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梅花极特殊的一首南乡子,句句无梅花却没有一笔不写梅花

苏轼的词,几乎篇篇都好,十分大爱。比如下面这首写于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第四年时的南乡子,虽然没有很出名,但是却极具特点。当时,苏轼认识了杭州知州杨元素,二人相互唱和,于是便有了这首词。词中通过咏梅、赏梅,表现了苏轼和杨氏作为同事的美好生活和友谊。短小精炼,让人读来清新愉快。

苏轼写梅花极特殊的一首南乡子,句句无梅花却没有一笔不写梅花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小注:1)蕤(ruí):指的是花茂盛的样子。2)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上片开篇便以十分热闹的气氛,来渲染了梅花那种特点,当岁暮风寒尚冷的时候,当百花没有任何动静的时候,只有梅花,敢于傲立枝头。而在冬天煎熬了一冬的“寒雀”,仿佛也知道梅花盛开是意味着大地即将回春,因此有着无限喜悦之意,“争抱寒柯看玉蕤”,极其生动的表现了鸟雀对于物候的敏感变化,瞬间热闹起来了。前人咏梅,表现的大多是梅花的一种高傲孤冷的“性格”,但是苏轼在这里却不然,写出了新意。

苏轼写梅花极特殊的一首南乡子,句句无梅花却没有一笔不写梅花

接着三句,“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进一步写出了寒雀、早梅吸引了赏梅人的目光,于是这些人便以逗引为乐,以酌酒为欢,在这引逗鸟雀、赏悦早梅的乐趣中,突然有一瓣飘落的梅花落入了酒杯之中,由此更加增添了赏梅人的无穷雅兴,梅与酒相得益彰,令人精神愉悦。

苏轼写梅花极特殊的一首南乡子,句句无梅花却没有一笔不写梅花

下片写雅士在梅园举行的酒宴,更加衬托了梅花的风流高格。一句“痛饮又能诗”,将来客的风流儒雅尽皆表露出来了,借助于梅花盛开的艳丽,饮兴、诗兴更胜于往日,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也。接着化用杜甫的诗句“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但是意义却不同,这里是表现众人欢饮之乐,座位下没有毛毡也不觉得寒冷了!客人之醉,主人之醉,令人难以分辨,但氛围却感染读者“花谢酒阑春到也”!到了结拍二句,重新又将主题归结到梅花上,不写梅花,写梅子,含蓄可爱,用“一点微酸”来指代梅子,更是让人舌底生津,清新可人!

苏轼写梅花极特殊的一首南乡子,句句无梅花却没有一笔不写梅花

总体来说,这首词虽然是写梅花的作品,但是没有句句都写梅花,却也没有一笔不写梅花,正是不即不离,妙用无穷。整篇词中没有正面来写梅花的姿态和神韵,而更多的是使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加以表现,更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的高超艺术表现形式可谓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