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軍機處和珅中堂


烏拉那拉氏出身於滿族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在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中,出過好幾位皇后,現在的滿族中的“那”姓,也是源於那拉氏。

努爾哈赤的大妃(相當於皇后)阿巴亥,雍正皇帝的孝敬憲皇后,都是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在位時,也給兒子弘曆封了一位烏拉那拉氏的側福晉,弘曆的嫡福晉是富察氏。

嫡福晉富察氏與弘曆感情最深,弘曆即位後,她也順理成章的上位成為皇后,與乾隆二人感情深厚。

側福晉烏拉那拉氏在弘曆即位後被封為嫻妃,直到十年後才被封為貴妃,可見這段時間的烏拉那拉氏並不受寵,側福晉作為皇帝的原配之一,在皇帝繼位時,大部分一上來至少從貴妃做起。

烏拉那拉氏一直沒有生育,不曾受寵,她只好多走太后路線,把皇太后鈕鈷祿氏孝敬的挺舒服,沒辦法,這段時間乾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富察皇后身上,然後就是貴妃高佳氏,烏拉那拉氏幾乎沒有存在感,苦熬宮中歲月。

乾隆十年,高佳氏去世;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烏拉那拉氏在皇太后那裡的投資開始起作用,她終於熬出了頭。

憑藉皇太后鈕鈷祿氏的大力推薦,再加上自己的出身和資歷也都在那裡明擺著,烏拉那拉氏坐上了皇貴妃的寶座上,攝六宮之事。

但這時候,另外一個強力對手也開始湧現,她就是剛從嬪晉級的令妃。

烏拉那拉氏把握住了機會窗口,在兩年後的乾隆十五年,終於登上繼皇后的位子。

乾隆皇帝對她在之後的歲月裡,也還不錯,短短几年中,她迅速生下了二子一女,站穩了腳跟。她多次陪著乾隆皇帝和皇太后東南西北四處巡視遊玩,在後宮的管理方面也都沒出什麼差錯。

但烏拉那拉氏的性格比起乾隆鍾愛的富察皇后,肯定還是有差距的,有了心目中的“白月光”做比較,烏拉那拉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並不突出,雖然她被“廢黜”的具體原因無從得知,但至少可以判斷出,她的性格脾氣並不是那種比較內斂的類型,以至於觸了乾隆的黴頭。

乾隆三十年的一次南巡中,烏拉那拉氏和魏佳氏共同作陪,史料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

“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記載中只顯示“忤上旨”三個字,並沒有詳細介紹烏拉那拉氏究竟與乾隆皇帝產生了怎樣的矛盾衝突,但很顯然,尤其是在她自行剪掉自己的頭髮之後,乾隆動了雷霆之怒,把她一個人先行打發回了北京城。

據說當年乾隆南巡時看中了幾位漢族美人兒,想納入後宮,遭到了烏拉那拉氏的激烈反對,不惜與乾隆產生了語言上的正面衝突,讓乾隆的面子很下不來臺。這倒罷了,烏拉那拉氏在一氣之下,熱血上湧,居然還交掉了自己的一綹頭髮,以示抗議,這是個完全可以上綱上線的舉動。因為按照滿族的俗例,婦女剪頭髮是一種非常“喪”的詛咒行為,這象徵著家裡死了男人,你守著乾隆這樣發洩自己的情緒咒乾隆死,也無怪乎乾隆會異常暴怒。

發怒歸發怒,烏拉那拉氏怎麼說也是皇后,“廢后”這兩個字,說說簡單,真要是行動起來,對皇帝也是非常考驗的,你得去堵住天下眾生的悠悠之口,這種皇家醜聞萬一流傳出去,一定會成為街頭巷尾長盛不衰的話題,乾隆也不敢輕易做出這個決定,於是他採取了冷藏的態度。

回到京城後,乾隆收回了烏拉那拉氏的四份冊寶,逐步裁剪她手下的傭人,到最後只剩下兩名宮女,與最低等的“答應”待遇相同。

可憐的烏拉那拉氏在這種冷宮待遇下,精神崩潰加重,繼而引發了身體健康問題,轉過年來就離開了人世。

烏拉那拉氏死後,乾隆對她的瘋病仍然耿耿於懷,雖然宣稱並不會剝奪她的皇后名號,但下葬之禮卻實際降低到了“嬪”的等級,更過分的是,身為皇后,既沒有享受附葬裕陵的待遇,也沒有為她單建陵寢,僅僅是葬在了旁邊的妃園寢內,最最過分的是,她直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側位。

