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陝西機床業邁向新高度

陝西省描繪的製造業重點領域創新路線圖中,高檔數控機床是重點領域之一。《〈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陝西要積極發展高精高速高效柔性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系統、智能製造裝備及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等主要功能部件,提升機床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到2025年實現製造業產品的精度、質量和壽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機床工具50%以上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省內保障。

轉型升級 陝西機床業邁向新高度

老機床企業經營面臨困難,數控系統自主研發又久攻不下,近年來,曾經風光無限的陝西傳統機床行業正在承受著盲目生產、設備功能滯後的尷尬。在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今天,陝西機床行業又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快速提升以數控系統為核心的高端數控技術水平、提升系統集成服務水平,是陝西省乃至全國數控機床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與此同時,和傳統企業相比,沒有沉重包袱的新興民營企業正在崛起。他們用先進的技術和超前的理念生產出新的、符合服務市場發展需要的的機床產品,希望發揮效應帶動傳統低端機床更新換代,一舉盤活整個行業。

過去:高峰低谷艱難前行

1964年初,我國從瑞士引進兩臺SIP-6A精密數控座標鏜床,一臺留在北京機床研究所,用作研發參考,另一臺劃撥給西安紅旗機械廠(現稱中航工業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1965年,西安紅旗機械廠完成調試,投產使用。陝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任國樑回憶到,第一臺數控機床來陝,引起了人們對這項新產品的極大興趣。

8年後,西安某高校與西安化工廠聯合研製的,陝西誕生了自主研發的第一臺數控氣割機。又僅僅過了一年,陝西迎來了能雙槍同時對稱切割、有穩速和在程序段內有返回功能的第二臺數控氣割機。

任國樑告訴記者,當時全國有4個機床基地,北京、上海、瀋陽和西安。此時的陝西機床行業正處在初始發展階段,開始對只能加工一部分零件、價格比較便宜的簡易數控逐步有了理性認識。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三線建設”開始,北京、上海等知名機床製造廠內遷陝西。秦川機床廠、寶雞機床廠、漢川機床廠、漢江機床廠分別於1965年前後在寶雞、漢中投產。“初期,陝西機床行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了很多好成績。但是斗轉星移,創新能力不足使得陝西從領先變為跟隨,機床行業進入低谷。”

到了1988年,陝西機床界為實現“機電一體化”開始發力,機床研發智能化撥雲見日。兩年後,陝西省經貿委組織驪山微電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儀表廠、西安微電機研究所、秦川機床廠單位聯合研發了“陝西一號”高檔次數控系統。該產品參加了北京中國機床展覽會展出。

數據顯示,1990年全國數控機床年產量2634臺,陝西產量只有58臺。轉型的開始總有很多困難,“此時的陝西機床更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要摔幾跤的。”任國樑說。

1989年,陝西省機床工具工業有企業25戶,工業總產值4.66億元,全年職工數為25735人,年末金屬切削機床擁有量為4564臺,鍛壓機床擁有量為435臺。到了2009年,陝西省機床工具工業有企業54戶(工業總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工業總產值較之20年前翻了16倍,達到74.8億元,全年職工人數約為21000人,工業增加值為28.5億元。

再看另一組數據:1989年,陝西省金屬切削機床年產量為3533臺,其中數控機床為40臺,佔當年全國數控機床年產量的1.13%;1999年,陝西省金屬切削機床年產量為3528臺,其中數控機床為498臺,佔當年全國數控機床年產量的14.12%。10年裡,陝西省數控機床的年產量數控化率增長11.5倍。到了2009年,陝西省數控機床的年產量在全國排第5名,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近66萬臺。

突圍:掌握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1983年,任國樑和當時紅旗機械廠的一位工作人員共同執筆寫下了《一個工廠的數控機床應用情況》。調查報告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們覺得國內對數控技術的發展、應用抓得不夠得力,組織領導不得力,思想重視不夠。選了不少點,引進了一大批數控機床。這些點用得如何?有什麼經驗?有什麼教訓?無人過問。國產的數控系統不過關,使得用戶只得從國外引進。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

時至今日,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放眼全國,整個機床市場如臨寒冬。大連機床廠、漢川機床廠因債務危機走向破產,建國初期設立、被譽為“十八羅漢”機床廠的日子都不好過,僅有秦川機床廠還在盈利。究其原因,陝西華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陝西華拓)負責人石毅認為,大量中低端的機床已經讓市場飽和,而高端數控機床還是鳳毛麟角。

突破迫在眉睫。用高端替代中低端,這個外行都能想到的“產品換代”方案是唯一的辦法,但在機床行業卻步履維艱。首先,我國大部分高端機床依賴進口,產品“缺胳膊少腿”是常有的事,功能不全、性能被壓制,導致升級換代“無米下鍋”。其次,傳統機床企業領導人的意識沒有跟上時代潮流,接受高端數控機床還需要一段時間。

