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頭部和非頭部平臺可投性對比

P2P頭部平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歡迎。


頭部平臺一直以“收益低”著稱,對於P2P出借人來說,收益低就等於趕客。再加上早期行業處於長景氣週期,平臺多、產品豐富、收益也高,用戶的選擇面是比較大的,大平臺有大平臺的好,中小平臺有中小平臺的吸引力。以至於過去幾年,P2P都很少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而是“百花齊放”的盛景。


今年就不同了。6月P2P爆雷潮發生以後,一些背景系、人氣型、收益型、小而美平臺接連折戟,疾風驟雨之中只有幾家頭部平臺穩如磐石。至此,頭部平臺就成了資金的避險首選。


不過,P2P萬億級的市場,也不是幾家頭部平臺就能吃下的。


截至目前,P2P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還有1100多家,其中算得上是頭部大概只有0.01%吧。而在11月成交量TOP100平臺中,有超過一半是非頭部平臺。


頭部平臺和非頭部平臺的差距究竟有多少?非頭部平臺還有沒有投的價值?火鳳凰將從4個指標來分析這兩類平臺的可投性,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P2P頭部和非頭部平臺可投性對比


合 規 性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合規的重要性。


P2P行業經過近兩年的整改,終於走到了衝刺備案的關鍵階段,能留到現在的平臺在合規整改上都是下過功夫的。


現階段的合規性還是比較容易判斷的,因為硬性指標很清晰,主要就是業務限額、銀行存管、三級等保、信息披露、提交自查報告、納入現場檢查範圍。


還有近期需要留意的指標是平臺的待收數據,現在各地都出臺了整改期間待收不能增加的要求,只能穩或者降。如果平臺待收不減反增,不就是在踩監管的紅線嗎?


在合規性上,其實是沒有頭部或者非頭部之分的,甚至有些非頭部平臺由於體量小、業務單一,底子乾淨,整改難度很小,相比一些體量巨大、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的頭部平臺來說,合規上的瑕疵還要少。


兜 底 能 力


P2P平臺的兜底能力涉及到很多考量維度,包括平臺的股東背景、保障模式、槓桿率、資金實力。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股東背景和資本實力。


一般來說,背景硬的都有錢,背景草根的平臺資金實力也會弱一些。


大家可以想到的幾家頭部平臺,要麼是大型金融集團(陸金所)、要麼是政策銀行(開鑫貸)、要麼有知名風投(宜人貸)、要麼是自己上市(微貸網)等。


而非頭部平臺要麼是純草根,要麼背景水分比較大,尤其是在見識了P2P的背景雷以及親爹、乾爹甩鍋的鬧劇之後,非頭部平臺的股東背景已經算不上一個好標籤了。


如果一定要選,就儘量避開純財務投資的參股股東背景,控股型股東相對來說保障會高一些,但也不是絕對安全,比如某國資控股的萬盈金融、某國企控股的銀豆網。


其它的例如保障模式。鑑於國內特殊的社會信用環境,儘管去剛兌的口號從未消停,風險準備金模式也早早被禁止,但P2P平臺仍會通過外部擔保手段來對用戶資金進行保障,也就是“暗”兜底。


在這一點上,頭部和非頭部平臺的做法差不多,常見的就是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和保險公司。結合業內情況來看,頭部平臺的保障機制相對比較完善,非頭部平臺參差不齊。


總體來說,由於股東背景和資本實力上存在的較大差距,頭部平臺的兜底能力普遍要強於非頭部平臺。


收 益 率

P2P用戶對收益率的理解,與其風險偏好程度有關。


對於保守型的出借人來說,頭部平臺的低收益率意味著安全性,而非頭部平臺的收益率越高,意味著要冒的風險越大。而對於積極型用戶而言,收益率就是非頭部平臺的最大亮點,頭部平臺的硬傷。


如果單從資金增值的角度考慮,非頭部平臺在收益率上的優勢還是要大於頭部平臺的。


以車貸平臺為例,頭部的微貸網,據其官網顯示收益區間在4.7%-10.50%;非頭部的掌中財富,收益率則維持在10%-14%的範圍內。


尤其是經過這一輪雷潮後,行業龍頭效應顯現,頭部平臺議價能力進一步提升,給出藉端的收益率還有可能再走低,由此非頭部平臺在收益率上仍然具有一定競爭力。


用 戶 體 驗

用戶體驗的核心影響因素包括產品體驗、資金退出機制、操作流程規範、交易安全等,除此之外客服的響應速度、網站功能的流暢性、技術系統的穩定性,也是能夠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


在用戶體驗上,頭部平臺和非頭部平臺沒有絕對的孰好孰壞。


一方面,用戶體驗的好壞不是一個固態的標準,也需要與行業不同時期的環境聯繫起來。比如雷潮期間,利率、客服、產品就變成次要因素了,對出借人來說,只要能夠正常回款、能夠保證流動性,就是體驗好的平臺,這時並沒有頭部與非頭部一說。


另一方面,頭部平臺與非頭部平臺在用戶體驗上所採取的策略有本質上的區別。頭部平臺的優質體驗,主要得益於人才資源和資金成本的驅動,包括其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及在人才方面的巨大投入。非頭部平臺則出於成本考量,走的是差異化營銷的道路,通過口碑營銷、社群營銷等策略,促進用戶從心理上認可平臺,這種情感上的享受和認同,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更高層級的用戶體驗。


結 語


綜上,頭部平臺可投性比較強,資金的安全性也相對更高。


但是非頭部平臺中也不乏一些穩定型平臺,追求“升值”的資金,可以適當配置在一些合規程度高、盈利空間充足、資產邏輯清晰、業務條線簡單,尤其是在雷潮期間還保持正常回款的非頭部平臺上。


表面上看,這類平臺不如頭部平臺強大,但是能夠在行業震盪時期保證按時回款,說明平臺根基還比較紮實。在資產真實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這類非頭部平臺也有一定可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