也有人考證,乾隆的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其實是輝發那拉氏,並不如烏拉那拉正統。烏拉那拉氏也是《如懿傳》中如懿的原型。


歷來現實


烏拉那拉氏雖然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但是從一開始跟乾隆就相當於青梅竹馬的那種,所以說從感情方面來講,烏拉那拉氏相當於乾隆的自己人,畢竟皇宮那種地方步步都充滿了危險,要知道在乾隆沒有成為皇帝之前不知道受到過多少暗算,能完完全全的長大成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乾隆的內心一直希望有一個可以把後背放心的交給她的這樣一個人存在,而這個人就是當時的烏拉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嫻妃,從第一任皇后富察掛掉之後,直接被乾隆提到了正位。

但是當時乾隆名義上的母親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甄嬛還在世,在雍正時期甄嬛與烏拉那拉氏不知道爭了多少年,明面上看起來大家都和睦相處,但是真要算起來比上戰場殺敵都來的要誇張。

反正最後甄嬛勝了,而上一任烏拉那拉氏被關到死,本來這事也就算是完了,但是烏拉那拉氏在自己快要掛掉的時候不甘心,表示自己的烏拉那拉氏一定會永遠光芒萬丈,再一次回到皇宮的舞臺上。

當時的甄嬛並沒有太在意,並且乾隆的皇后人選也不是烏拉那拉氏,所以就沒有太過擔心,直接富察出現意外掛掉後,烏拉那拉氏的新人選嫻妃直接以最快的速度成為了新一任的皇后。

這個時候甄嬛才有了危機感,旁人誰都可以當皇后,但是唯獨烏拉那拉氏的後人嫻妃不能當,因為甄嬛又一次想起了雍正時期的事情,那可是一輩子的陰影。

於是甄嬛又一次開始重操舊業,也就是以前相當熟悉的宮鬥,但是在最一開始嫻妃可是乾隆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甄嬛也不知道偷偷在乾隆身邊安排了多少的內線,可是誰都無法動搖嫻妃的地位。

因為別人不管再怎麼陷害嫻妃,但是隻要乾隆相信她,那麼就一定沒有事,就算是被人給陷害到冷宮之中,但是說出來還是出來。

並且甄嬛越是陷害嫻妃,而嫻妃在乾隆的心中就越重要,畢竟這可是唯一可以和自己交心之人,別人都是外人。

在經過多年以後甄嬛終於明白了,單純的陷害嫻妃是一點用也沒有的,所以開始改變策略,那就是用力的捧嫻妃,當一個人被捧的太高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得意忘形,從而掉落下來。

於是甄嬛開始不在針對嫻妃,而是當起了嫻妃的保護傘,反正她也知道這些小打小鬧根本就不會對嫻妃造成一點傷害。

可是這樣一來出現問題了,乾隆是一個疑心病相當嚴重的人,而嫻妃相對來說又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也就是說乾隆一直相信嫻妃的主要原因就是嫻妃心思簡單,也從來不拉幫結派。

但是現在甄嬛這個皇太后居然直接成為了嫻妃的後臺,這其中會不會是嫻妃與甄嬛已經偷偷在私下裡結成同盟,會不會有什麼害自己的想法出現,再加上乾隆正好又生了病,這下子疑心更重了,不會是嫻妃與甄嬛一起合謀要害自己吧。

要知道信任這種東西是一種根本說不清也道不明的事情,當有了懷疑的想法後就會如同春天的小草一般根本就除不清。

等到時機成熟之後,甄嬛終於下手了,但是從不是自己親自動手,而是引用別人的一些小矛盾直接引發到嫻妃的身上。

而這個時候乾隆已經不在相信嫻妃,那麼問題也就出現了,不管是什麼樣的問題,但凡到了皇帝的眼前,那就是大問題,可嫻妃又是一個直脾氣,以前可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讓乾隆一直相信她,可是在有了懷疑的念頭後,這個直脾氣就成了致命的弱點。

