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要|劉建國老師: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多視角三維重建

讲座纪要|刘建国老师: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多视角三维重建

2018年12月11日,本年度考古文博系列講座第18講,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老師給我們帶來名為《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多視角三維重建》的學術講座。

劉建國老師首先對文物考古多視角三維重建的具體方法做了簡要而全面的介紹,重點介紹了三維重建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即三維模型重建中單反相機的使用、物體的拍攝角度、所拍攝影像的後期處理等。然後通過一尊圓雕佛像的模型介紹了文物三維建模的一般步驟、處理方式和所得成果,並展示了通過三維模型獲得文物多角度線圖的簡便方法。

讲座纪要|刘建国老师: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多视角三维重建

接下來劉老師介紹了對大型遺址的三維建模方式,即通過小型航拍無人機獲得大範圍遺址的三維模型,同時通過山西壽聖寺塔的航拍三維建模介紹了常規方式無法獲得的超高遺蹟的三維模型方法。

然後劉老師著重介紹了三維建模成果在考古研究中的實際應用。通過對遼寧省蓋州市青石嶺山城的航拍生成的數字高程模型(DEM),分析出古代城牆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特徵,並可通過所建三維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統中進行空間分析來研究城牆的可視域、防禦性能等。通過內蒙古扎魯特旗譽州城遺址數字表面模型,展示出城牆、城門、主要街道在數字高程模型中的清晰反應,以及不同時代所修城牆、城門在地形上所留下的痕跡。劉老師通過對中國南方地區的許多早期城址三維高程模型的分析,提出南方部分古城址原先認定的城牆,其主要作用可能在於防洪。

最後劉老師還以洪都拉斯陵墓祭壇石刻的虛擬現實(VR)為例,介紹了生成的三維模型在遺址展示中的具體應用。

在場的同學們對劉老師的講座表示收穫頗豐,紛紛提問,和劉老師就三維模型在城牆功能分析、三維建模相機設備的選擇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