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清宮劇作為我國一款熱門的古裝劇,數量之多令人咋舌,然而有些粗製濫造的清宮劇不僅汙染觀眾的眼睛,裡面的錯誤歷史知識還誤導了相當多的人!今天,就請您跟著小編的腳步,瞭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清宮鈿子,來看看它們有多美!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第一、關於鈿子是什麼:鈿子,是清代中期開始到清末民初為止,旗人成年女性所佩戴的一種冠帽。鈿子的前身是滿族婦女盤發包頭的傳統。清朝初年,滿族旗人女子日常生活中,除了佩戴冠帽,最主要的髮式就是盤發包頭。例如孝莊文皇后就經常作此打扮。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第二、鈿子的結構。鈿子由三部分組成:骨架、鈿胎、鈿花。骨架材質一般採用金屬絲或藤一類的物品製作,這一步可以構成鈿子的基本框架形狀。其次是鈿胎,採用絲線、布,或者紙製作,製成有些類似於"包頭"的一種形似"覆缽"的模子,然後罩在骨架之外,以骨架作為支撐。這樣通過骨架和鈿胎,便形成了鈿子類似帽子一樣的本體。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骨架與鈿胎根據本身的材質不同,也有各種顏色,目前見過的顏色除了最基本的黑色外,還有藍色、紅色等。 此外,一些用絲線編織成的鈿胎上還有一些吉祥的紋飾,例如珍藏於故宮中有不少鈿胎,均是黑色絲線編成的"壽字紋"胎。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第三、鈿子的戴法。鈿子雖然長的像帽子,卻不像其他冠帽"頂"在頭上就可以,而是把鈿子"扣"或者"扒"在腦後的,所有絕大部分清宮劇中鈿子戴法都是錯的! 這件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老古董——點翠嵌珠寶五鳳鈿,上面裝飾有五隻金鳳,都口銜珠玉,華麗至極,令人對古代匠人的手藝驚歎不已!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這是晚清的黑底紙胎鑲紅寶點翠蝶戀花珍珠雜寶流蘇挑子滿鈿,光是說出這一長串複雜華貴的名字,都累的夠嗆啊!鈿花層次極其豐富,點翠的精美手藝使花紋活靈活現,鈿子真的是女性頭頂的珍寶奩和陳列館!

清朝女子頭頂的“珍寶奩”巧奪天工朱翠華貴的鈿子!

您被這些古董的美麗震撼到了嗎?比起大明皇后的鳳冠,清朝貴婦的鈿子誰更勝一籌呢?歡迎發表意見,留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