於是乾隆直接降罪於嫻妃,而嫻妃這個人可以說一輩子就生活在乾隆的影子下面,現在乾隆不太相信她,那麼她存在的目地也就消失了,當一個人的信念消失的時候,要嘛直接瘋狂,要嘛直接消失在這個世上,而嫻妃選擇的就是自己離開這個世界。

當乾隆聽到嫻妃去世的消息後才發現自己可能錯怪了她,但是自己可是一個皇帝怎麼可能會給一個女人道歉,為了不讓眾人知道自己的這個小毛病,直接就下令銷燬烏拉那拉氏的所有消息。

只能說乾隆皇帝會這樣做主要還是因為對自己做過的錯事的一種掩蓋,並不是真正的討厭她。

小夥伴們記的點關注啊。


虎頭山小妖


烏拉那拉氏是乾隆第二任皇后,16歲嫁給還是寶親王的弘曆,乾隆即位後封為嫻妃、嫻貴妃,後來以皇貴妃身份代掌後宮之事,等於說行使皇后權利,5年後正式冊封為皇后,併為乾隆生下2子1女,乾隆不管去哪兒都把皇后帶著,等於說那拉皇后是十分得寵的,但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到杭州時,忽然讓御前侍衛福隆安把隨巡的那拉皇后遣回了北京,並剝奪了對她的冊封和一切待遇,第二年烏拉那拉皇后去世,乾隆用貴妃禮下葬,並抹去了眾多烏拉那拉皇后的遺存。

圖為福隆安畫像,當年他護送那拉皇后先行回京。

乾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那拉皇后打入冷宮,讓滿朝措手不及,乾隆給的說法是,那拉皇后性情忽變,像瘋了一樣,在自己老媽面前胡言亂語,不守孝道,這是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後來御史大夫李玉鳴為那拉皇后葬禮鳴不平時,乾隆直接罷官發配伊犁,不留絲毫情面,世人不知道到底是皇后性格變了,還是乾隆性格變了,讓乾隆能如此之恨,後世對於那拉皇后被廢流傳許多版本,有據可查的是十年後嚴譄案。

乾隆時期,郎世寧為皇帝妃嬪都作了畫像,流傳下來的唯獨沒有那拉皇后,現在清宮傳有一張未著名身份、與郎世寧同時期的畫像,被懷疑為那拉皇后。

軍機處《清代文字獄檔》記載,那拉皇后死了十年後,一個都察院的書記官叫嚴譄,他感覺朝廷腐敗,於是給乾隆上書抨擊時政,摺子裡除了希望皇帝興政外,還捎帶了當年那拉皇后在時以國母身份體恤國事,但皇帝不聽,皇后就輕生了這樣一段事情,當時大學士舒赫德接到摺子後,大吃一驚,一面逮捕了嚴譄,一面把摺子偷偷遞給了乾隆,乾隆看後也憤怒無比,事隔十年了還有人戳其痛處,於是下大獄受審。

那拉皇后被乾隆廢黜,但因大臣極力反對勉強保留了封號,死後葬在純惠皇貴妃墓裡。

後來嚴譄在獄中供詞,當年乾隆巡遊到杭州後,一時興起,想封令貴妃為皇貴妃,那拉皇后死活不同意,情急之下把自己頭髮剪了,在當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下,把頭髮剪了和把頭砍了意義一樣的,所以乾隆和皇太后都非常生氣,乾隆直接把她一擼到底。其實那拉皇后心思可以理解,清宮裡皇貴妃是個特殊的等級,皇后在位時,是不立皇貴妃的,只有皇后沒了,才會提一個皇貴妃,再過渡為皇后,而那拉皇后在位,乾隆立個皇貴妃,無疑是打那拉的臉,但她心胸狹隘,行為過激,斷送了自己的後程。


圖文繪歷史


在上一道題中,我曾經分析了乾隆對他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真摯感情,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應該說,富察氏之死對於乾隆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對當時乾隆朝的政治和父子、君臣關係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天下不可一日無皇后,乾隆礙於禮制,很快再次冊立了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但是,乾隆其實並不是對烏拉那拉氏有多麼討厭和厭惡,而是因為他對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愛戀太深。

