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1988年,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的技術轉讓協議,一汽以許可證和CKD組裝方式生產奧迪100,期限為6年,由此拉開了一汽奧迪在中國30年傳奇的序幕。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1989年,第一輛奧迪100轎車下線,填補了中國高檔車的市場空白;

當年組裝1922輛奧迪100轎車,比上年增長116%。

在這條生產線上,後來曾經走下超過10萬輛的奧迪100轎車。

1999年,奧迪A6(C5)進入中國市場並進行了加長設計,開啟了中國高端汽車市場的“L加長先河”;

2012年,奧迪RS高性能運動車戰略發佈,掀開了中國市場的高性能狂潮;

2018年,全新奧迪A8L發佈重新定義了智能駕乘時代豪華D級市場新標杆……

30年彈指一揮,無數時刻被載入史冊。一汽集團與奧迪,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締造了中國高檔車市場的諸多第一。三十年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決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正是因為艱難方能彰顯價值。一汽奧迪開啟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不僅成就了一汽奧迪品牌的成功,也助推了中國汽車製造產業的升級,可以說一汽奧迪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車市場行走的教科書。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打造全球最好奧迪車 始於萬難之中

如今造全球最好的奧迪的信念已經成為一汽奧迪人的共識和驕傲。三十年翻天覆地,如今一汽奧迪已經具備了實現高檔車模具和設備的研發製造能力,填補了國內高端模具和設備生產的空白;依託一汽-大眾已經建立起的五大生產基地,並與世界領先的科技企業合作建設“智慧工廠”,一汽奧迪已經為奧迪在產品方面實現規模化定製做好準備。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2020年,奧迪e-tron將在長春生產。一汽奧迪將關鍵科技本土化,使中國用戶也有機會體驗到最出色的奧迪電動車。

到2020年,一汽奧迪將提供超過10款中國生產的車型,並將持續關注未來科技領域,如:自動駕駛技術、智能互聯和新能源汽車等。在“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的征途中,一汽奧迪在研發、生產上擁有的雄厚歷史積澱及其開創性的貢獻都讓一汽奧迪成為後來者研究的範例。

關於未來,一汽奧迪將帶給來何種驚喜還未可知,但足以讓所有車迷所期待,借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在慶典中所言:"中國汽車產業正以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迎接新時代。中國一汽將積極適應新常態,以更廣闊的胸襟、更開放的思維、更高質量的合作,積極擴大和加強與合作伙伴奧迪、大眾的合作。"奧迪將繼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前行,走在時代前面。

如今的輝煌少不了往日的努力與拼搏。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下的中國對轎車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轎車產量不足、產品單一的問題逐漸加劇。作為中國最早的汽車生產基地,一汽得到上級指示,重新規劃轎車生產。時任一汽廠長的耿昭傑明白,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閉門造車,要掌握中高級轎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必須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的高檔車技術,通過組裝生產,將其消化吸收,進而復興民族品牌。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但是在一汽與奧迪合作大幕開啟之時,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被國外同行落下很遠。無論在汽車的技術水平上、規模批量上,還是零部件質量管控上,與世界轎車工業相比都差距巨大。一汽奧迪這艘巨輪起航之初不可謂不艱難。

即使擁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儲備了大量產業工人的長春一汽,面對德國曆史上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奧迪,很多一線的產業工人和管理者都是倍感壓力。1989年末,奧迪100焊裝線調試。一汽的技術人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生產線的裝配調試。1989年4月21日,奧迪100轎車總裝線建成投產,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哈恩博士專程前來剪綵。哈恩博士由衷地感嘆:“我們同一汽的合作,使大眾汽車公司擁有一個最具實力的夥伴。你們的速度不是一輛卡車,而是一輛奧迪200”。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正是一汽奧迪的奮鬥精神、銳意進取的改革魄力和富於遠見的合作模式,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是成就其三十年持續領跑的源動力。

創建品牌體系競爭力 佈局產業之鏈

2018年,一汽與奧迪的合作迎來了三十而立之年,一汽奧迪將如何承載著過去輝煌歷史前進?奧迪股份公司財務和中國事務董事宋寅哲表示:"未來,我們將在三十年合作經驗的基礎上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多專屬產品和服務,例如全新奧迪Q2L e-tron和奧迪A6L e-tron。以奧迪Q8、奧迪e-tron和數字化服務為代表的最新科技及產品,將會再次續寫我們的成功。"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隨著國內智能科技浪潮來襲,一汽奧迪同樣重視智能網聯發展,由於一汽-大眾擁有國內最高技術標準的實驗中心和研發體系,擁有全國最大的冬季試驗場、整車試驗場、耐久試驗場,同時,也是第一個實現全部國產車配備微混技術的廠家。未來,一汽奧迪將繼續推進智能網聯、智慧出行商業化研發落地,為我們帶來更高規格的出行體驗。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當然,這其中提升科研實力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未來更加廣闊的合作平臺,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亦功表示:"我們將從'全價值鏈本土化'向'全價值鏈共創' 模式升級。"未來,大眾集團將以提升本土化研發能力為重點,擴大與一汽的合作,2022年之前,還將投入150億歐元用於新技術的研發。”其心之誠,可見一斑。

放眼未來市場新趨勢,先行時代之前

今天,贏得消費市場認可的一汽奧迪擔得起“時代先行者”這個稱謂的最佳證明。但是,當今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再放眼當下的高檔車市場,奧迪兩個強勁對手寶馬和奔弛已經全面開啟本土化戰略;汽車移動出行、自動駕駛、電動化浪潮風起雲湧;應對貿易紛爭中國汽車產業政策更加寬鬆,創新的生產關係有可能爆發巨大的生產力。歷史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已經攜手奔跑30年的一汽奧迪如何在下一個30年繼續引領時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一汽奧迪下一個30年壓力與動力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