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航母被擊沉,起飛的艦載機應該怎麼辦?

秦皇見漢武


世界上首次大規模進行航空母艦大決戰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了大量的航空母艦來作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戰鬥機和海戰結合在了一起。航空母艦就是一座移動的機場,艦載機就是水面艦艇戰鬥力的延伸。



艦載機是有一定航程的,也就有所謂的作戰半徑。艦載機能夠飛多遠是根據所攜帶的燃油的容量來決定的。如果發生航空母艦被對手擊沉的情況,那艦載機就無非幾種選擇了。


如果燃油足夠多,那還能尋找就近的陸基機場進行降落,不過這個有很大的風險,因為航空母艦作戰基本上是在遠離國土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降落到敵方的機場,那就意味著被俘了。

另外如果燃油不夠的話,而且空中並沒有加油機來進行空中加油,那艦載機飛行員只能選擇跳傘了,但是在茫茫大海上生存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如果空中還有辦伙伴加油機,那還能撐一段時間,但是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墜海的命運。



一艘航空母艦可以攜帶七十多架艦載機,如果要維持這麼多的艦載機從海上返回陸基機場,只需要眾多空中加油機來進行伴隨加油的。這個在戰時是不切實際的。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附近也有一艘同樣類型的航空母艦,這些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可以降落在這些航空母艦上。但是這些艦載機降落會干擾這艘航空母艦正常的運作。因為每艘航空母艦機載機的配備是根據實際操作而來的,多帶機載機就是會影響機載機起降效率。


航空視界


這是一個既現實而又不現實的問題,就目前的現代航空母艦來說,還沒有被擊沉的案例。只有二戰時期的航母,才有被擊沉的眾多案例。當然,二戰時期航母的艦載機,自然,我們查查歷史也都能知道結局。那麼,對於現代航空母艦來說,如果真的發生航空母艦被擊沉的情況下,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如何處置呢?
遼寧艦航母編隊


航空母艦作為艦載機的起飛平臺,也是其打擊平臺,擔負著艦載機的起飛降落執行各種任務的基本操作。一旦,航空母艦平臺被擊沉,就意味著艦載機的這些保障將徹底失去,這對於整個航母編隊來說,是極其嚴重的損失。那麼保護航母就成為護航編隊的首要任務,可是戰爭畢竟不能保證航母不被擊沉,就是被擊傷甲板都可能讓起飛的艦載機無法降落,這時候怎麼辦呢?

作為起飛的航母艦載機,一旦航母本身被擊傷或者擊沉,那麼艦載機必然要取消任務,儘量回收保護受傷航母,或者其他編隊撤離戰場。而在此期間必然要聯繫周圍盟國備降機場,迅速找到安全降落機場,以求自身安全。可是如果戰機是執行完任務返航,那麼戰機的機內燃油必定不多,而這樣的情況就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周邊有盟友基地,那麼空中加油機就是必須要起飛執行保障任務,並且在完成加油後,迅速降落盟國備降機場。


美國大型航母

可是上述情況周邊沒有盟國,如果戰機根本到達不了任何其他非敵對國家,那麼只有在拋棄戰機,選擇在撤出的編隊附近彈射跳傘,以求飛行員被護航編隊戰艦所救起。而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畢竟飛行員還是要比戰機寶貴。


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配置雙航母,或者多航母的方式,以免一艘航母被擊傷,讓航母艦載機可以備降其他航母上。所以美國在任何地區衝突當中幾乎都是會派遣雙航母戰鬥群,或者多航母戰鬥群參加戰鬥。對於單航母作戰的國家來說,就沒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尤其是航母作戰海域,周邊沒有盟國或者可區域,那麼就對航母可造成潛在風險是最大的。

所以,對於擁有航母的國家其保障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要打造雙航母或者多航母編隊,才是能夠提供最大的攻防保障。像世界上那些只擁有單航母作戰的國家而言,一旦出現航母被擊傷的情況,間接損失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那麼對於航母大國,一定要建造三艘以上的航母才能做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淡然小司


