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壬辰之战,如果万历皇帝同意努尔哈赤参战的要求,后期还会有清朝吗?

于帅历史与诗歌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旧朝消亡,新朝建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中日壬辰之战)

日本方面:丰臣秀吉出生在穷苦的农民家庭,本是身份卑微的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又在织田信长家族的内斗中获利成为织田信长的实质接班人。并于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

丰臣秀吉结束了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于1590年完成统一,军力空前强大。随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引起的不满开始展开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朝鲜方面:此时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国内长期和平,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日趋腐败。


大明王朝方面:明神宗朱翊钧于1572年继位,随后任用张居正等人实行变法,掌权十载,变法图强,使得明朝再度出现中兴气象,但直到变法名臣张居正病逝后,明神宗朱翊钧开始独揽大权,先后废除变法、停止早朝、消极怠政,并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朝中一直未变的党派斗争更加严重。各地农民暴动、军队叛乱接连发生,辽东女真部落也在逐步壮大。此时的明朝正是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战争正式爆发: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战争。日本人却不知,朝鲜背后有个强大的宗主国——大明朝。大明朝为了保护自己的“小老弟”,举海内之全力,出兵数十万,与日本展开作战,经过长期作战,丰臣秀吉因病去世,日本军心涣散,于1598中朝两国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日本侵略者,维护东亚地区近300多年的稳定。


努尔哈赤部的崛起

努尔哈赤是决不会向万历皇帝请求参战的因为那时正在忙着统一女真内部。

努尔哈赤于1588年征服建州5部后,声势大振,但努尔哈赤的名声在当时大明朝汉人眼里不足挂失,甚至当权者希望女真部落越乱越好,因此放松了对边境的戍守,从而抽调兵力开始援朝战争。

努尔哈赤就因为看到这一点才于1591年开始挥师东向,攻取鸭绿江随后又相继征服珠舍里和纳殷路,将长白山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而出兵攻占东海。在战争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纵观明朝的援朝战争呢,却不断削弱自己的战力,更可怕的是明朝对努尔哈赤的崛起却一无所知,努尔哈赤一边表面臣服一边征战扩充自己的势力。


如果努尔哈赤参战会怎么样?

努尔哈赤有雄图大志又岂会屈服于杀父仇人之下呢?

如果努尔哈赤参战:一、只是表面做做样子,随便派些人马去参战。

二、努尔哈赤真的傻,派遣自己的所有人马去,以当时明朝士兵对女真部落瞧不起的态度肯定是让他们呆在原地,按部就班,不要影响大局。

三、努尔哈赤可以分兵两路,一边派人去帮忙讨好大明朝的人,一边继续完成自己统一女真的路线,两不误。


综上:一个王朝的到来是必然的,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即使努尔哈赤全力参战,以明朝当时的腐败来说,清朝的出现会晚点出现,但绝不会消失!

(有其他见解的,欢迎留言讨论!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加关注哟!)


安夏丨历史君


如果万历皇帝同意努尔哈赤参战的要求,后期还会有清朝吗?小院的结论,显然是会有的,甚至明朝还会提前灭亡,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下当时的时代背景,1592年,努尔哈赤还只有三十三岁,此时他还是大明臣子,一个建州的酋长,还没有统一女真诸部,至少在表面上,还看不出他有任何反叛的迹象。由于久在李成梁麾下,他与李如松也相当熟悉,努尔哈赤此刻还需要对大明卑躬屈膝,猥琐发育,不然以他现在的实力,李如松大军拐个弯就顺道把他灭了,等到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已是二十四年后的万历四十四年了。

努尔哈赤甚至还向朝廷表态,愿意率部出征朝鲜,为大明当先锋官,但遭到了朝鲜方面的强烈反对,女真本来就是朝鲜的头号大敌,朝鲜恐怕女真人以出兵为名对其进行渗透,或是借道包抄与建州部有仇的海西女真,明朝方面也有此顾虑,所以拒绝了努尔哈赤。事实上朝鲜人对努尔哈赤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早在万历十五年,当时朝鲜兵曹判书李德馨就曾评价,“其(努尔哈赤)志不在小,助成声势者李成亮(梁)也。渠多刷(送)还人口于抚顺所,故成亮奏闻奖许。驯至桀骜云耳”。

结合当时的局势和努尔哈赤请战的目的,他的动机显然并没有那么单纯,并不是想要为国效力而已。他觊觎朝鲜和海西女真已久,如果同意他入朝,将会养虎为患,应该说,明朝的决定是正确的。

那如果同意他入朝作战,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其实从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就能看出,壬辰之战大明虽然最终获胜,但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朝三方都没有得到实际好处的战争。

