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一 今文字時期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前面講過,漢字發展經過兩個時期:古文字時期和今文字時期。請注意「古」和「今」這相對關係,等一下還要用到。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古文字時期使用篆字,廣義上說,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等等。今文字時期使用隸字,主要有三種:古隸、漢隸和今隸,今天開始講古隸。還有草書和行書,七級課程和八級課程的內容。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什麼是古隸?歷史上有兩種講法:明代陸深代表一派意見,他說:「自〔程〕邈以降,謂之秦隸。賈魴《三倉》、蔡邕《石經》諸作,謂之漢隸。鍾、王變體,謂之今隸。合秦、漢謂之古隸。」這裡陸深認為「今隸」之前都是「古隸」,「古」和「今」相對,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們知道,所謂「今隸」就是真書,這樣定義,等於說真書之前的所有隸書都是古隸,只要你寫真書,就是今隸;只要你寫隸書,就是古隸,這麼一想,陸深的定義未免太寬了。

另一派對古隸的認識,可見清代翁方綱的論述:

《復初齊文集》

■ 清·翁方綱

·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篆之初變隸也,有橫直而無波勢,此古隸;及其為漢人八分,則分隸也;及其為正楷書,則楷隸也。

所謂「波勢」,以前講過就是雁尾。如《乙瑛碑》這個「臣」字,有橫豎筆畫,還有波勢,這就不是古隸,屬於分隸,或稱漢隸、八分。如果這個字沒有最後這個波勢,就屬於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照翁方綱的說法排張表:隸書初起,有橫直而無波勢,這是古隸。漢人八分書,翁稱之為「分隸」,就是漢隸。正楷書翁稱之為「楷隸」,就是今隸,真書。這張表和陸深不同處是,古隸和今隸之間隔了一個漢隸。也就是說,古隸和今隸不是連續的,而是有一個過渡階段,這就是漢隸。這樣認識,更符合歷史事實,也比較有科學性。

我這隸書課程,就是分為古隸、漢隸和今隸來講。今隸也就是真書,詳細講解放在九級課程,原因是真書最後產生,它是隸書、草書和行書的綜合,所以講真書之前,先要懂得草書和行書。

二 古隸實例

翁方綱所言「有橫直而無波勢」為古隸,早在宋代已經有人說了。如宋代洪适《隸釋》這樣說:

《隸釋》

■ 宋·洪适

· 隸法雖自秦始,蓋取其簡易,施之徒隸,以便文書之用,未有點畫俯仰之勢。終西京之世,學士大夫不留意此書,故彝鼎所識、碑碣所刻,皆不復用之。

洪适是著名的金石學家,請注意「未有點畫俯仰之勢」這句話,就是走直線,沒有波勢。這跟翁方綱所說「有橫直而無波勢」是一個意思。沒有波勢,就是單一這均勻的線條,這是上承篆書而來的寫法,初期隸書都是這樣。我們來看一些古隸的遺跡,我順年代先後舉例。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1 睡虎地秦簡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這是秦代的隸書,再早戰國時代也可以找到近似的寫法,但我上次講過,秦隸是政府正式批准的字體,用之於徒隸,成為秦書八體之一。也就是說,隸法至此正式確立和肯定,包括了所有的字,跟戰國簡牘上找到個別幾個隸字意義完全不同。放大點看,這就是早期隸書的面貌,也就是古隸。相比於小篆,它沒有圓曲盤旋的線條,相比於後來的漢隸,它沒有明顯的波勢。它只是一種簡捷的、實用的手寫體。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2 馬王堆帛書

1973年發現的馬王堆帛書,分兩種:一種是用篆書寫的,另一種是隸書,隸書書寫時間大約是漢文帝初年〔前180〕,離秦朝非常近。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抄寫人有好幾個,風格不同。橫筆往往尖收,向右下角收的拖帶很長。裘錫圭先生說:「在拋棄了正規篆文的筆法之後,如果把字寫得很快,收筆時迅速提筆,橫畫和向下方的斜筆很容易出現尖端偏在上方的尾巴,如果把這種筆法『正體化』,八分的挑法就形成了。」實用的抄寫當然是求快的,點畫尾巴尖收最為迅速,這也就是後來漢隸八分波勢的開始,但在古隸中,這種尖收還不能說是完整的雁尾波勢。

