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城府学


铁浮屠与拐子马是金兵纵横天下的利器,铁浮屠是重装骑兵,拐子马是一种骑兵编队,具体战术是这样的:以三骑为一组,三匹马贯以长索,人马都全副武装,有重型盔甲防护,在战斗时,三马同时并进,冲击力更大,协同作战,由于三骑捆绑,避免战斗时有逃兵出现。

在郾城之战中,岳飞以步兵大败金国重装骑兵,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在岳飞之前,刘琦曾大败金兵铁浮屠,积累宝贵的经验

在郾城之战前的顺昌之战中,南宋名将刘琦就曾大败金兵铁浮屠。刘琦的战法是这样的:在战斗中,以长枪挑去金骑之铁盔,以大斧断其臂。不过,在顺昌之战中,金兵之所以失利,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刘琦事先在颖水的岸边水草地以及河上流撒毒药。当时正是夏季,天气炎热,金兵人马俱渴,争先饮水,结果大量士兵与战马中毒,实力已是大打折扣了。不管怎么说,刘琦大破金国的重装骑兵,为南宋将士打败金兵精锐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经验。

第二,岳飞的战法与刘琦不同,更多倚赖军队的纪律与勇气

在郾城之战中,岳飞采取的战法与刘锜有所不同,他用步兵对付铁浮屠与拐子马。以步兵对付重装骑兵,本来是相当吃亏的,若没有严格纪律约束,在骑兵的冲击下很容易溃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岳飞严格治军下,这乃是一支铁军。

岳飞命令步兵执麻札刀入阵,不许仰视,只顾砍拐子马中最薄弱之处:马足。为什么用这种战术呢?因为只要只要砍倒其中一匹马,另外两匹马便无法前进了。这种战术看似简单,却需要士兵以莫大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去完成。换作其他的军队,要用这种战术击破敌人的重装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于岳家军来说,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铁的纪律打造出一支铁的军队。最后,岳家军创造战场的奇迹,在广大爱国将士在牺牲精神面前,金军大败。

第三,兀术的看家武器几乎被废了

郾城一战,兀术的看家武器几乎被废了,战无不胜的铁浮屠拐子马遭到重创。兀术不禁大恸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在丢掉看家武器后,金军无法抵挡岳家军的攻势,岳飞直追十五里,兀术狼狈而逃。

此役之胜利,震动中原,金兵中的汉将纷纷反正,光复中原的梦想,只差一步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壮怀激烈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

郾城大捷后,岳飞进军至朱仙镇,距离东京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大宋旧都已在望。此时金兵已经很难阻止岳飞收复开封,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居然是南宋皇帝帮了兀术大忙,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此后,收复中原就成为无法实现的梦想了。


君山话史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是金兵重装骑兵的别称,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在《顺昌战胜破贼录》中记载:铁浮图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灭亡北宋就是这一支军队。这种重装骑兵,可以说从头到脚,武装到了牙齿,看似很厉害。但是“铁浮图”骑兵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马腿没有防护。所以岳家军在战场利用长把斧头和麻扎刀等武器“上砍敌兵,下砍马腿”让金兵损兵折将,非常畏惧岳家军。

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这一年离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13年,金国灭亡南宋的心不死。完颜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15000名拐子马,5000名铁浮图一起长驱直入以阚中原,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完颜兀术的军队直接杀到了长江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战斗中完颜兀术的5万大军和1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被剿灭,完颜兀术撤退开封,这就是有名的“顺昌之战”。

“顺昌之战”之后,南宋皇帝改变了主意,立即向岳飞发出“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但,岳飞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大举北伐,接连取胜。金兵见岳飞兵力分散。于是,派兵袭击岳家军的大本营——郾城。在郾城第一次决战当中,岳飞差点活捉完颜兀术。在第二次郾城之战中岳飞再次打败完颜兀术,其2000铁浮图与5000名拐子马,3万大军被岳家军剿灭,铁浮图因此覆灭,金兵元气大伤。

