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我們生活中熟知常用的一些名句有很多來自司馬遷的《史記》,帶大家看司馬遷和《史記》的一些文學常識,我們來看一下名句來自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____《史記·淮陰侯列傳》

禍不妄至,福不徒來。——《史記·龜策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史記·貨殖列傳》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____《史記·張儀列傳》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____《史記·滑稽列傳》

伏屍百萬,流血漂鹵。____《史記·秦始皇本紀》

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史記·五帝本紀》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____《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____《史記·陳涉世家》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趙世家》

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____《史記·淮陰侯列傳》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____《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____《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____《史記·高祖本紀》

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____《史記·魏世家》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____《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就先介紹這麼多,下面來看一些《史記》的介紹: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後曾為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它不僅寫了遠古、近古,也寫了現代、當代;不僅寫了中原、華夏,也寫了邊疆、外國;不僅寫了政治、軍事,也寫了經濟、文化;不僅寫了帝王將相、英雄豪傑,也寫了下層社會各色人等。這種囊括古今各類知識、各家各派文化於一爐而加以融會貫通的氣魄,是前無古人的;司馬遷自述其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種打通一切領域,自立學術章程,總結一切規律以求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宏偉目標,也是前無古人的。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歷史著作,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文學著作。從歷史的角度講,《史記》開創了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紀傳體的歷朝“正史”的先河;從文學的角度講,《史記》第一次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法,給人們展現了豐富多彩而又各具個性的歷史人物。有震鑠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項羽、劉邦、漢武帝;有家喻戶曉的朝臣如管仲、晏嬰、蕭何、張良;有百戰百勝的名將如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吳起、商鞅、趙武靈王;其他節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辯型的有張儀、蘇秦、酈食其;俠義型的有魯仲連、荊軻、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優旃等等。他們千姿百態,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約有一百多個。  

《史記》人物與先秦文學人物的顯著差異在於它們鮮明的個性。由於作者十分注意設身處地揣摩每個情節、每個場面的具體情景,併力求逼真地表達出每個人物的心理個性,因此《史記》的描寫語言和他為作品人物所設計的對話都是異常精彩的。


《史記》的出現,確定了我國古代傳記的基本格局,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為鑑,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強調錶現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與全,以及語言的精美、抒情等等。而《史記》寫人物、寫故事的方法則又給我國後世小說、戲劇以深刻影響,《史記》中的諸多主題,《史記》人物的諸多範型,以及《史記》故事的許多情節場面,都為後世的小說、戲劇開出了無數法門。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稱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為“世界傳記之王”。普魯塔克大約生於公元46年,死於公元120年,著有《列傳》(今本譯作《希臘羅馬名人傳》)50篇,是歐洲傳記文學的開端。如果我們把普魯塔克放到中國古代史的長河裡來比較一下,可以發現,普魯塔克比班固(32—92)還要晚生14年,若和司馬遷相比,則要晚生191年了。司馬遷的《史記》要比普魯塔克的《列傳》早產生幾乎兩個世紀。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