這個答題首先是,航母被擊沉前艦載機是否已經起飛到空中,執行戰鬥任務,這時航母已經遭受到了,導彈的襲擊,抑或受到水雷的重創,但是航母一般是罕見的,是不會被擊沉的。美國稱將退役航母做一個實驗,美國在2005年的時候,就將本國退役的8.4萬噸航母作為靶子,進行持續的狂轟濫炸,其中導彈魚雷也曾做過一波接一波兒試驗,但是主要用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就是在這樣毫無反抗的情況下,美軍也是持續轟炸了25天才將其擊沉,這也足以看出航母的強大。


話回正題:艦載機在起飛時,航母甲板遭到了嚴重破壞,艦載機已無法回到航母甲板子上了,這得看航母在大洋之中,附近有沒有這個國家的空軍基地,如有可以降落在自己的軍事基地上,抑或是盟友的軍事基地。但是還有個前提,看看艦載機夠不夠飛往基地上的油料,還得看預警機起沒起飛,沒有預警雷達,還有艦載機和普通固定翼戰鬥機,在接受加油機的受油是否存在,如果這些條件都沒有的話,海平面就是艦載機的的歸宿。


用戶中國布衣


現代意義的航空母艦,一般是不容易擊沉的。

其實並不是不可以擊沉,而是在那激烈緊張的海戰中,沒有過多的投彈機會,僅僅幾枚重磅炸彈是打不沉航母的。

如果全力攻擊的話,讓航空母艦完全失去戰鬥力還是有可能的。

其實,在海戰史上擊沉航空母艦的戰例還是存在的,最有說服力的是美日中途島海戰。

雖說在二戰之時,艦載機的載彈量有限、航空炸彈的威力和精度也不及現代反艦導彈厲害。

但是那時的航空母艦的造艦水平和工藝也是不能和現代航母相提並論的,幾顆250公斤的重磅炸彈一旦擊中要害部位,就完全可以把航空母艦送入海底。

但現代航空母艦由於造艦工藝的大幅提高,在海戰中一般是不易當場被擊沉。

那麼如果航母在海戰中一旦被擊沉,起飛的艦載機應該怎麼辦?

一般來講不外乎出現三種情況:第一是失去了可供降落的平臺,有去無回。

第二是在執行完戰鬥任務之後,可臨時轉移降落在鄰近的航空母艦上。

第三轉移飛行路線,降落在岸基飛機場。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但這三種情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出現,戰爭狀況瞬息萬變。


第一航空母艦的作戰性質一般是大洋決戰,既然是大洋決戰,那就是離海岸都非常的遠,而艦載機的航程一般都比較短,以日美中途島海戰為例,其所載油料不足以飛回岸基機場。

第二是如果艦載機所屬的航空母艦被擊沉,再飛回來時是可以降落在其他航空母艦上的,這一戰例在日美太平洋大戰中在美國太平洋艦隊上有過。

但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情況就沒有這樣幸運了,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一旦起飛,如果所屬航空母艦被擊沉的話,基本就是死路一條。

第一是它前出到敵國縱深作戰,根本就沒有岸基機場可為它提供降落,二是它的戰機到了後期由於資源緊張,根本就加不滿油。

所以,日本的艦載機起飛之後,航母一旦被擊沉,它也只好為自己的航母陪葬。

通常情況之下,戰爭賦予航空母艦的使命是奪取大洋制海權,由於現在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和他在海上一決雌雄,因此它的航母成為了對岸攻擊的平臺,而不再是奪取海上制海權,所以它的航母即便是作戰也是在離岸較近的地區。



一來沒有國家可以擊沉它的航母,二來即便是真的被擊沉,由於它離陸地距離較近,所以它的艦載機可以降落在陸地上的岸基機場。

一般來講,幹什麼都得講實力,只要實力有了方可保無虞!