在“郾城之战”以后,男生取得了数十年来第一次大捷,岳飞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但是,南宋皇帝根本没有进取心,见取得一点胜利就收手,等待议和的机会。南宋军队如果在当时乘胜追击,绝对可以收复失去的疆域。但是,统治阶级利用胜利来换取求和的心态,也断送了收复大好河山的机会。在宋朝历史上,自“澶渊之盟”以后,宋朝就把议和当做基本国策,可以说宋朝议和已经成瘾。此后,被其子孙效仿,不思进取。所以,后来的蒙古的野心才如此的大。这都是宋朝皇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一味求和的结果。


谋士说


宋朝,一个一直被视为中国历史是最为积弱的朝代,曾遭西夏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轮番吊打,而且对手是一个比一个狠,但却能历经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那么宋朝凭的是什么?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是女真人重装骑兵的别称,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铁浮屠是一种经过冷锻技术打造的重型盔甲,因为铁浮屠能够刀枪不入(类似于三国时期南王孟获的藤甲军),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据《金虏图经》中的记载,金军"专尚骑",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而有资格穿戴铁浮屠重铠的女真骑兵,都是金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因此,"铁浮屠"与"拐子马",就成了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与"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屠"的战术就是正面攻击,除了作为重装骑兵作战之外,它还可以在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区域,下马作为重装步兵投入战场作战。

"铁浮屠"重装骑兵下马攻城的战例,最早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所载的仙人关之战,此战金军"人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而《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的顺昌之战中,金军"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这些都说明了"铁浮屠"经常在攻城时舍马步战。

铁浮屠参加了金兀术所有指挥的重大战役:

1127年,金兀术率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屠向中原进军。

1128年,金兀术的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攻陷了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112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第三次南下,直逼长江天险。

1130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击败。

1131年,金兀术再次南下,结果被岳飞击败。

1132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与岳飞大战于南霸桥,遭受重创。

1133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联合伪齐大举南下中原,被岳家军打的而损伤过半。

1134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企图攻下川陕,但在仙人关之战中被吴阶兄弟击败。

1135年,岳家军首次北伐,途中遭遇金兀术指挥的铁浮屠,金军大败。

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铁浮屠,铁浮屠损伤过半。

1137年,金兀术再次企图攻入川陕,但又吴阶击败。

1138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大败宋朝在山西的军队并占领了山西。

113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再次南下中原,依然被岳家军击败。

1140年,金兀术势如破竹地杀到了顺昌城下,此战铁浮屠与拐子马损失过半,退兵途中又遭遇岳家军的拦截,铁浮屠全军覆没。

从以上战例中不难看出,曾经推翻大辽和灭掉北宋的铁浮屠,在面对南宋军队时并无多大的优势,因为南宋军队祭出了铁浮屠的克星——神臂弓和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

南宋绍兴四年的仙人关之战,被誉为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

绍兴三年(1133年)冬,金兀术率领铁浮屠、拐子马攻占了川陕重镇和尚原,南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率主力退守仙人关,控扼了入蜀隘口。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金兀术与陕西经略使撒离喝集结步骑10余万金军,准备破关入蜀,从背后迂回包围南宋,因为正面岳家军这关确实是过不去。

金军自仙人关以北铁山凿崖开道进至仙人关下,扎营40余座与宋军对垒。

金军立炮数十座攻击仙人关及杀金坪,吴玠命将士以巨弓、炮石迎战,金兵死伤无数。金兀术见久攻不下仙人关及杀金坪,便将全军分为两阵,铁浮屠人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的攻击仙人关、杀金坪。宋军则依托险隘坚垒,以神臂弓轮番发射,然后持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将金军杀得尸横遍野,此后,金军隔渭水与宋军对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敢攻蜀。

“神臂弓”又被称为神臂弩,是南宋军队弓弩手的制式兵器。

从《宋史兵志》中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神臂弓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其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米,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神臂弓拥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无疑成为了铁浮屠的克星,而南宋军队的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同样给铁浮屠巨大的杀伤,例如岳飞之子岳云凭着手中的一对锤枪,在金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最终获得了“赢官人”的称号。

而作为金军主帅的金兀术,除了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外,还在其《遗行府四帅书》中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


刀墓手札


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分为十二军,背嵬军便是其中最为精锐的一部。有骑兵八千和步兵数千。这也显示出中原骑兵部队的特征,尽管说骑兵,同样注重步骑结合、协同作战的战术。

