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何以被誉为子弹不敢碰的军神?除了会打仗,还有这两大原因

在我军历史上,著名将领罗炳辉无疑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主角罗霄的原型,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可惜天妒英才,罗炳辉于1946年6月在山东临沂病逝。有人说,如果他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仍健在,起码应授予大将军衔。

罗炳辉生前在群众当中有一个人所共知的美称,那就是“子弹不敢碰的军神”,之所以赢得这个美称,除了他善于用兵战功赫赫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治军有方,二是枪法极准。

罗炳辉治军极严。他常说:“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第2师组建之初,罗炳辉就发动了大规模的练兵运动。他提出:“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有三发子弹,就要拿出一发来打靶”,“要练得胳膊上立得起人,练得眼珠子淌汗”。

根据在淮南地区作战的特点,罗炳辉制订了一整套练兵方法。野外操练,他设置了五大障碍:独木桥、短墙、铁丝网、水沟、壕堑。


此人何以被誉为子弹不敢碰的军神?除了会打仗,还有这两大原因


演练时,罗炳辉拎着一袋碎泥块,站在障碍边。干部战士在障碍前稍一犹豫,稍一胆怯,罗炳辉就把小泥块砸到他身上,严肃地说:

“你被子弹打中了!”

“你挂花了!快隐蔽!”

“敌人机枪扫过来了,你怎么办?”

“勇者生,怯者死!”

练习得十分逼真。罗炳辉和战士们一起演练,摸爬滚打,亲做示范。

新战士惊异地发现:罗师长虽然身躯胖大,但却动作矫健,疾步如飞。在个人技术上,罗炳辉要求每一个指战员必须熟练掌握五大技术:射击、投弹、拚刺、劈刀、土工作业。

比如练劈刀,不但要掌握传统武术的基本套路,还要勇猛有力,劈出风声,一刀下去,能把十枚叠成一堆的铜板齐刷刷劈成两半。


此人何以被誉为子弹不敢碰的军神?除了会打仗,还有这两大原因


有一次,他要战士们到根据地边缘地带群众大会上去表演劈刀,只听得一阵铮铮响亮,半截铜板漫天飞舞。

罗炳辉笑着问道:“乡亲们,是铜板硬呢,还是日本鬼子的脑壳硬?”

答案不言而喻,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罗炳辉的大刀队在战场上杀出了威风。

有一次,一队日本兵窜犯根据地,推进到新四军阵地前,抬头一看,阵地上不见一个人影,只见齐刷刷倒插着一排大刀,足有百十把,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只听见刀柄上拴的红布在大风中哗哗地飘,日本侵略军吓得魂飞魄散,扭头就逃。

罗炳辉是位著名的神枪手。百米之外打鸡蛋,四五十米打麻雀,百发百中。枪法好必须臂力强,马克沁重机枪他可以连续提举几十次,平端起来能瞄20分钟,脸不红,气不喘。轻机枪,他平端着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


此人何以被誉为子弹不敢碰的军神?除了会打仗,还有这两大原因


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曾经广泛流传过“罗师长一枪打死三个半鬼子”的故事:有一次,一小队日军侵犯根据地,排着纵队过小桥,罗炳辉在桥头伏击点迎头就是一枪,那么巧,子弹穿透了前两个日本兵的咽喉,又掀掉了第三个日本兵的天灵盖,钻进第四个日本兵的胳膊里,三死一伤。

这个故事的真假已无法考证,但罗炳辉的神奇枪法却是事实。

一次,教导队学员们正在谈论罗炳辉的神奇枪法,正巧罗炳辉散步从这里路过。学员们要求罗师长表演打鸟,罗炳辉正在思考问题,笑着摆手说:“下次再打吧。”

学员马登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风凉话,“哪有那么神?我就不信。果真一枪一个,我马登奎生吃了它!”

罗炳辉听后看了这位战士一眼,掏出左轮手枪,四面看看,一甩手叭叭两枪,天上栽下来一只麻雀和一只灰喜鹊。


此人何以被誉为子弹不敢碰的军神?除了会打仗,还有这两大原因


罗炳辉板着脸,命令:“马登奎!出列!”他指着地下血淋淋的两只鸟,喝道:“吃掉!”

马登奎从来没看见过师长发这样大的火,脸都吓白了。

这时罗炳辉走过去,拍了拍这位战士的肩膀笑着说:“小伙子,好好练吧。”这位战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罗炳辉的实战经验十分丰富。在战场上,他能从子弹的呼啸声中,分辨出敌人是盲目射击还是瞄准射击、敌人射手距自己多少米;从炮弹呼啸声中,他能判断出弹着点,常常是他刚命令同志们跑开,原来站的地方就落下了炮弹。

战士们说:“打仗有罗师长在前面,有宫部长(指卫生部长宫乃权)在后面,我们什么也不怕!”群众称罗炳辉是“子弹不敢碰的军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