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盤鮑魚看新零售服務的未來

去年去廣州出差,間隙在越秀區一家潮州菜飯店吃飯。這家飯店不算高檔,但也不是小店。席間上了幾道菜,都是當地的特色菜:其中有一道椰子雞,一道鮑魚(具體菜名很文雅,但忘記了)。這兩道菜儘管個人覺得不是很合胃口,但是還是頗為欣賞。其中椰子雞顧名思義,就是用椰汁做湯,土雞為肉,放進一些調料和青菜,煮熟了蘸料吃。這種吃法,我第一次見。在北京很多年,大小飯店都吃過,單這種吃法還沒見過(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儘管店面不小,時值中午客人也很多,但是服務生隔幾分鐘就進包房一次,為我們下菜、盛湯,服務讓人滿意。

另外一道菜上來的時候,剛開始我一下沒搞明白:燈光閃閃,流光溢彩,貌似一件工藝品。其實是上的鮑魚,盤子底部放好冰,鮑魚放上面,彩燈置旁邊,讓人賞心悅目。真是有心、有創意。還是那樣,反正我跟北京沒有見過這種上菜的方式。

從一盤鮑魚看新零售服務的未來

由於工作關係,這幾年對於服務行業有所觀察。其中一位廣東的朋友一直跟我說,要想研究服務業,首先就要去廣東。我問為什麼?他振振有詞的說廣東的服務業位於全國最前列。說道這裡的時候,忽然好像想起某件事,然後哈哈大笑。隨即又嚴肅的說道:真的,廣東的服務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

最開始我的確不太理解。長居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或者說北方,服務意識的增強也就這十年的事情。遠的不說大國營時代,售貨員恨不得臉上能擰出冰來。就說私營企業,能跟您說聲您好,您慢走,已經算是很大的進步。有些時候服務人員比你爺,高興了搭理你兩句,不高興了直接甩臉子走人。社會發展到今天,服務業的服務意識和素質已經提升了很多,大部分情況下,你還是會感覺到舒服。尤其是海xx進入北京後,給北京服務界、尤其是餐飲界,吹入了一股新風。所以,當這位廣東朋友和我說起的時候,我覺得只要服務員態度好、過程中不發生什麼意外,就算是服務合格了。

從一盤鮑魚看新零售服務的未來

實際上,前些年廣州去過幾次,之前的確也沒太注意這方面的東西。但是聽完這位朋友的推薦,這次去就帶著問題和觀察去了。的確如那位朋友所說,儘管不知道廣東服務業是不是走在全國最前列,但是至少在服務內容和方式上讓人大開眼界、煥然一新。我們之前所理解的給個笑臉、遞個碗筷的服務,在人家面前的確是小巫見大巫。

服務是什麼?對於窗口企業、餐飲企業來講,有禮貌、態度好,只是最基本的能力。除了這些,能夠創新、充實服務內容和方式,讓消費者感官、聽覺、心理都得到滿足,才是服務該有的真正內涵。

某種程度上,零售業可以說是我國最大窗口服務單位。零售業是我國的最大的商業業態之一,涵蓋服裝、化妝品、食品、家電等等門類,是與消費者接觸最為直接和緊密的業態。長久以來,由於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服務主要體現在售後服務上面。有沒有售後服務電話、能不能及時接聽、有沒有質保,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內容。而在市場前端、在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往往不會太在意,是否存在服務以及服務的好壞。作為零售從業者,也不會覺得服務的好與壞,對生意有多大的影響。但是現在,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轉變。

目前,80後90後、18-35 歲的新生代和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已經構成了我國的消費主體。相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群體,他們更加註重商品和服務的品質、品牌,以及生活質量與效率。消費的檔次被拉開,消費的“羊群效應”逐漸消失,排浪式消費基本宣告終結。與之相對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大規模興起,漸成主流。消費者更加看重商品的個性特徵,以期展示自我,更加註重購買的過程和服務的體驗,而不只限於滿足對物的需求。因此,零售業轉型成為必然。

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隨後,大量新零售企業開始湧現,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新零售轉型;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新零售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

從一盤鮑魚看新零售服務的未來

服務是新零售其中的關鍵。微笑是必然的,除了微笑,怎樣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得到體驗感和滿足感尊重感,成為目前零售業從業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搭建具有較強體驗感受的場景,創新服務的內容,幫助消費者體現出獨特的價值,成為考量服務成功與否的標準。

零售業外部環境已經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勢必倒逼零售業在服務方式和內容上有更多的改變和創新。誰改的早,誰就降低了被拍在沙灘上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