東方中華不敗


在戰時,航空母艦有可能被擊沉,但航母編隊很難被全部消滅,因為編隊中有航空母艦,驅逐艦,核潛艇,艦載機等構成半徑為500公里左右的防禦圈,在激烈的海戰當中,肯定會有護航艦隻生存下來。

海戰時,艦載機會滿載武器,不會裝副油箱,所以作戰半徑肯定小,況且,飛機要經歷同敵方長時間的纏鬥,消耗很大,所剩油料更少了,飛機不能在航母降落,基本上只有餵魚的份兒了。

當然飛機也有可能會降落到岸上機場,除非海戰的戰場離岸基機場近。以中美俄的軍事實力來說,如果戰場離陸基近的話,那麼航母就不會被擊沉了。

海戰中,如果航母編隊的艦隻沒有被全部擊沉,則可以救援跳傘的飛行員。


奔世馬


航母當然是敵方優先攻擊的對象,即使沒有沉,也有可能被擊傷擊毀甲板,那麼就有可能不能起降戰機。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由中途島海戰來看看美國海軍是怎麼做的,美國海軍出動了三艘航母,分別是“大黃蜂號”“企業號”“約克城號”。其中約克城號是經過緊急搶修三天即刻投入戰場的,為了這事,尼米茨違反了很多海軍條例,如果打了敗仗,他會面臨軍事法庭的審判。

而尼米茨為什麼那艘內部打著鋼架支撐的,僅僅把飛行甲板修好的約克城號也派出去呢,就是為了題主所說的問題。

這場戰鬥好死不死的又是約克城號倒黴,它被擊沉了,在它還沒有被擊沉之前,僅僅被擊傷的時候,他上面飛出去的戰機就被命令降落在大黃號和企業號上面了。

這種安排有它的好處,就是即使失去了約克城號,它的戰力並未全部喪失,他的戰機和飛行員還在。事實上也就是這樣的,約克城號上的俯衝轟炸機編入了新的中隊,繼續追殺著南雲中將殘存的艦隊。(我不想提魚雷機中隊,知道的請點個贊。)

這就是第一選擇,轉場降落到另外一艘航母,繼續戰鬥。

而第二選擇並不是網傳的,飛向附近路基機場,這不是第二個選擇。第二個選擇是發佈方位後,在海上迫降。坐上皮划艇吃巧克力,等驅逐艦來救援。而後驅逐艦會用送飛行員去別的航母,開新的飛機,繼續戰鬥。飛機比飛行員便宜,尤其是戰場上的飛行員分分秒秒創造巨大收穫的鑽石時間內。

第三才是飛向附近的路基機場。(飛行員基本上這場戰鬥用不上了。)

第四飛向盟國機場,小心被擊落。

所以,美帝在派出航母的時候,只要確定有戰鬥可能,一定是雙航母編隊,甚至是三航母編隊。

記住了,飛向己方航母或者海面迫降。


李勉9


在現代戰爭中還沒有航母被擊沉的例子,但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就發生過多起航母大戰,其中日本航母損傷慘重,因為雙方都是多艘航母作戰,如果有一艘航母被擊沉了,艦載機可以迅速轉移到另一艘航母上。如果航母都被擊沉了,那就沒辦法了。要知道原來的艦載機航程都不大,又是在大海上作戰,因此,大部分戰鬥機因為燃油耗進掉進了大海,還有一部分戰鬥機飛行員大喊著“大日本帝國萬歲”英勇的撞向了敵艦,同美艦同歸於盡。

現代戰爭發展到現在,航母編隊越來越龐大,防衛技術越來越先進,航母被擊沉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但是這並不等於航母不會在戰爭中被擊沉。畢竟,現在所謂的先進航母並沒有經過任何一場世界大戰的考驗。

現在的航母作戰,都會制定被擊沉的作戰預案,並且還會經常性進行預演。我們分析如果真的被擊沉,預案一般會有以下幾點:

一是如果是雙航母作戰的話,可以迅速轉移到另一艘航母上,這個是最簡單的。這也是雙航母作戰的優勢,想象我們為什麼費勁的研製自己的航母,雙航母作戰實現的是1+1>2的作戰功效。

二是如果隔陸地較近,附近又有盟國,可迅速聯繫盟國機場,為艦載機降落提供備降場地。

三是如果遠離大陸,附近又沒有備降機場,可聯繫空中加油機過來給艦載機加油,但這個是有弊端的,加油機數量少,艦載機數量多,不可能同時對十幾架艦載機進行加油,這必然導致有的飛機加不上油,而面臨燃油耗盡的威脅。

