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教之首的儒教,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

儒教虽位列三教之首,然而道、佛二教的存在毫无疑义,惟独儒教之有无,世间争论颇多。细想倒也难怪,儒教一统华夏两千余年,其神髓注于人心,那身宗教的外衣早已是可有可无之物。佛教常说“性空妙有”,道教亦说“大象无形”,儒教虽不言,实深得其意焉!

中国三教之首的儒教,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

关于儒家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学术界都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许多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的国内学者都认为儒家不能算是一种宗教,其理由是儒家并没有受到崇拜的人格神,没有一个类似基督教的“天国”或者佛教的“极乐净土”那样的彼岸世界,也没有超脱凡俗的出世思想。而不少国外学者则将儒家当作宗教来研究,他们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条——

首先,儒教有祭祀的场所。凡是宗教,均有供教徒活动的祭祀场所。孔子去世后第二年,鲁哀公就将孔子的三间故宅保护下来,作为祭祀场所。从汉代起,随着孔子被神化,孔庙也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因而孔庙也称“文宣王庙”。宋代以后,孔庙与祭祀关羽、岳飞的“武庙”相对,又被称为“文庙”。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文庙,总数达到两千左右。在旧中国,学童入熟就读,每天上下学都要向孔子牌位磕头敬礼。

中国三教之首的儒教,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

孔庙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像佛寺和教堂一样,随着儒教的传播而出现在异国的土地上。公元285年,《论语》传入日本,儒教逐渐引起统治者的重视。历代德川将军都拥护儒学,设立学府,修建孔庙,设孔子像。韩国首都首尔的孔庙富丽堂皇、香火不断,现居韩国的孔子后裔仍身居显职。

其次,儒教有自己的教义。儒教实际上是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当成宗教来信仰,这与伊斯兰教徒信奉《古兰经》的程度相比毫不逊色。儒教把封建宗法制度与神秘的宗教观念融为一体奉“天地君亲师”。而“四书”、“五经”就是儒教的教义经典。

中国三教之首的儒教,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

再次,儒教有自己的宗教仪礼。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一套祭祀的礼规仪式。两千年来,人们逐渐在祭孔大典中加入佛教、道教的宗教仪式,祭孔大典在发展中日臻完善,宗教色彩也愈加浓厚。

不过,不得不承认,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点:一是神秘成份少。佛教有天堂、地狱、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相比之下,儒教的神秘成分少得多。二是没有神仙派系。道教除有“三清”、“四御”等天神之外,还有天仙、地仙、散仙等等。佛教的神灵阵容更为庞大,分为佛、菩萨、罗汉、天神四大类。儒教庙宇中虽然也有“四配”、“十二哲”等,但更类似于纪念堂。三是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都有专门的神职人员,还有严格的等级和不同称谓,入教有一定的程序、仪式。此外,道教还有“出家”、“在家”之分。儒教信徒则无需举行仪式,也没有作为专职祭司的神职人员。

中国三教之首的儒教,到底是学说派别还是宗教?

儒教究竟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理论体系,还是具有世俗成分的特殊宗教,这样的争论恐怕会一直持续下去。无论如何,儒教的教义,或者说儒学的观念张,已经深深植根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成为了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根基所在,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儒家文化重陶和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严格区分儒家到底是“学”还是“教”,已经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