▲宋代骑兵想象图

▲宋代马铠

由于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军,故统领是岳飞的儿子岳云。《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何谓“背嵬”呢?据说是韩世忠首创,后来被岳飞借鉴。“燕北人呼酒瓶为峞,大将之酒瓶,必令亲信人负之。韩兵用以名军。峞即罍,北人语讹故云,韩军误用字耳。”看来,背嵬,的确是在背上背负什么,也许其形象和后世日本武士“母衣众”骑兵有几分相似。

背嵬骑兵主要装备有长、短刀,约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头戴扎着重围顿项的铁盔,身穿铁叶与皮革制作的重甲,也是非常近似“铁浮屠”。

▲南宋武士的装备

背嵬军战术多变,基层战斗力强,可以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与敌人作战,战斗中背嵬军距离敌人一百余步时由七八人开弓放箭,另外七八人用短弩射马,杀伤敌人一部分人马挫伤其锐气。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整队再冲锋,如此几番下来,不仅大量杀伤敌兵,还可以相机一举击溃敌军(如果是弱敌,是经不起这样的战术的) 。

▲宋代骑兵长矛

凭借着这支强悍的部队,岳飞百战百胜。 这一万来人的背嵬军把“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一次又一次的打破。郾城一战,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人。

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 兀术集结三万骑兵再攻颖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怪乎袁甫在《蒙斋集》赞背嵬军道:“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十年对金作战中,岳飞的军队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残两万人的代价,杀死战斗力强悍的金兵约十五万人,杀伤至少五万人。使娇纵已久的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华夏冷兵器


岳飞大败铁浮图,靠的是严明的军纪、严酷的训练、特殊的武器、旺盛的士气。

严明的军纪。

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铁的军队。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精锐之师,戚家军、岳家军,乃至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无一不是具有铁血纪律。纪律严明,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做到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正如南宋大臣胡松年所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

严酷的训练

岳飞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通过严格的训练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

岳家军的训练都是按照实战要求去训练,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实战化训练。

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岳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王御军重搜选,谨训练,背嵬所向,一皆当百。如注坡、跳壕等艺,皆被重铠,精熟安习,人望之以为神』(《金佗续编》卷23《阁学刘光祖襄阳石刻岳鄂王事迹之二》)。

骑着战马,身披重铠,反复练习爬坡越壕、冲锋劈杀,以一当百、所向无敌。这样的重装骑兵部队,比铁浮图有过之而无不及。

岳飞一生谦虚,唯独对岳家军士兵的战斗力颇为自豪:〝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特殊的武器

铁浮图虽然身披铁甲,看似坚不可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铁浮图也有它的致命缺陷,那就是行动迟缓,不够灵活。

为了打败铁浮图,岳家军装备大量的秘密武器,那就是麻札刀、巨斧。郾城大战中,正式靠着这些犀利的长刀巨斧,上砍敌头、下砍马腿,机动灵活,血战肉搏,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铁浮图。

武经总要中的宋代长刀

旺盛的士气。

主将是一支军队的主心骨。主将英勇善战,往往这支军队就英勇善战。

郾城大战中,面对金兵。岳飞首先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岳云,岳飞身先士卒,率背嵬铁军直冲敌阵。关键时刻,岳飞亲自出战。极大的鼓舞了岳家军的士气。


上将嗳福斯


魔鬼藏在细节当中。

刘琦、岳飞都曾经大破铁浮屠,但这两场战斗恐怕没有大家想的那样艰难。

铁浮屠,就是铁塔的意思,是金国的重甲骑兵。而谈到骑兵,我们的印象就是大地震颤、黄沙卷起、呼啸驰骋,成千上万的战马风一样的杀过来。然而,那不是铁浮屠。

首先铁浮屠的骑兵要全身穿上重甲,连面部都保护起来,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再加上兵器,全套下来几十斤。细节:全副武装的铁浮屠骑兵是自己上不去马的。打仗之前需要几个人把他抬到马背上。

其次铁浮屠的战马也是披满铁甲的,只露出马的小腿。

咱们简单估算一下,连人带甲,还有兵器,这个战马要负重300多斤。这会产生什么现象:跑不起来。

这是绝对不符合历史的!

