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怎麼畫孩子就成什麼樣。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特別是三歲前孩子教育還沒有老師參與的時候,父母的教育言行就完全決定了孩子是什麼樣。當父母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行為之後,第一反應是孩子怎麼這樣,然後不斷的責備他們,其實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

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1.孩子整天手機平板不離手

記得之前去朋友家串門,一進來就看到特別“和諧”的畫面,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玩手機,孩子在看平板。當我進來之後孩子甚至頭都沒有抬一下,完全沉浸在平板中,這給我特別深刻的印象。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他還是個愛玩活潑的孩子,總想著爸媽能帶他出去玩,而我知道我這個朋友也是個十足的低頭族,走到哪都盯著手機,我能想象到孩子是怎麼一步一步的陷入手機平板當中。每當孩子想出去玩或者要爸媽陪他玩的時候,他們就用手機裡面的遊戲吸引他,雖然是益智遊戲。等到孩子沉迷之後,朋友又開始責怪孩子手機不離手,看到客人都不打招呼。我只是在想孩子好無辜啊!

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2.對長輩不尊重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家裡養了個小霸王,對爺爺奶奶都是呼來喝去的,一點都不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有反思過自己對待長輩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會不會在教自己爸媽微信好幾遍爸媽還不會後不耐煩呢;會不會在工作忙的時候爸媽有點小事總打電話後對爸媽發脾氣呢;會不會在媽媽煮飯總放太多鹽而嘮叨呢?其實在我們看來是自然而然的反應在孩子眼裡就造成一種印象,爸媽不喜歡爺爺奶奶,自然也就對爺爺奶奶呼來喝去,不尊重他們。所以要改變孩子,父母先要反思自己,改變態度。

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3.動不動就發脾氣

父母會覺得有時候孩子的脾氣特別大,動不動就會發脾氣,很少有心平氣和的時候。那麼父母有想過是不是雙方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呢;是不是總是帶著情緒對孩子說教呢;是不是對孩子總是不耐煩呢?其實孩子只是被你的情緒影響了,繼而脾氣也變得暴躁了。要想改變孩子的暴脾氣首先父母要改變脾氣,對孩子多點耐心,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

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我們無法教育出完美的孩子,但是我們都希望教育出來的孩子能夠更好。要想孩子更好,我們自己就要學著更好,在教育這堂終身課程中沒有老師,父母和孩子都是學生,都是在互相學習中成長起來的。切記父母以高姿態來對待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我們並不比孩子強很多,我們只有在不斷反思改變中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我們心中的那個樣子。

孩子有這些行為都是父母造成的,你還只是在責怪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