二十四年深耕,陝西華拓在去年自主研發出“雲數控系統”,獲得美國發明專利。同時,被稱為“右色”的全球首創的數字曲面微滴噴射設備研製成功。加之“左形”多軸聯動數控設備,陝西華拓打造了一個“智能”產品服務平臺。

“左形右色”將傳統產品生產的流程大大壓縮,把加工、印刷、微電子等多行業生產融合進一臺機床,提升了設備的複合加工能力,保證了產品的基準和精度。在兼顧國防軍工、通用機械等重工業領域的同時,陝西華拓更多的把眼光投向民用市場。“民用領域許許多多細分的小市場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廣闊的大市場。有了我們的設備,消費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能做出來什麼,這對於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價值窪地,促進民族企業佔領產品價值鏈的高端領域有重要意義。”石毅告訴記者。

佈局:產業佈局決定高質量發展

積極規劃產業佈局的,還有陝西機床龍頭企業秦川機床。

秦川機床主營高檔磨床、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數字化車間和系統集成、機床再製造等。近年來,在全國機床行業整體蕭索的情況下,秦川機床著力打造機床裝備、智能製造島(生產線),高端工藝技術引領的關鍵零部件製造和現代製造服務業三個板塊,努力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系統集成服務商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商。

記者瞭解到,日前秦川機床的高精高效蝸桿砂輪磨齒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系列產品能夠廣泛應用於轎車、新能源汽車、精密減速器等工業領域;秦川集團也已形成了月產1000臺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的生產能力,是國內產品系列最全的機器人減速器生產廠商。

秦川機床2017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近30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機床訂單共計1.12萬臺,較前年增長了185%。市場直接反映企業狀況,顯而易見秦川機床去年成績優良。業內專家認為,機床行業傳統的生產、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而從產品種類來看,秦川機床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戰略佈局,未來秦川機床在智能製造方面的實力將與日俱增。

改革:大產業鏈才能盤活機床市場

數控機床自身的產業鏈由“骨架”光機、傳動系統和“靈魂”數控系統三部分組成。石毅對記者說,機床生產的上下游產業鏈只是一個小鏈條。《中國製造2025陝西行動方案》總體思路要求,陝西要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推動陝西工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服務型製造,就是陝西華拓的下一站。

從原材料生產到產品製造再到市場流通,多少年來的生產模式即是如此。而近幾年,“個性化定製”的概念隨著服務型製造的發展應運而生。“個性化”需求在第三產業,而想要滿足反饋回來的市場需求,必須要有更高能力的工具去進行生產。

石毅辦公室裡放著一個在美國展出的名叫“鬥士”的人像模型。數字建模後編程刀路模擬,用五軸聯動機床講一個圓柱體材料加工成人像實物,再通過全綵色曲面打印給材料上色,一個模型初步做成。石毅介紹道:“模型的一隻眼能夠發光,和傳統的通電方法不同,我們可以用機床實現把電路用納米銀油墨打印上去。整個作品只需要人工安裝一個開關即可。”

不僅是工藝品,數字曲面微滴噴射設備可以實現在具有任意曲面的固態基材表面上對液體、膠體、熔融物質等多種流體進行微滴噴射自由成形。該設備在全綵色噴墨立體打印、印刷電子、微機械、電子電路、生物醫藥、化工合成等領域有廣闊前景。

目前,陝西華拓已經著手和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附加值。當一個行業因複合型機床的優勢得到質量、效益的提升而形成一條“線”,以線帶面,以面成體,整個機床行業就被盤活。這是石毅理解的“大”產業鏈。

“民營企業中我很看好陝西華拓的數控機床。做大不一定強,小也不一定不強。總體來說,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關鍵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任國樑認為。

引領:服務型製造彎道超車

普遍認為,裝備製造業是整體工業的基礎,數控機床是裝備製造業的“母機”,而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數控系統怎麼發展,是全行業的期待。

陝西省描繪的製造業重點領域創新路線圖中,高檔數控機床是重點領域之一。《〈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陝西要積極發展高精高速高效柔性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系統、智能製造裝備及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等主要功能部件,提升機床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到2025年實現製造業產品的精度、質量和壽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機床工具50%以上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省內保障。主管部門陝西省工信廳也積極謀劃,近期將發佈數控機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將機床的發展寫進頂層設計。

2016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國工程院聯合印發了《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工信部聯產業[2016]231號,以下簡稱《專項行動指南》),對推動服務型製造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陝西省委、省政府《陝西實施意見》也明確將發展服務型製造作為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加快實現全省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之一。

同年,陝西省工信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落實《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的通知,指出製造與服務協同發展是陝西省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針對發展水平不均、規模效應不足矛盾仍較為明顯的現狀,陝西省工信廳認為,要在突出“製造”的基礎上,不斷強化服務要素在製造業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加快完成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型,延伸和提升企業價值鏈,推動陝西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無論是秦川機床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是如陝西華拓一般的新興民營企業,都應在陝西省機床行業轉型的關鍵時刻站出來,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爭當陝西省工業經濟發展新的有力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