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孟姜女哭長城的演化為您帶來一個“歷史層累說”

民國時期的歷史學界有一個古史辨派,也就是顧頡剛、錢玄同那批學者,他們系統地提出了一個理論——“歷史層累說”。層,就是層次的層,累是累加的累。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古代歷史,是在轉述的過程中,逐漸地一層一層被累加上去的。越到後來,說的歷史就越久遠,越到後來,中心人物的故事就越豐富。說白了,在那個時代,歷史和神話很像,是靠一代代人往上穿鑿附會地加東西,才形成我們看到的模樣的。不太可信,所以古史辨派又被稱之為疑古學派。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顧頡剛先生提出來的“大禹是條蟲”。中國人幾千年來都在講的古代聖王,堯舜禹中的大禹,是不是真實存在,在古史辨派看來,都是存疑的。當然在學術上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爭論,我們先不去管它。

從孟姜女哭長城的演化為您帶來一個“歷史層累說”

古史辨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也是顧頡剛寫的,說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

孟姜女的故事中國人都很熟悉,她跟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並稱“四大愛情故事”。說的是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被抓去修長城,然後累死了,孟姜女思夫心切,千里迢迢去找,結果得知了丈夫已死的消息。一悲傷就哭了十天十夜,把長城給哭塌了,找到了範喜良的屍體,安頓好丈夫的屍骨之後,孟姜女又把秦始皇給罵了一通,然後跳海自盡。

據說孟姜女跳海的地方就在山海關,到現在那兒還有一座孟姜女的廟。你看,時間、地點、情節、人物,都是有鼻子有眼的。可顧頡剛先生一考證,發現這個故事剛開始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然後是一代代人穿鑿附會,才把它編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這個故事最早的版本,是一條不到四百字的歷史記載。說的事也很簡單,就是在春秋早期——跟秦始皇毛關係都沒有,早了四五百年——當時齊國發動了一場戰爭,有一個叫杞梁的人戰死沙場戰。不久之後,齊國的國君和杞梁的遺孀偶遇,畢竟是自己間接把杞梁害死的嘛,齊國君主有點愧疚,就要當著杞梁妻子的面要弔唁一下杞梁。但是杞梁的妻子回絕了,因為按那個時候的禮節,如果要弔唁應該上家裡去,而不能在郊外隨隨便便的來一下。

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本來的意思是說杞梁的妻子是一個非常遵循禮制的人,但是就從這個模糊的影子開始,後面就一點點的發生層累變化。

這事是發生在春秋時期,到戰國的時候,第一個層累出現了。原先杞梁的妻子是不哭的,但是戰國的傳說當中她已經開始痛哭流涕了,甚至當地的一種歌調,都是以她來命名的。

到了西漢的時候,故事就更加具體了,杞梁的妻子不但哭了,而且把城牆都給哭塌了,連後來跳水自殺的情節也都有了,只不過不是在山海關。

從孟姜女哭長城的演化為您帶來一個“歷史層累說”

到了唐朝,情節就更豐富了,杞梁夫婦直接穿越變成了秦朝人,杞梁妻也哭塌了城牆見到了白骨。

再往後發展,就跟我們熟知的版本差不多了,只不過杞梁妻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叫“孟姜”,杞梁也改頭換面變成了“範喜良”。總而言之,我們熟悉的那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最早也是在明朝才完成的。而在有些孟姜女廟裡竟然還在講述著秦始皇要霸佔孟姜女的故事。

古時候人寫東西就是這樣,我們今天在乎的什麼著作權,他們是不在乎的。明明是自己寫的東西,要假裝是古人寫的,比如《黃帝內經》,是西漢人寫的,也要硬塞給上古的黃帝。

我們今天在乎的名譽權,他們也不是很在乎,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隨便抓來一個名人,就給編排一個故事。比如,莊子為了批判儒家,就使勁給孔子編故事,有一篇《莊子》當中的文章就寫孔子在河邊遇到了一個漁夫,然後被這個漁夫各種教育,總之就是你儒家那一套不行。孔子被教育完之後,不僅把這個漁夫佩服得五體投地,還回過頭去教訓自己的徒弟子貢。這哪裡可能是真正的孔子嘛!

《三國志》裡有個段子也很有意思。話說曹丕,就是曹操的兒子霸佔了袁紹的兒媳婦。曹操身邊的一個謀士孔融就看不下去了——就是那個四歲讓梨的孔融——於是他就告訴曹操,說這事沒什麼了不起,當年周武王推翻紂王之後,也曾把紂王的媳婦妲己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周公。孔融的本意是諷刺一下,結果曹操信以為真,還真去查典故去了。找了半天沒找到,就來問孔融,此事典出何處?孔融哈哈大笑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你讓兒子霸佔人家媳婦,那想來古人也是這麼幹的啊。

我們今天講的成語——想當然——就是這麼來的。

從孟姜女哭長城的演化為您帶來一個“歷史層累說”

其實這也不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在所有的口語文化中,事實和想象之間的界限其實都很模糊。

比如早年間我看過一本書,叫《天葬》。作者當時在藏區的黃河上漂流,有一次在一戶藏民家裡喝茶,主人就講起一件剛剛發生的事:一個黃河考察隊的船剛剛在鄂陵湖上沉沒,說這船在湖上飛速行駛,湖底的山尖把那條船像魚一樣從中間剖開,船像箭一樣沉了下去,講得充滿了細節,是繪聲繪色。但是沒過幾個小時,作者就遇到了那隻考察隊,他們的船原來只是被一個橋墩撞翻了,有驚無險,沒有任何傷亡。

作者就感慨,這麼近的距離,這麼短的時間,一個消息就能變形到這個程度,可見口語文化的想象力。那戶藏民的主人肯定不是有意說謊,這就是文化傳統,一件事在每個人嘴裡過一遍的時候都要疊加自己的想象。

我今天說這個,並不是想重複古史辨派的結論,說古代歷史的記載都是不可信的。恰恰相反,這可能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歷史記載上的造假和層累,換一個角度看就是文化基因的變異和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