朝鲜当然不用多说,由于战争都是在其领土展开,导致生灵涂炭,百业萧条,经济多年后都恢复不了。

日本方面,间接导致了丰臣秀吉的死亡,直接导致了权力易手,德川家康坐享其成,丰臣家族被族灭,影响今后数百年。

明朝劳师远征,对财政形成严重压力,得益于张居正的改革,战争开始前,朝廷太仓库有白银700多万两,而战争的军费支出一年就达250多万两,等明军最终获胜,太仓库早已赤字累累,从此到明末再也没能恢复,这也是明朝灭亡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谁得到了最大好处?就是努尔哈赤!他通过战争仔细观察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为以后举兵反明准备了大量情报。同时,由于明朝也损兵折将,辽东精锐损失惨重,直接导致了对辽东控制力的下降,努尔哈赤得以大展拳脚,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步伐。


这还是没有同意努尔哈赤参战的情况,如果同意他参战,他得到的好处将会加倍,狼子野心的努尔哈赤必然会以自己利益为重,借机打击海西女真各部和对朝鲜实行劫掠,同时还能接收战争胜利的好处,堪称一举三得,对于志在统一女真,独立建国的他来说,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如果真的如此,努尔哈赤的实力将会增长得更快,更早对明朝形成威胁。


小院之观


正当大明万历皇帝安心寝宫不出,朝堂党争不断之际,日本国出了一位强权人物丰成秀吉,他用铁腕手段,结束日本六十六国分裂局面,完成一统日本的大业之后,踌躇满志,强烈的野心膨胀,不满足于现状,促使他挥师西进,先灭朝鲜,再灭大明!

1591年,日军水陆并进,攻入朝鲜,朝鲜承平日久,两百年不知兵事,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马,一触即溃,朝鲜国王被迫转移,一退再退,退到鸭绿江边。

随着战事越来越不利,朝鲜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进北京城。

无奈之下,明帝国急调兵马入朝,先后调动辽东兵马,浙江戚家军,福建水师,藤牌军,广西狼兵入朝作战,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任统帅!

正当此时,努尔哈赤入京接受封赏!

面对此等国家大事,努尔哈赤当即请命入朝战日军!

努尔哈赤这招叫做投石问路,看看大明的意图!

当时努尔哈赤在明朝眼中是顺臣,虽然他在东北大地折腾,但是依然在明朝的可控制范围内,而且努尔哈赤的对明的态度,很恭顺。

他想搞清楚明朝是否对其有防范之心。

虽然万历皇帝多年未上朝议事,但是万历对整个局势心知肚明!

努尔哈赤不能百分百确定万历皇帝的意思,他自己在东北的扩张,势力仍未长成,一旦明朝出手东北,那么自己的努力或许灰飞烟灭!

此时正值日本国入侵朝鲜,明军整顿精兵强将入朝作战,这是绝妙的时机!



努尔哈赤赶紧请命入朝作战!

他向明朝抛出这么一个意愿,就看万历皇帝如何接招了!

如允入朝作战,则大明朝对努尔哈赤是百分百信任的,没有异心,那么努尔哈赤可以明目张胆扩充军队,向大明索要军械物资,以为我用!

如不允,则说明明朝对努尔哈赤有提防之心,怕他做大,只许其在东北活动!

明朝无论作何回答,努尔哈赤都会听出弦外之音,然后作出应对之策!

最终的结果是,不允!

努尔哈赤迅速回东北而去!



假如万历皇帝同意努尔哈赤出兵朝鲜的话,其结局如何?清朝还会有吗?

我的答案是,如果努尔哈赤出兵,明朝将会加速灭亡,为何?且听以下分解!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努尔哈赤奉命出征,武器装备,钱粮应全由明朝提供,以努尔哈赤的心思,出工不出力,还得拼命捞,朝鲜一战,努尔哈赤就能赚个盆满钵丰!

2,与日军接触,生出新思路!

当时明朝日本两国在朝鲜战场的对决,是一场热兵器之战,全是拿火器对轰,由于明朝对本国火器管控极严,制造方法不外流,而日军所使用的铁炮,全是日本自己生产的火绳枪,且作为部队主战武器。

你想想,努尔哈赤见证这次别开生面的战争,会有何想法?

联络日本国做生意买卖火绳枪?直接入侵日本?都有可能!

3,旁观者,且看明军如何英勇!

跟着明军一起打仗,参与其中,研究明军作战方法,对明后勤物资供给都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为日后攻明打好基础!

4,战局利,则分功,战局不利,则撤退,顺势劫掠一下朝鲜,然后退到东北,静观日军跨过鸭绿江,不断增兵,直扑大明,大明举国之力力拼日军!

5,无论谁胜,都难以逃脱这只东北猛虎的黄雀在后!



所以,如果努尔哈赤参战,他的实力将更进一步,而且还加速大明灭亡!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千疮百孔的大明为朝鲜战争付出了巨大的鲜血和物资,拖的大明奄奄一息!