四是果斷棄機,在驅逐艦護衛艦等其他艦艇附近彈射降落,等待本方救援人員施救。

五是英勇犧牲,向敵人戰艦發起猛烈攻擊,直到彈盡糧絕,最後以戰機衝向敵人,壯烈殉國。


大國縱橫


對於海軍艦載機飛行員而言,航空母艦就是茫茫大海上最好的島嶼和基地了,每次從這裡起飛,除了特殊情況,都是要返回到這裡,這裡就是外婆家的澎湖灣。

不過,如果在實戰中,航空母艦被敵方擊沉,那麼對於已經起飛作戰的艦載機而言,該如何應對?大體上就是下面幾種方法了:

1、繼續執行戰鬥任務,然後降落在兄弟部隊的航空母艦上。

在這種情況下,就能體現出為什麼擁有多艘航空母艦的好處了,一艘被擊沉,至少還有一艘可以備降艦載機,這就是備份的優勢,或者說雙航母的優勢。對於大國海軍而言,雙航母那是起步價,擁有4艘以上,甚至10艘才是標配。

2、繼續執行戰鬥任務,然後迫降在陸地機場上。

現代海軍艦載機主流機型一般都是中型或者重型戰鬥機,本身航程能力也比較遠,一般在3000km左右,如果執行完戰鬥任務之後,附近有友軍控制的陸基機場或者盟軍的機場,那當然就可以飛過去降落了,畢竟艦載機本身就具備在陸地機場降落的能力。這兩種情況在二戰時期的海戰中也是出現的比較多的。

3、如果是垂直起降戰鬥機,比如F-35B那樣的艦載機,這時可以考慮在兩棲攻擊艦、登陸艦或者驅逐艦的直升機甲板上降落。

4、如果上面的情況都不行,那麼還是在友軍艦艇附近海面上進行跳傘降落吧,至少落水之後馬上就可以得到救援,不至於在海水裡面泡的時間太長。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

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

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老鷹航空


航母都被擊沉了,起飛的艦載機能咋辦?不趕緊跑,難不成還打算跳海里喂鯊魚嗎?

如果附近還有友軍航母的話,降落在友軍航母上。接著發動復仇之戰。


如果艦載機的航程足夠,那麼儘可能往機場飛。找不到機場找個比較平點的地兒迫降唄,大量高速公路本身就有預備機場的設計。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找個稍微平點的地兒降落去吧

不過如果姿勢不對的話,容易直接拍死

如果在大洋深處,或者說周邊島嶼全部控制在敵方手中的話,那麼在己方軍艦身邊跳海,這樣的話有利於降低搜救難度從而提高跳傘飛行員的生還率(順道一提美國海軍為了提高跳傘飛行員的生還率,撈到人的驅逐艦用飛行員換冰淇淋


最後的最後什麼都沒有的話。把遺書寫好,沒準能被挖到呢

總不能投敵降落在敵方航母上吧?


嘯鷹評


很簡單,要麼墜海,要麼能夠找到其他航母或者機場能夠降落。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的4艘大型航母,在5分鐘內就被引爆3艘,只剩下一艘飛龍號。從爆炸的赤城、加賀、蒼龍號上起飛在空中艦載機,有一小部分降落在飛龍號上,繼續執行轟炸美國航母的任務,直至飛龍號也被擊沉,所有艦載機當然一同全部損失。

不過相對於艦載機,真正寶貴的是艦載機飛行員。日本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的飛行員倒不是很多,因為其航母都不是爆炸後一下子就沉掉的,還是有時間讓大部分人登上護衛艦船。後來在瓜島期間,日本海軍就執行非常愚蠢的“不沉航母”策略,讓艦載機飛行員從陸地機場起飛,去遙遠的瓜島上空與美軍機交戰。因為距離太長,留給日軍飛行員作戰時間太短,且如果飛行員負傷或者飛機受創,極難再飛回去,經常就掉海里了。

瓜島戰役,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損失其實是遠超中途島戰役的。儘管從沉沒航母的數量來看,是中途島戰役更多。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