几二十万的原因,特别是263年伐蜀,靠着15万人就平定蜀国,还有10万人坐阵长安。主要还是蜀汉安稳了几年,让曹魏腾出手平定了北方边乱,以后每次基本无法大军对阵,只能捞了好处就跑。


请叫我逗斗


要知道北伐的目的是为蜀国争取生存空间的同时削弱强大的魏国,但是北伐不可能一战就灭掉魏国,取得胜利见好就收便可以了。同时蜀国也没有那个国力去灭掉魏国,毕竟战争打的是国力,而且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吴国,吴国可能看着蜀国一步步强大吗?一但蜀国成为三国最强大的国家,那么当时候就是魏吴联手抗击蜀国了!


九壶酒999


姜维不是突然撤退,是被邓艾打退了。可以说姜维后期北伐已经很难了,魏国基本把他屯兵地方,可能出现地方都摸透了。以至于屯兵地方被敌人挖地道偷袭,或者提前在段谷行军路上埋伏,魏国间谍甚至成了刘禅太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