关于铁浮屠的作战模式史书也有明确记载,他是三人一队,用皮索连在一起。在这个小队后面的不是下一个铁浮屠骑兵队,而是一队步兵。他们身后的步兵抬着拒马,就是我们在影视剧和游戏里常见的,圆木削尖了,45度角搭成的移动工事。作战中,铁浮屠向前走一步,后面的步兵就把拒马向前抬一步,顶在铁浮屠的后面:有进无退。

实际上铁浮屠的进攻速度是相当慢的,低于普通步兵方阵。因为他后面的步兵是走一步停一步,正常的步兵方阵是匀速前进。也正是在这种低速的情况下,铁浮屠才会把3个人串一队。不然的话放开了跑,速度有快有慢,肯定把人拽下来。

所以说铁浮屠不是重甲骑兵,他是移动城堡。是非常缓慢的向对方压过来。

这样用骑兵绝对是大忌,丧失了骑兵最重要的元素:速度。但由于当年宋军的战斗力太差,金兵在黄河岸边敲一夜的鼓,就把宋军全吓跑了。这就让金兵的弱点,铁浮屠的破绽被掩盖了下去。

而一旦金兵遇见刘琦和岳飞的部队,有着坚强的抵抗决心,铁浮屠就穿帮了。

刘琦和岳飞的部队就是长刀、大斧剁马腿。一匹马倒下去,就是带倒了这一队的三匹马。一个小队三个人,三匹马,我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十二个马蹄子。实际上只要剁掉一个马蹄,这个小队就毁了。铁浮屠的马一倒,他上面的骑兵,哎,想想都血腥,身穿几十斤的铁甲,掉下马,或者被马压住,不要说打仗,他自己想站都站不起来。这时候,其实这人杀不杀的都不吃紧了,你不管他,他就跟个铁球似的,在地下躺着。

当时战场的节奏应该是非常缓慢的,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来回的纵马驰骋。铁浮屠出动,慢慢的走到宋军面前。宋军几人一组,先用盾牌挡住弓箭和铁浮屠的刀枪。然后长刀、长斧手躲在盾牌下面,靠上去,剁马蹄子。不用费事,剁一个就倒下一排铁浮屠。

3人3马,算上盔甲,那也是挺大挺高的一堆,宋军需要比较吃力的从他们身上迈过去,然后对付后面拿拒马的步兵。铁浮屠身后步兵的主要工作是抬拒马,而且他们应该是女真人征服地区的俘虏兵,战斗力本身不能高。宋军驱散他们之后,再剁下一队铁浮屠。

宋军本身也得穿盔甲,而且宋军也是以重甲步兵闻名。所以当年战场的观赏性应该是很低的。铁浮屠慢,宋军也没快到哪去。剁倒铁浮屠之后,宋军也得相当的缓慢,连滚带爬的翻过地下人和马,还有拒马工事,向下一层铁浮屠推进。然后铁浮屠一层层的慢慢倒下去。

总的来讲铁浮屠本身就是个馊主意,而破之更是不难。前提是你别害怕。


何老师私人订制


大约在一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铁浮屠和拐子马的文章,名字就叫《金军横行天下的“铁浮屠、拐子马”究竟是什么,岳飞如何大破之》,这里再次把这个问题简单讲述一下。

一、何谓铁浮屠

“浮屠”也叫“浮图”,在佛语中是塔的意思,铁浮屠也就是铁塔。金朝的铁浮屠,士兵骑在马上,无论是人还是马,全身都披着重甲,只露出俩眼睛,远看像一座铁塔一样,其实就是重装骑兵。叫他铁塔,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铁浮屠非常精锐,士兵因为负重很大,所以都是选的最强壮的士兵,马也是最好的马,打起仗来非常厉害,是金军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和防御力都极强。二、铁浮屠如何打仗

在战争中,“铁浮屠”负责攻坚任务,金军规定,铁浮屠只进不退。为保证马不后退,整个马队后面要放上“拒马子”,每前进一步,就把拒马子向前移一步,以示誓死不退的决心。“铁浮屠”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堵墙而进”,也就是说整个铁浮屠像一堵墙一样,打一拳是一拳,拳拳到肉。

