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以前老師說一定要好好練字,因為一個人的字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那時候,多有不懂,因為形象這個詞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再將寫字跟形象結合起來,就更難理解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理解了這層意思。字寫得好不好,有時候的確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形象。因為一手好字,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與修養。古人語:見字如見人。從一個人的書法造詣上,能夠看出這個人的學識如何,修養如何,品味如何。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一手好字代表了一個人的學識

古代因為教育資源相對緊缺,能夠讀書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所以能夠有機會練得一手好字的就更少。大多數能夠寫出一手好字的,基本上都是家裡面相對富裕一些的。所以在古代,能夠寫出一手好字的也代表了這個人有一定的學識。

就比如在宋朝的官職中,就有中書省舍人、秘書省丞、秘書郎、秘書省著作郎、秘書省著作佐郎等設置,這個書的本意就是“寫”。所以符合這些職位要求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一手好字的。志於學識,也就不在話下。

在唐朝的時候,書法完全作為一個人進入仕途的重要參考。唐朝的詮選官員有四條標準:“身(身材和相貌)、言(口頭表達能力)、書(文字書法)、判(公文判詞)。”書法一項,要求“楷法遒美”。往往“書判拔萃”、“書判超絕”的基本上就能夠進入仕途,從而可以作為官員。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可以加分

聽過一個故事,說之前有一次英語考試的評卷中,出了一個滿分作文。滿分作文是需要經過複審的,但是複審的評分人怎麼也看不懂這篇英文作文。就叫了幾個評分的一同看這篇文章,幾個人也表示看不懂。

這個時候,一個評語文的看了下說,這不就是用漢語拼音寫的文章的嗎?幾個人恍然大悟,然後問那個評滿分的為何給出了滿分呢?評滿分的說,這篇文章寫的字太漂亮了,完全忘記是英語作文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評分的工作都是非常認真的。但是也能夠從這裡面看到一手好字的作用,至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寫出這手好字的人,一定是一個認真的人,而不是一個敷衍的人。從印象上就已經有了提分的可能。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一手好字是一個人的名片

古代有一手好字不僅是一個人學識與仕途的重要參考,更是一個人的名片。

比如古代的大書法家柳公權,他在29歲進士及第,但是官職是比較小的。但是其書法卻是一絕,體勢勁媚,骨力道健,大有鋼筋鐵骨之氣勢。有次偶然的機會唐穆宗看到了他的筆跡,就將他朝廷召到長安,官職至太子少師。

這就是一手好字的作用,因為別人想了解一個人,除了見面,就是看他寫的東西。如果這個人的字很醜,可能別人讀都不想讀,哪還有什麼想要去了解的呢?當然呢,古代的時候有很多條件限制,自然一手好字也就成為了一個人的形象代表。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書寫能力是精神的體現

現在對“字如其人”的理解是,這個詞彙是有偏頗的。但是在古代,它卻是至理名言。古人也非常重視書寫的能力,都認為書寫是精神的一種體現。就比如柳公權的字體雖然清瘦,但是有一種鐵骨的氣勢。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有一身的正氣。

雖然現在書法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具有仕途的決定作用,但一手漂亮的好字還是有著很強的實際意義。比如在做筆記的時候,如果自己寫出的字,過一段時間之後,自己都無法認出,是不是才會明白一手好字的意義有多麼重要呢?

所以,寫出一手好字,也是一種能力上的體現。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沒有寫不好,只有不願意寫

有朋友說,這寫字簡直是最耗時間的,寫了一天,還是不忍直視。

因為剛開始寫的不好,也就不願意寫了。這多數都是一種藉口而已,從沒有寫不好的字,只有不願意去認真寫字的人。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大”字,寫10遍都是不忍直視,那就寫100遍,寫1000遍,自然就可以寫好。

很多事情都是“死磕”出來的,只是多數的時候不願意罷了。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練習寫字之前,一定告訴自己寫好才是目的

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我們不相信能做好,而是我們不願意去做那麼久。

無論是書法家,還是畫家,都離不開“時間的沉澱”。就像神箭手一樣,每一個飛出去的箭都能命中靶心,是他的天賦極高?還是他長期練習的原因?天賦高的,可能需要少量練習就可以完成任務。而天賦一般的,可能需要兩倍或者更多倍的練習才可以。

所以,在練字之前,一定要告訴自己,寫好才是目的。

古人為何重視書法?見字如見人,一手好字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