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毫无疑问,司马光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公众人物。他在民间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编写了一部著名史书《资治通鉴》,还由于他小时候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人,而且他的聪明从小就显现出来了。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越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家长越要正确引导。引导好了,会变成大聪明,引导不好只能是小聪明,说不定还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司马光的老祖宗司马孚是西晋皇族安平王,老爸司马池做过兵部员外郎、杭州知府等官职,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赠太师。

司马池在光山县任职时,司马光出生了。这是夫人聂氏为他生的第三个儿子。司马池想,当年父亲在池州当官的时候自己出生,父亲给自己起名叫司马池,现在这个孩子是在光山县出生的,以此类推就叫司马光吧。

司马光比一般的孩子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这个孩子,司马池总怕教育管理不到位耽误了,自己本身工作忙顾不过来,只有把培养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交给老婆聂氏。以大户人家的小姐聂氏的文化水平,教育小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聂氏首先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就快,司马光小朋友最喜欢读的书是《左传》,一本《左传》在手,饥渴寒暑一切身外的事情都不管不顾了,既然他对史书感兴趣,就由着他去做,这样他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你看看司马光有多聪明吧,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地背诵《左传》了,这还不算,他能清清楚楚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出来。

聂氏第二个招数是赏识教育。

孩子优秀的表现,该表扬的时候必须表扬,培养他的荣誉感,特别是当着外人,让他背诵一段《左传》,大家称赞几句,这对孩子是莫大的鼓励,以后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司马光自尊心很强,荣誉感也很强,他担心自己的背诵能力比别的孩子差,别人学习完休息了,他还加班加点接着学。每一篇文章都不满足于背诵下来,而是要求自己熟练背诵。因为下了真功夫,他精读和背诵过的书都牢记终生。

聂氏第三个招数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让孩子刻苦好学,但是不能剥夺他童年的快乐,该玩耍还是要玩耍,该调皮还是得调皮。同时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司马光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很投入,课外玩耍的时候也很投入。

历史上那次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事件,大约就发生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地点在光山知县司马池家的后院里。司马光在关键时刻机智地砸开水缸其实就源于聂氏平时培养司马光处理突发事件的素质教育,司马光急中生智,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头,猛地朝水缸砸去。这块救命的石头把水缸砸漏了,水哗啦啦流出来,被救小朋友命大,没有在水缸里淹死。

妈妈聂氏的悉心教育,确实把司马光教育成了一个成功人士。他在朝中深得皇帝信任,却从不倔傲,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在家里司马光也是好丈夫,好爸爸,他对感情忠贞,坚不纳妾,老婆死后也一直没有续娶,要求儿子杜绝奢侈,节俭生活的《训俭示康》也是千古家书名作。在学术上,他不辞辛苦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家双绝“两司马”。在母亲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司马光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