但铁浮屠也有弱点,那就是机动性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金军在铁浮屠两翼配上了中、轻骑兵——拐子马。拐子马分为“重枪拐子马”和”弓箭拐子马“,用以对敌军远袭以及迂回包抄和突击。拐子马中的每个骑士一般都备有两匹马,以保证作战时的机动性。正因为作战时这些骑兵位于两翼,也就是两拐,所以称拐子马。

金兵在作战中,常以几千铁浮屠正面突击,制造足够的压迫感,一万拐子马从两翼迅速包抄,当时辽、宋军队与其对阵无从下手,闻风丧胆。

三、岳飞如何破铁浮屠

要破铁浮屠,必破拐子马。岳飞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对付拐子马,办法是挖壕沟。在宋军两翼先挖好壕沟,里面放些削尖的竹签。等两军对阵之时,拐子马发起突击,很多不及减速就掉进去了,这样拐子马就没了速度威力。此外,岳家军的骑兵背嵬、游奕马军也非常精锐,能同“拐子马”周旋甚至做拉锯战,使其发挥不了作用。

其次,对付铁浮屠。对付铁浮屠,主要是砍马腿,为此,宋军普遍使用了长斧、长刀等武器,这样可以斩断马腿;还有一些体格强健之士,恢复使用铁锤、铁椎等重型武器,可以使到身披重铠的金兵将受到非贯穿式钝击伤害。据说岳云就用的铁椎,重达八十斤。铁浮屠都是三匹马联在一块的,就好像当年庞统给曹操出的“连环计”一样,只要一匹马一倒,三匹马都要倒,再想爬起来可就困难了。这时岳家军再冲上去一顿砍瓜切菜。1140年,岳家军同金国主力骑兵在郾城“鏖战数十合”,最终将铁浮屠全歼。

壮哉,岳武穆!伟哉,岳家军!


历史磨坊


铁浮屠是金国人发明的特种部队,他们之所以能靠几万人的军队,征服数百万北宋大军,靠的就是这支铁浮屠部队。

还有同样骁勇善战的契丹族,同样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怎么最后败给了金国女真族了呢?

原因就是金国发明的这个铁浮屠太厉害了,他基本上就是刀枪不入的。

无论是谁,遇到到这样的部队,你只能乖乖地等死。

说了这么多铁浮屠,那么铁浮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铁浮屠就是一种金属做的铠甲,这种铠甲在作战的时候,进攻的人和马是都要穿上的。

穿上铠甲的人和马,就是金国战无不胜的铁浮屠部队。

这个部队在配上金国的拐子马,简直就是绝配,铁浮屠部队负责在中间进攻,拐子马负责两翼包抄,金国就是这样多次打败大宋军队的。

那么面对这样刀枪不入的铁浮屠,拐子马,岳飞在抗金的时候是怎么对付他们的呢?

这就不得不岳飞他们的聪明之处了,他们很善于总结。

之前不是经常打败仗吗?

打败仗那是不了解铁浮屠,拐子马的缺点。

一旦,他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很巧妙的把问题解决掉。

铁浮屠一般在进攻的时候,是三个人三匹马为一个小组。然后穿着铠甲的人,骑在穿着铠甲的马身上。为了不至于让三匹马分开,他们用绳子把三匹马拢在了一起。

这就给了岳飞的军队找到了破绽的机会。

你不是三匹马都拢在一起了吗?

