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筷子,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含蓄的中國人更通過它表達著豐富的情感。

啟迪——嬰兒時,長輩用筷子蘸各種味道,教會我們辨別酸甜苦辣。

傳承——幼兒時,父母不斷的鼓勵我們用筷子夾起桌上的美食。

明理——少年時,爸爸敲打我們先下手夾菜的筷子,長輩為先。

感恩——長大後,我們用筷子夾起父母愛吃的菜放到他們的碗裡。

守望——鄰里間,熱情的招呼:來我家吃飯吧,多個人多雙筷子而已。

團圓——年夜飯,一定要先把筷子擺好,再招呼家人入席。

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筷子的兩端,握著中華文化的傳承,也連接著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今天,我們就聊聊中國人的筷子。

筷子的誕生,源於中華文明的傳承

關於筷子的誕生,很多有趣的傳說。

有人說,筷子是姜子牙發明的。想當年,姜子牙還沒有遇到周文王時,每天就在江邊釣魚,日子過得太窮了,老婆馬氏就想把他害死另嫁他人。一天,馬氏為姜子牙準備了燉肉,姜子牙剛要用手拿肉吃,突然有隻黃鳥飛進來阻擾,如此反覆,第三次的時候,黃鳥仍下兩根絲竹枝飛走了。姜子牙想了想就撿起絲竹枝去夾肉,立刻絲竹就冒出股股青煙。馬氏知道自己的毒計被拆穿了,連忙奪門而逃。後來,人們開始效仿姜子牙用竹枝夾菜吃,於是誕生了筷子。

有人說,筷子是妲己發明的。據說,商紂王不喜歡吃太燙的食物,一天妲己陪伴紂王吃飯,其中有幾道佳餚太燙,妲己怕紂王不高興,急中生智,取下自己頭髮上的兩根玉釵,夾起其中的一道佳餚,用嘴吹涼了,再給紂王吃。紂王非常高興,日後吃飯也要用玉釵夾著才行,後來就演變成了筷子。這個說法雖然並不能完全可信,但據史料記載,紂王確實是歷史上第一位用玉筷子的君王。

還有一種說法,筷子是大禹發明的。大禹治水期間,都在野外進餐,有時時間緊迫,等肉剛燒開鍋就急欲進食。但湯水沸滾無法下手,就折樹枝夾肉食之,這就是筷子的雛形。

以上三段都是傳說,筷子的誕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華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是伴隨著農耕生活方式的出現而誕生的。

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起初,中國人的烹飪手法主要是蒸煮,基本上就是把食物做成類似現在的粥或者湯的樣式,怕食物燙手,不方便吃,所以最早誕生的餐具是勺子。據記載,中國人有4000多年使用勺子的歷史。隨著農業發展,穀子的種植越來越廣泛,逐漸成為人們的主食,烹飪的手法也越來越豐富。史書上記載,最初古人們把穀子搗碎煮粥吃,為了調解味道,開始往裡面加些樹葉、野菜之類的。但是,這些漂浮著的野菜葉子很妨礙人們吃到穀子,於是,有人順手撿起樹枝,開始分開葉子和穀子吃。就這樣,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筷子。

筷子,代表了中國人溝通天地的智慧

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中國人標準的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代表天,方代表地,“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最初的世界觀;筷子是成對的,必須兩隻一起使用,代表著陰陽兩極;筷子的標準長度應該是七寸六分,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筷子的準確拿法,是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代表著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看起來簡單的筷子,包含著中國人流傳了千年的智慧,也有著諸多的規矩與人情在裡面。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是要講規矩的,有很多禁忌更是絕對不能犯。這些講究你還記得嗎?

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關於筷子的那些規矩

1、 長短不齊的筷子是不能上桌,會被解讀為“三長兩短”,與中國的棺材相似,是非常不吉利的象徵。

2、 拿筷子的時候,食指是絕對不能豎起來的,這在北方被認為是罵人的意思;同時吃飯的時候,用筷子指著別人說話,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3、 用嘴嘬筷子的一端是極其不禮貌的表現,如果再發出“嘖嘖”的聲音,更會被認為沒有家教,是餐桌禮儀的大忌。

4、 在飯桌上用筷子敲擊飯碗或杯盤發出聲音,會被看做是“乞丐要飯”的行為,非常不得體,更會被輕視為是小人的作風。

5、 用筷子將桌子上的所有菜都先翻看一遍,會被認為是目中無人、缺乏教養的表現;當然,這樣做也很不衛生。

6、 用筷子在一盤菜裡翻來覆去的尋找自己喜歡的食物吃,也是不禮貌的,老人將這種行為看做是“盜墓”的表現,令人生厭。

7、 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裡或桌子上的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是大不敬,在中國人看來,這種方式就像在給死人上香一樣,是一種詛咒,絕對是餐桌大忌,尤其是有老人同桌的時候。

9、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也是不對的,表示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在古代,吃官司被判刑的時候,才會被打叉。

10、失手將筷子掉落地上也是一種禁忌,古人認為家中去世的祖先們都居住在地下,筷子落地是會打擾祖先休息的,應該立刻道歉。

筷子,夾著有情有義的中國味

筷子,不僅僅是餐具,

它是中國人的理念,

是千百年傳承的規矩,

更代表著中國人的通達和智慧。

在中國文化中,

筷子永遠無法被取代,

它夾起的是家的味道,

是長輩的叮囑——好好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