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你家宝宝每天在户外疯玩的时间有多长?

很多孩子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家长忙忙碌碌把孩子从一个幼儿园接出,再送入另一个培训机构。

我们总觉得,送孩子去学东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在户外疯跑有什么用?能学来啥?

但其实,户外活动,绝对才是最不该牺牲的部分。

因为长期缺乏中高强度运动时间的孩子,往往记忆力和专注力也会受影响。

哈佛医学院教授瑞迪在其论著《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首度公开革命性的大脑研究。

通过美国体育改革计划、真实的案例与亲身经历以及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只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孩子更聪明!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有氧运动可以使孩子更专注,更少冲动。 当孩子们收到需要大量注意力和自控力的认知挑战任务时,那些运动多的孩子,表现得更准确,反应时间也更快。

大脑研究表明,适合运动的孩子,更善于过滤与任务无关的信息,也就是专注力更强。(Kamijo等2015)。

而在最近的两项实验中,更加证明了运动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第一项实验,专注力表现不佳的孩子,在“中度急性运动”后(在跑步机上行走20分钟),再进行专注测试时,大大提高了准确性。(Drollette等2014)。

另一项实验将56名学生随机分配到三个学校:

  • 第一个学校整个上午都坐着上课;
  • 第二个学校,上课90分钟后,体育活动休息20分钟;
  • 第三个学校,上课开始前活动20分钟,上课90分钟之后,再活动20分钟。

结果表明,有两次早晨锻炼的孩子,在测试注意力方面表现的更好,即使在研究人员调整了注意力的基线差异和儿童参与体育运动之后也是如此。

脑科学表明,运动会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它能够让人高度集中精神,从而增强孩子的专注力。

研究还表明,儿童的海马体往往会有更大的脑容量,这是一个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Chaddock-Heyman等2014),这些孩子显示出长期保留能力增强的迹象。

另外一项研究还表明,适量运动的孩子,海马体区域更大,海马体是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这些孩子显示出长期记忆力更强的迹象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研究中,每个孩子都在当下记住了某个地方在地图上的位置。

但是当他们第二天对他们进行测试时,适当运动的儿童表现的更好(Raine等人2013)。

因为运动中分泌的多巴胺能够传递“快乐与兴奋”的信号,促使注意力集中,有助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这点我自己亲自试验过,CC唯一的英文课外班是在接园50分钟之后,如果我把她从幼儿园接出,立马放进英文课,她可能就表现平平、甚至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但如果我先放她跟小朋友在花园里自由的追逐打闹半个小时,她英文课的课堂表现就更加积极、活跃。

所以争取每一分每一秒让娃疯玩疯跑,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在浪费时间。

那么多大的运动量才算够了?

根据卫生专业人员的说法,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该进行6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中度至高度剧烈运动。

幼儿(1-3)和学龄前儿童(3-6)应该每天多次积极的玩耍,其中:

  • 幼儿应该每天必须锻炼至少一小时;
  • 学龄前儿童应该每天至少2小时的积极游戏。

运动可以在中等水平或高强度水平下进行,并且可以少量多次,总计达到相应时间。

此外还建议幼儿不应超过1小时不活动 (除非他们正在睡觉);学龄儿童不应该超过2小时的时间内不活动。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如果运动后孩子感觉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虽然有轻度的疲劳,但没有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等不良感觉,就说明运动量比较合适。

运动时家长可以经常摸摸孩子的后颈,如果内衣湿透了,就应该稍做休息或减轻运动量。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不同年龄的孩子该怎么运动?

01. 在1岁以前,接触自然就是最好的运动

1岁以内的新生儿虽然还不能独立活动,但户外活动对他们来说一样重要。

这时的他们处于人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迅速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户外运动要以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为主。

可以带他们去听大自然的声音、触摸各类物体、观察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注意运动的物体等。

02. 在1岁之后捡树叶、玩沙子、上下台阶

1岁之后宝宝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喜欢自己探索世界

捡树叶、捡树枝、玩石头、玩沙子都是他们喜欢的,还可以顺便练习精细动作、手眼配合

训练孩子大脑发育与专注力,怎么“运动”更有效?

上下台阶、跑、跳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的运动,不过此阶段宝宝身体协调性还没有发育好,经常会跌跌撞撞,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区域,做好保护措施,放手让他们玩耍就好。

03. 在2岁之后,各种运动以及社交培养

2岁后,孩子的各个系统基本协调,奔跑、跳跃基本都没有问题。

扭扭车、平衡车、滑板车也都能Hold住,只要能给他机会,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自己释放洪荒之力的方式。

此外,这个阶段孩子的情商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对于外界和陌生人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可以帮孩子们设计捉迷藏、踢球等集体户外项目,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等意识。

04. 在3岁之后,尽情的放手,让孩子跟孩子去玩耍吧

这个年龄的儿童非常不愿独处,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而他们在一起的娱乐项目就是追逐打闹。短跑冲刺、游泳、爬树、孩子间的追跑打闹、球类运动、骑车等等都是合适的运动。

适当的负重运动:不要怕负重会把孩子“压矮”,不利于孩子长高。

最新研究表明,骨头需要承受重量,才能将血液中的钙质存入骨头中,因此适度的负重运动,也有助于骨质密度增加,进而让骨骼与肌肉增强,促进身高的增长。

写完这篇的初衷只是为了给瞎跑疯玩正名。

因为看到很多穿梭于各个课外班、从一个教室匆匆换到另一个教室的孩子,他们的眼神里大都有一种疲惫之态。

我查了大量的相关实验、研究,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让孩子多自由的奔跑一会儿吧,让孩子们瞎跑疯玩,对他们也是极好的。

但是写到最后才发现,凭着利弊去养孩子,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可悲之处吗?

难道单纯的为了让孩子快乐还不够?非要看到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是对孩子有利的,我们才会选择主动去做吗?

周末我跟C爸带CC去户外,下午一点开始,步行到了下午4点,3个小时的时间里,三个人都疯着、跑着,像三个孩子一样快乐。

我突然想,“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快乐”这句话,也不知,我们还能坚守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