我们的人也就是岳家军,进攻你们铁浮屠的时候,只要手拿短刀,镰刀,长矛,以此排开,专捡你们的马蹄子砍就是了。

因为马蹄子要在路上跑,是不可能护住的。

这样只要宋军把铁浮屠的一匹马的腿给斩断了,那这三匹马就会轰然倒地,因为三匹马是连在一起的。

人和马因为都穿着金属做的铠甲,他们倒地之后,就会被自身的重量给压死。人压在马身上,或者马压在人身上。

这样宋军不费什么大的力气,专捡马蹄砍,就可以战胜铁浮屠了。

岳飞的岳家军正是用这种办法,破了金国的铁浮屠部队的。

铁浮屠可是金国女真族制胜的法宝呀,这一招若是他们用不了了。那他们在和宋军打仗的时候,就很难取胜了。、

这也就是后来的金国为何会给南宋讲和的原因,实在是打不过了呀。


汉史趣闻


铁浮屠是金国最精锐的重装骑兵,是金兀术赖以取胜的最得力助手。岳飞其实是用穿戴步人甲的重装步兵打败铁浮屠的。

在一般人眼里,重装骑兵打步兵像切西瓜一样。

其实未必,重装步兵如果有铁一样的纪律和勇气,两翼受到安全保护,与重装骑兵近距离搏斗,一样有机会打败重装骑兵。

刘锜的顺昌大捷和岳飞的郾城大捷都是用重装步兵打败金兀术的重装骑兵的。

本人根据史料合理还原出,岳飞在郾城大捷中怎么击败金兀术的铁浮图的。

绍兴十年(1140年)的闰六月,岳家军收复河南大部地区,兵力分散。但岳飞也部署了一个战略铁三角:

王贵的中军、董先的踏白军、姚政游奕军主力,约2.5万人,在颖昌(今许昌)。

张宪的前军在陈州(今淮阳),约1-2万人。

岳飞的亲军背嵬军、游奕军一部,约2万人,在郾城。

颖昌到郾城约100华里,陈州距离郾城约150华里。

金兀术的反击战略

金兀术决定趁岳家军的兵力分散,从开封出军,集中兵力一举打掉岳家军在郾城的指挥中枢。

以先锋到郾城打探岳飞虚实,再以骑兵主力对决,最后以步兵攻城。

金兀术的先锋是韩常的汉人骑兵6000人。骑兵主力是女真人的铁浮图和轻装骑兵拐子马。铁浮图因为在2个月前在顺昌受到损失,无法迅速补充兵力,大约有3000人。拐子马大约有6000人。

金军步兵是汉人剃头签军,大都是被抓夫来的,没有战斗力,人数在10万左右,被金兀术用来做虚张声势和攻城炮火的。如果这10万金军步兵没有金兀术的骑兵撑腰,估计岳云500骑背嵬军就可以把这十万乌合之众击溃。

开封到郾城约300华里,步兵行军要10天才能到。这些步兵最终没赶到郾城,后被金兀术调到颖昌。

郾城大捷具体的战役开展

七月五号,韩常的6000骑兵先锋到达郾城,岳飞令背嵬军骑兵出战。韩常打了个接触战,就逃走了。韩常报告金兀术:岳飞主力背嵬军在郾城,情报可靠。

七月丙午,就是七月五号。

宋代李植《皇宋十朝纲要》卷23载:“(绍兴十年七月)飞驻兵郾城县,丙午,金人来攻,飞出,与战,破之。己酉,兀术、龙虎大王复举兵来攻,战于县北二十余里,又败之。”

七月八号,金兀术和龙虎大王、盖天大王、韩常共1万5千骑兵来到郾城北20里处布阵。

岳飞当时有背嵬军1.5万人,游奕军一部5千人。岳飞以游奕军3千人守城,率游奕军1千轻骑兵、1千神臂弓手,并背嵬军3千重骑兵、5千轻骑兵、5千重步兵、2千神臂弓手出城至20里外。

到了下午3点后(申时),双方军队接触。

金兀术先以韩常6千骑兵为右翼,6千拐子马为左翼,冲击岳家军。

岳飞先令3千神臂弓手痛击,再以杨再兴的5千背嵬军轻骑兵为左翼,对抗韩常,以岳云的3千背嵬军重骑兵和1千游奕军轻骑兵为右翼,对抗拐子马。

双方对抗多时,金兀术的骑兵并不占据优势。金兀术下令中路的3千铁浮屠出马。

岳飞令中路的5千背嵬军重装步人甲上阵,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左右翼骑兵保护。步人甲与铁浮屠的大决战。近距离的混战,步人甲两人一组配合,一人负责负责上三路,一人负责下三路砍马腿。一旦砍中马腿,金国重装骑兵倒地就爬不起来,另一个步人甲上前一斧子结果之。

双方大战了一个时辰以上。战事处于僵持状态!

