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俗——传统丧葬礼俗及观念流程大全解(初终 设床 磕头)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意思是说: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实际上人死后要办的事情却有很多。概面言之,传统的丧葬仪式大致包括初终、招魂、设床、沐浴、装扮、报丧、铭旌、置灵牌、小殓、成服、吊丧、大殓、朝夕哭奠、筮宅兆、备椁及明器、择安葬吉日、祖奠、陈器、接三、题主、发引、路祭、安鄰、座器、附于宗庙、居丧、周年祭奠等近30种程序。本文在考证各种资料,进行一次丧葬习俗汇编揭开这种神秘的文化面纱。由于全国各地风俗差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丧葬习俗略有改变,不能一概而论。故而,本系列章节以冀南一带传统习俗为重点叙述。(本系列文章仅仅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知识面拓展,切不可迷信!)

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旁,听其最后的遗言,直到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终,也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标准。

在老人临终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过去比较穷的人家板床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代替。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叫“烧落气纸”。此外,还要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哭泣,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丧葬礼俗——传统丧葬礼俗及观念流程大全解(初终 设床 磕头)

初终,叫魂

初终是指弥留之际,此时首先要确定死者是否已停止呼吸。检验方式有多种。“属纩”,即把新棉置于口鼻前,视其是否有气,便是最常见的一种。当确知其已死,则围于四周的亲属都要号哭呼叫:“✘✘✘回家来”,是死者晚辈的要喊诸如:父母、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婶子、哥嫂等。是死者长辈的要呼其乳名,还要有人上到房顶上大声呼喊“✘✘✘回家来”。

叫魂的说法有三:其一,表示活着的人不愿让他(她)死去。其二,迷信说法,怕拿差的拿错。拿差的即阎王爷的手下的办案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催命小鬼”。比如,阎王爷拿差你去拿东村张三,拿差你却拿了西村张三,此时家中人齐呼乱喊,拿差的一听就知道拿错了,随即放人(魂)。死了的人就复活了。其三,“怕打生魂”,迷信说法“打生魂”就是能走阴走阳的活人,说是阎王爷雇用的临时工。这就是为到阎王爷那儿走后门的人服务的。如甲县乙村的王五该死。这家要能贿赂阎王爷银钱,阎王爷就可以让打生魂的把乙县丙村与甲县乙村王五同名同姓,而生辰八字都相同的人拿来,顶这个名额。这些打生魂的接到命令后,就得马上去。不论白天,黑夜,干活,休息,随地一躺,只呼吸,不会说话,也不吃饭。家中人要好生看好,不能随便挪地方。说是一挪地方,打生魂的人的魂回来就找不着自己的身体了,就不能还阳了,就死了。因为打生魂是走私的,是让被打生魂的人当替死鬼的,所以也是偷偷干的,家中人直喊叫,死人的魂也不愿意走,打生魂的只好把人放了,死者也就复活了。实际上死后复活的都不是死了,按现代医学术语叫“休克”,民间说是发了个昏。

丧葬礼俗——传统丧葬礼俗及观念流程大全解(初终 设床 磕头)

设床

也称“移铺”,即设床停尸。民间一般的规矩是不能让死者躺在原先的床上。南方往往是卸一块门板充作尸床,北方也要把死者抬下炕,放到用木板搭成的灵床上,东北地区甚至不准死在炕上,要在临死前迅速抬到地上准备的木板上。停尸方向务取西向,死者头部位置不得在梁下。当代农村也采取一些消毒措施,如石灰消毒、高度酒消毒、醋消毒、焚香消毒等办法。如果遗体不能很快火化,还要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农村中如果没有冰室丽气温又较高自躏,一般是体置于阴凉通风处,在遗体的四周放上冰块甚至用蜷覆盖。也可以放人地,但不宜久放,要防止老鼠咬破尸体。直到入殓后,死者都不能直接挨地,除床外,都要用板凳和棺材架起来。传说三国时周瑜是“闻土星”,死后一闻到土味就复活了。用木板凳架起来,就是怕死者是“闻土星”再复活。

丧葬礼俗——传统丧葬礼俗及观念流程大全解(初终 设床 磕头)

磕头

即死者家属的男性晚辈,到街上去磕头,关系好的还要到人家家里去磕头,见到成年男性就磕头,不论辈份大小,“孝子头满街留”,让人知道谁家某某死了。孝子在磕头的同时还要告诉大家:“俺家谁谁不在了或老了”。无论是谁碰到磕头的都要说一声”用着啥说一声儿啊”。也有句“啥时辰来?排几?(即放几天)”。

为什么要磕头?红白喜事,白事(埋人)事儿最大,谁家也要用人帮忙,所以磕头是礼节性的用人方法。

丧葬礼俗——传统丧葬礼俗及观念流程大全解(初终 设床 磕头)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