湖底听风


经历过抗倭援朝的李如梅如此评价八旗军:此贼七千,带甲三千,足抵倭兵十万,西边虽有鞑子,不及此贼。

日本《陆战史集五明清大决战》:倭兵は体躯倭少なれども、敏捷にして、鸟铳をよくす。ただし一人同志の戦いとなれば、倭兵三十人をもってしても、満兵一人に敌せざるなり。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日本兵矮小敏捷,善于使用鸟枪,但是要是单挑,一个满洲士兵可以打三十个足轻。

日本战国时期军事发展水平,说好听点是闭门造车,说不好听的就是玩泥巴的水平,明朝的水平也没比日本高哪去。如果努尔哈齐领着八旗军参战,那么野战明军可能会发的更顺利,因为明朝本身就可以在小集团野战当中取得优势,只要明军打开缺口,八旗重骑兵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垮日军,毕竟重骑兵长期是步兵的噩梦,尤其是日本这种没见过真正的重骑兵的军队,再加上八旗当中以肉搏为主的重步兵的加持,战争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更早。

所以,如果八旗兵参加了壬辰之役,那么明清交战之际的八旗军可能有以下改变:

第一、一部分日军成为八旗军的俘虏,他们把日本铁炮战术,甚至是制作铁炮的技术带到了八旗,日后的明清大决战可能八旗打的更加顺风顺水。

第二、会有部分被俘的日本武士编入八旗,可能日后会有一批梳着辫子、穿着八旗铠甲却喊着日语口号、拿着日本武士刀的八旗军士参与到对明军的战争当中。

第三、努尔哈齐必然会通过壬辰之役看透明朝的虚实,和明朝决裂的时间很可能会提前。

结论:如果努尔哈齐参加了壬辰之役,历史的大方向也不会改变。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神宗年间的大明皇朝,北有蒙古的明患,东北有女真的隐患,竟然不思不觉,雷霆手段推倒了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而党派之间争权夺利,根本无视民间的动乱。

万历皇帝皇帝面对群臣的紧逼,无可奈何的遁入了后宫,从此万历不上朝,遥控起了太监来平衡朝堂!

你不努力,有人努力!

远东的日本六十六国纷争,在强有力的权臣丰臣秀吉的整合下,六十六国归于一统。

如此功绩,也无法满足丰臣秀吉的胃口,他隔海遥指大明王朝对着手下说,定都北京城,控制大明全境,然后兵发印度,欲建立一个超级大帝国!

1591年,全副武装的日军在小西行长的统帅之下,水陆并进,进入朝鲜!

李氏朝鲜全境崩溃,国王退到鸭绿江边。

情势岌岌可危,万历皇帝从各地调集四万多明军,进入朝鲜迎战日军!

此时此刻的努尔哈赤进京接受封赏之时,向万历皇帝请命入朝作战!



万历皇帝直接拒绝努尔哈赤的请命!

如果努尔哈赤携女真劲旅入朝作战的话,对于他后来创立清朝有无影响?

略有影响,但无关大局!

毕竟努尔哈赤的创业团队,此时正处于上升阶段,精兵强将众多,分一批人出征,也是锻炼下级军官的好办法!

而且明朝与日军交战,主要的武器已经从冷兵器转向热兵器了,两国都可以自己造火绳枪,这一场迥异的战争,肯定能给努尔哈赤带来强烈的刺激!

这或许能让未来的清帝国及早的走上枪炮之路!

毕竟创业之君,他的思路开放,不会像康熙乾隆一般,自视太高,火枪火炮摆在面前,也只当个玩物,定会把一切有利于我的都全部利用起来。

所以他给未来子孙定的治国主要方针中,定把枪炮定为重中之重!

早一点发展改进火枪火炮,也不会有晚清裂土之悲!



而且跟明军配合作战,也能近距离了解明军的战略战术,为以后攻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旦努尔哈赤出兵,好处多多,明朝给钱给粮,也并不耽误其势力在东北的扩张!

如果你说努尔哈赤或许会死在朝鲜战场上,那可能性几乎为零,努尔哈赤并不是真心的为明国效力!

再说将帅都是指挥调度的,可不是三国单将拼杀啊!

所以努尔哈赤出征朝鲜,或许能打造一个特异的清朝!



枪炮立国的清朝!


旧史风


有。

努尔哈赤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很多,是个真正的机会主义者,忠义,友情,恩赐不能约束他的。


18177028401


若明朝操作的精妙完全可以让🐗皮和🐵的日本战国精兵死磕,两败俱伤


江东汉家儿郎


那只是图个表现,一个王朝已经走向末期,会出现无数的枭雄与英雄,历史的必然性而已


寰3


除非能保证能大量消耗努尔哈赤的实力,否则就是给努尔哈赤在朝鲜增加声望。。反倒会加速明末朝鲜的倒戈。


霧雨丶


努尔哈赤是想联日侵华,最后这个梦想被他的老孙子溥仪实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