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上岸”,昔日A股股王成“接盤俠”,背後真相令人深思


吳曉波“上岸”,昔日A股股王成“接盤俠”,背後真相令人深思

對於吳曉波,有人這樣評價:他是作家裡最會賺錢的;他是中國最富有企業家裡最會寫文章的。

憑藉《大敗局》、《激盪三十年》、《騰訊傳》等作品,吳曉波成為近幾年國內著名的財經作家之一。通過買房、買島、做出版公司、做自媒體、賣知識……吳曉波不斷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甚至有人估算,他身家已經超過10個億。

5年前,自稱從來不炒股的吳曉波將自己的出版公司藍獅子45%股權賣給了上市公司皖新傳媒。5年後,吳曉波再次現身A股市場。這次,他要賣的是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據公開報道稱,3月17日晚間,全通教育發佈公告稱,公司正籌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

01

吳曉波的發家史

出生於1968年的吳曉波,曾就讀於復旦大學新聞系,一畢業就開始了他長達13年的商業記者生涯。

2001年,吳曉波出版書籍《大敗局》,證明了嚴肅的商業寫作也能夠躋身暢銷書行列。

2002年,德國傳媒巨頭貝塔斯曼在中國發起本土原創財經圖書品牌的提議。吳曉波與時任《南風窗》雜誌主編秦朔等6人共同發起創辦了“藍獅子財經叢書”這一品牌。

2005年之後,貝塔斯曼出版業務退出中國,吳曉波便全面接手藍獅子的品牌,併成立民營公司,將藍獅子企業化運營,並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

從2008年開始,藍獅子逐漸轉變發展模式:從單一的圖書出版商向專業的高端定製化閱讀服務和企業諮詢研究延伸。

2014年11月20日,皖新傳媒宣佈將以1.57億元的價格收購杭州的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45%的股權,成功超越財經作家吳曉波,晉級為藍獅子的第一大股東。同年,吳曉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未來藍獅子的上市計劃,未來的可能性是在新三板或者創業板上市。

2015年11月,藍獅子獲批掛牌新三板,自媒體業務其中也包括吳曉波頻道,打包在掛牌公司藍獅子中,但在2018年3月終止掛牌。

2016年和2017年,藍獅子的淨利潤分別達到2655.02萬元和3,114.48萬元,2018年上半年,藍獅子淨利潤為707萬元。而2016年年報顯示,藍獅子剝離了自媒體業務。


吳曉波“上岸”,昔日A股股王成“接盤俠”,背後真相令人深思

據新榜統計,微信認證為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眾號吳曉波頻道預估活躍粉絲有538,477,自發文以來,先後47次進入中國微信月榜500強。

可以說,吳曉波在寫書、賣書和做自媒體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真正讓他發家致富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房子。

吳曉波曾在演講中表示,從1996年開始寫第一本書,就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

“2008年,我買十套房子並不算多,應該再多買一些,畢竟早些年買套房子還比較輕鬆。”吳曉波在2009年接受《都市週報》的採訪中如是說。

不僅買房,吳曉波還“買島”。可以說,他是浙江最早“買島嶼”的一批人。

1998年,時年30歲的吳曉波,一次性付款,買下千島湖1078個島嶼中一個面積140多畝的半島。2000年以來,島嶼的出租價開始暴漲,現在不少島嶼的估價已在數千萬元。

吳曉波買島後,由於政府要求,島上必須要種上經濟作物,而且不能蓋很多房子,便在島上大範圍種植楊梅樹。藉助於自己打造的“吳曉波頻道”優勢,吳曉波推廣售賣在該島採摘楊梅製造而成的楊梅酒。

02

昔日A股股王緣何成為“接盤俠”

2014年1月21日,全通教育登陸創業板,主營家校互動升級業務、EdSaaS 業務、繼續教育業務。在“互聯網+”風口上,全通教育憑藉“在線教育”,股價於2015年5月13日攀升至467.57元/股,成為彼時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

那麼,曾經的兩市第一高價股又能否藉此在創業板繼續狂歡呢?

2月20日,全通教育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3342.0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9.17%;營業利潤-58843.51萬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607.33%;利潤總額 -57693.11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74.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2149.0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37.51%。

公司出現虧損,主要是以商譽減值為主的資產減值損失所致,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基於謹慎性原則,對併購的子公司進行了初步商譽減值測試,初步估算商譽減值金額為6.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年報數據,全通教育的商譽為13.93億元,佔資產總額的一半以上。

在業內看來,此次收購或為全通教育推動業績增長的慣用手段,由於主業業績增長乏力,全通教育迫切需要通過併購來獲得業績持續增長。而另一方面,以知識付費為主業的巴九靈公司業績如何尚不知曉,雖然知識付費目前被市場看好,但業內對知識付費盈利模式尚未定論,前景尚不明朗。

對於此次併購,國金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吳勁草表示:“全通教育過去幾年,業務沒有找到一個特別明晰的增長點,現在靠併購來實現業績增長也是不得已的一種辦法。”

03

自媒體收購背後

事實上,在吳曉波頻道之前,成功拿到投資的自媒體並不少。

比如,作為2016年的現象級自媒體,Papi醬在當年3月拿到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途資本的1200萬元投資,震動業界。

到了2018年,許多A股上市公司一度掀起對公眾微信號的熱情。

當時,瀚葉股份宣佈,擬作價38億元,收購擁有981個微信公眾號的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利歐股份則公告稱,擬以現金逾23.4億元,收購微信自媒體內容營銷公司蘇州夢嘉傳媒有限公司75%股權,其中蘇州夢嘉的估值達到了31.20億元。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自媒體帶有強烈的個人屬性,貿然收購可能存在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深層次來看,個人屬性鮮明的自媒體更適合做小而美的事情,自得其樂、小富即安。給自媒體一個億,能拿去做什麼?事實上大多數自媒體恐怕都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自媒體本身很難實現指數級增長。

去年10月、11月期間,瀚葉股份和利歐股份紛紛宣告終止收購微信營銷公司的計劃。

吳曉波“上岸”,昔日A股股王成“接盤俠”,背後真相令人深思

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不少自媒體,雖然存在強烈的個人屬性,但是通過不斷的運作,有的已經實現了去自媒體化。吳曉波頻道正是這一類,以文字為入口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將“吳曉波”做成了真正的IP。

此次全通教育籌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巴九靈公司,雖然雙方業務能否協同目前尚不好說,但知識付費商業模式尚在驗證中,全通教育此次收購無疑是走了一步險棋。

“知識付費是一個現在還需要持續驗證的市場,前景肯定是廣闊的,但是目前還需要驗證,之前驗證還不夠”吳勁草表示。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指出,當前知識技能分享尚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存在很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內容泛娛樂化。少數知識付費平臺發揮明星效應,通過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提升平臺活躍度,背離了知識分享的初衷,對眾多擁有知識盈餘的專業人士產生了擠出效應,甚至出現高質量用戶逃離現象。

“對於當下的內容創業者而言,叫好不叫座仍是最大的痛。”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餘建軍說。

解讀自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第一財經、北青網等。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分析師”,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