2.3 五鳳刻石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此石現藏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石面分左右兩部分:右面刻「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五鳳」是西漢宣帝的年號,「五鳳二年」即公元前56年。另一個年分「魯卅四年」,這是魯孝王的年分。所記錄的日期「六月四日」,是孔廟前大殿的竣工日期。左面是後人的題跋,這裡不詳述。

拓片

看看拓片,第一行「年」字中豎拉得很長,這是不想把「魯」字擠在下面,「五鳳二年」和「魯卅四年」都獨立成行。字形近方,長橫不帶雁尾,是典型的古隸作品。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二,五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放大點看,「二」和「五」,線條粗細均勻,這種線條我們稱為篆書線條。五鳳刻石顯然是先用毛筆寫,然後刻的。

月,四

「月」字,線條略有波動,不是平拖。兩個「四」字稍有不同,下面這一個筆順明顯依照篆書,可見當時人雖然寫隸書,但還受小篆的影響。

鳳,魯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鳳」字上面是「凡」,下面是「鳥」,小篆「鳳」字我們講過,是這樣寫的。五鳳刻石「鳥」字不大清楚,其實跟「魯」字頭差不多。清代鄧石如寫過一個,可以參考,鄧的風格有點媚,五鳳刻石非常古樸無華,下一課講伊秉綬,那才是高古的典型。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4 王陵塞石

「王」指漢魯孝王劉慶忌,漢宣帝甘露三年去世〔前51〕。「塞石」用於王墓堵塞墓門,石面上下都刻有字,上為「王陵塞石廣四尺」,下為「二尺」。這是西漢中期古隸實物。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原石照片,上面刻字比較隨意,我想是施工的管理人寫的,標明每一塊石料的用途和大小。

塞石

從「塞石」兩字來看,書寫者是學過篆書的,有點文化的人,也有管理的頭腦。

廣四尺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字體還是歸入隸字,不能說屬於小篆。之所以大大小小,可能是直接用刀刻,不像其他刻石是先書後刻,這個特隨意。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5 麃孝禹碑

麃孝禹是人名,這墓碑建於西漢河平三年〔前26〕,據說這是目前所知最古的墓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發現更古的。形制完整,碑首圓形,碑身長方。高只有138釐米,寬45釐米。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碑首

這碑製作是設計過的,碑首最上面是屋簷,屋簷下左右各有一隻鳥,鳥下各有一行字,有行線。右行為「河平三年八月丁亥」,八個字,「河平」是西漢成帝的年號,「河平三年」即公元前26年。左行為「平邑成裡麃孝禹」,七個字。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河,平

立碑至今兩千多年,石面風化很厲害,所以拓片上產生了大量石花,看起來有點眼花撩亂。學書法臨碑,石花是避不開的,要學會看這種拓本,有些出版社編輯幫你描畫,小心他未必可靠。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這個「裡」字,相比於金文和小篆的寫法,已經是完全隸化了。最下兩橫,看起來好像是尖鋒收的。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6 《萊子侯刻石》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這石料比較好,青灰色層岩石,字跡至今很清晰。新莽天鳳三年〔16〕刻於山東鄒縣,共七行,每行五個字,內容講分封土地的事。

拓片

這是拓片,可以看到四周有斜紋邊框,中間有寬度一致的行線,類似於後世的烏絲欄。早期碑刻上畫行線,可能是受當時普遍使用竹簡的影響。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支,使