双方均已兵困马乏。

岳飞此时亲率40亲军骑兵投入战斗,只见岳飞左右开弓,金兀术的铁浮图纷纷落马。岳家军士气大振,杀声震天。

天色昏黑,已经到了晚上,金兀术见败局已定,忙下令收兵。

此战金兀术的铁浮屠至少损失1千人以上,岳家军的3千背嵬军重骑兵损失也在1千左右。

所以后来,岳飞只能派岳云带背嵬军重骑兵8百骑驰援颖昌。

下面是岳飞的郾城奏捷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 「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金兀术亲自率领15000名骑兵、几十万步兵进攻,“不败神话”遭岳飞大败。他之所以能够击败铁浮屠,无外乎能把对手的弱点放大,并加以利用。了解对手,利用对手的弱点,可谓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一提及铁浮屠,大家都能想到这支队伍拥有超强的战斗力和防御力。他们基本全铠甲武装,并且有这么一个特点——可做重装步兵使用。这样一来,他们既有极强的机动性,又能身披重甲下马与普通步兵直接交战。他们一同推进时,宛如重装坦克发起集群进攻。所以铁浮屠可谓是金军精锐的翘楚,战场上的常胜利器。

但总归是一物降一物,凡事都不能完美地存在。铁浮屠也不例外,这个兵种在下马之后机动性有限;而在马上时,也因“皮索相连”导致转向不便。这些破绽和针对性的战法,也被宋军的一些将领所掌握,而岳飞便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岳飞精忠报国,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而且,岳飞还数败金军的“不败神话”铁浮屠。

▲神臂工射击队形

岳飞当年之所以能战胜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训练的背嵬军和他们的装备。这支队伍由岳飞的亲军组成,个个骁勇善战、训练有素。背嵬军的骑兵有8000名,步兵差不多近万名。

这些将士们的盔甲装扮跟铁浮屠相近,并且武器上配备长、短刀、短弩以及弓箭。

与一般的弓兵不同,这些弓兵配备的长弓为南宋名震一时的“神臂弓”。金兀术在数次南征之后,都感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基于这样的武器配置,岳家军得以在战场上分组进攻:一组人开弓射箭,掩护前进的另一组,另一组则手持短弩射击马匹。弓兵打击完毕后,再交由骑兵挥动长刀迅速冲锋。这样的冲锋不仅能产生大量杀伤,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敌人的锐气。

也正是依仗这支装备齐整、训练有素的队伍,岳飞才能数次打破铁浮屠的不败神话。当然,这是其一。据说铁浮屠的锻造技术能使铠甲刀枪不入,这么一来岳家军的枪,在这种铠甲之下也难以抗衡。尽管如此,岳飞还能多次击败金军,其优势除了训练有素的背嵬军,还有用上谁都料想不到的大斧,以及岳云的“锤”。

例如史料记载并不是很完善的郾城之战,当时的金军遭遇刘锜沉重打击,岳飞看情势有利,则乘胜截击,岳飞从后方痛击金军,收复了不少的州县。看到岳家军兵力分散的金兀术则亲自率领15000名骑兵还有数十万步兵进攻郾城。

当时岳飞先让其子岳云出战,岳云使用的是类似锤子的兵器,又带有锋利的尖角的短兵器——擂鼓瓮金锤。金军完全没办法阻挡岳云攻入,岳云快速来回地冲杀,普通的骑兵完全没有办法对付他。金兀术马上让铁浮屠投入战斗。铁浮屠用三匹马连在一起,又身着全盔甲,又以拐子马战术前进迂回侧击。这么一来,就像是一堵攻坚能力较强的墙体在进击。但是布防严密、威慑性高之下,也掩盖着灵活性不足的弊端。

岳云使用擂鼓瓮金锤对战铁浮屠,便意在用重器造成内伤,并且使其中一人失去平衡。如此以来,相连的其他人便会被一同拉倒在地。除此之外,岳飞还让背嵬军和游奕军马中身强力壮之士手持大刀。他们被要求用大斧先砍马腿。因为马腿没有任何防护,这么一来相连的其他马匹也会相继倒地。之后,其他人再用枪刺伤敌人。这样一来,金军的铁浮屠大败而归。

这场激战下来,像坚实壁垒的铁浮屠被岳家军专断马足。此役,拐子马和铁浮屠相继被岳飞破解,金军兵败如山倒,只好撤退。直至岳飞驻军朱仙镇,金军提出议和,宋高宗才不愿岳飞继续进军。而孤立无援的他,则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