這刻石我在以前的課程中多次提到過,講捺筆寫法時,以「支」和「使」兩個字為例,捺筆就是直挺挺的,無波無折。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萊子侯刻石》的書寫者沒有「一波三折」的概念。我在初級課程28課中講過,古隸捺筆經常走直線,姿態很簡單,老實到極點。漢隸如《禮器碑》這種「點畫俯仰之勢」,那是後來的事。而一撇往往是有弧度的,我們寫古隸時宜注意。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橫筆也是這樣,我也舉過這個例子,左邊是古隸,右邊是漢隸,簡單一對比就知道,所謂波勢,其實就是搖腕的結果。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這石上也有一個「鳳」字,寫法和《五鳳刻石》一樣,有時候臨碑看不清,可以參考其他的刻石寫法。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2.7 《三老諱字忌日記》

建於東漢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所謂「三老」,在古代是掌教化的官員。「諱字」就是名字,我們知道,古代不能直呼長輩的名字,甚至同音字也要避開。「忌日」就是長輩去世的日子,通常要祭祀。你想,幾代一過,長輩多,晚輩就記不住,於是把長輩名字、忌日都刻在石上,以方便查閱。

拓片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看看細節,書法水平說不上多高,有些字畫略有一點波勢。在歷史研究上意義很大,是漢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字形方正,還是歸古隸。出土時石面不平,石花斑駁,點畫比現在粗壯。後來拓的人多了,石面變平,筆畫也纖細了。如果你臨寫,要寫得厚實一點。

西泠印社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此碑清鹹豐二年〔1852〕在浙江餘姚出土 ,碑額已斷缺,只存217個字。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天國軍曾用來當灶石,架鍋煮飯,幸好沒有燒壞。1921年日本來人,欲以重金向藏家購買,浙江同鄉丁輔之、吳昌碩等募款,以八千金買下置於西泠印社,築石室保護之,現在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別說椎拓,想親近一下也不可,這是我拍的石室照片。

2.8《開通褒斜道刻石》

所謂「褒斜道」,指陝西郿縣至四川褒城的一條道路,因為是沿著漢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斜水走的,所以叫褒斜道。這是穿越秦嶺、從關中通往四川的要道。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實景

2005年,香港城市大學書法文憑班一批同學,特意去實地拍了一批照片,當時交通還沒有現在方便。圖中用巨木架起來的,就是著名的棧道。秦國征伐蜀國,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打這道上走的。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棧道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褒斜道很古時期已經開闢了,其後屢毀屢建,東漢明帝永平六年至九年〔63—66〕,漢中太守奉詔修棧道,歷時三年,「用功七十六萬六千八百餘人……用錢百四九十萬九千四百餘」,確實是非常大的工程。

開通褒斜道刻石

工程完成後,在石門南崖壁上刻字紀念,這就是《開通褒斜道刻石》的由來。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放大幾個字看看,這是「中」字,橫豎線條。注意這三個角,左下角是連筆寫的,一直寫到右下角。右上角是分筆寫的,不是一次過「折」,它是「口」部的最後一筆,跟篆字筆順一樣。我說過,古隸筆順很多是照篆字的。

這是太守的「太」,注意捺筆收尾,稍稍轉了個彎,沒有明顯的波勢。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道」字也一樣,這個長捺已經有了一波三折,但從頭到尾粗細一致,沒有雁尾,還是古隸的寫法。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三 古隸的改造

隸字是篆字通過隸定或隸變演化出來的,當時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書寫,以應實用。剛才我所舉的古隸實例,都是實用的,而從實用到藝術,需要一個演化和提高的過程,洪适說:「終西京之世,學士大夫不留意此書」,書法家很少寫古隸,直到清代出了一個伊秉綬,整個局面才改變,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藝術創作。下一課就講講伊秉綬的故事,謝謝。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本節要點:

· 今文字時期。

· 古隸實例。

· 古隸的改造。

複習思考:

· 練習看石花較多的拓片,請照麃孝禹碑拓片,寫出這十五個字。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3—古隸

複習思考:

· 請寫出《萊子侯刻石》和《五鳳刻石》上這兩個「鳳」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