乾隆曾吐露心跡:不是不喜歡烏拉那拉氏,而是對富察氏思念太深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病故。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就冊立了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也是乾隆當皇太子時所娶的。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富察皇后死後,“循序進皇貴妃”,過了三年,立為皇后。由此可見,乾隆對烏拉那拉氏還是有感情的,否則,也不至於先把她封為皇貴妃,然後再等三年才封皇后。

烏拉那拉氏是佐領那爾布女,也算是名門之後。不過,由於乾隆對富察氏感情太深,因此,乾隆始終對烏拉那拉氏始終提不起興趣。

有時候,晚上一起就寢的時候,乾隆都不跟烏拉那拉氏說上一句話。

後來,在1751年富察皇后去世三週年的時候,乾隆寫了一首詩表露了自己的心跡:

獨旦歌來三忌周,心懷歲月信如流。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這句詩的意思是,想想今天,富察皇后已經離開我三年了,歲月流逝,對你的思念卻一直還在。有人說,有了新歡就可以忘卻舊情,但是我對你的思念卻始終不能忘卻。

從這首詩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乾隆並不是對烏拉那拉氏討厭,而是始終忘不了富察皇后。

烏拉那拉氏藥剪髮當尼姑,惹怒乾隆,被髮配冷宮

當然,烏拉那拉氏皇后一直備受冷落,她自己的內心肯定也一直處在壓抑的狀態之中。

因此,這個矛盾終於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爆發。這次是在乾隆南巡的路上,乾隆等人來到杭州,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乾隆和皇后產生了矛盾。

烏拉那拉氏當眾剪掉了自己的頭髮,說要去做尼姑。乾隆皇帝大怒,滿洲習俗,剪髮是非常忌諱的事情。烏拉那拉氏這麼做,的確非常過分。於是把烏拉那拉氏打進了冷宮。一年之後,烏拉那拉氏就死在了冷宮。

自此以後,終其乾隆的一生,都沒有再立過皇后。

那麼,乾隆和烏拉那拉氏究竟是因為什麼矛盾呢?史書中對此諱莫如深,例如《清史稿》裡面只寫了: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

那麼,烏拉那拉氏究竟是忤了什麼旨意呢?

有學者推測,可能是乾隆在此地私生活放縱。富察氏死後,乾隆性格大變,從一個專一的帝王變成了濫情的帝王,不僅娶了四十多后妃,還要在南巡的路上沾花惹草。地方官為了討好乾隆,進獻的美女,乾隆皇帝也照單全收。

因此,烏拉那拉氏很有可能是看不慣乾隆沾花惹草,尤其是和很多漢族女子卿卿我我。這對於滿洲人來說,是違反祖制的。

也許烏拉那拉氏是因為這個事與乾隆爭吵。這件事呢,本身就是乾隆的過錯,所以不好明說,於是史書中就只好含糊其辭了。

《清史稿》裡面記載了乾隆的一句話:“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這句話背後,似乎有乾隆做錯的意味。


兮兮說事兒


乾隆這個人本身就刻薄寡恩,並非一個多麼好的丈夫或者情人。許多人說富察皇后是他的所謂白月光,而他則厭惡烏拉那拉氏,估計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或者說,是一廂情願認為乾隆也有所謂的、符合我們現代愛情觀的所謂“愛情”。

【多次飾演乾隆的聶遠】

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怎麼去世的呢?富察皇后是一個賢后無疑,她的個性是崇尚節儉,做皇后的時候從來不佩戴金銀珠寶,只佩戴通草絨花,正月時只給皇帝送了鹿羔絨毛做的荷包,因此得到乾隆的敬重——但請注意,乾隆的所謂敬重只不過是做出來的,是一個皇帝對“賢惠”的皇后應有的態度,而不是出自真心。因為乾隆本人並非一個節儉的人,他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哪有喜歡極致享受的能和極度節儉的能成為什麼靈魂伴侶的?

富察皇后還喜歡勸諫乾隆節儉——這也是一位賢后必備的素質,但是乾隆是富察能勸諫得了的嗎?他表面上連連稱是,但他的奢侈行為什麼時候停止過呢?假如他真的敬愛富察皇后,好歹也要做做樣子吧?但他不但不做樣子,還在富察皇后剛死了二兒子的時候(他和富察皇后的大兒子早已夭亡),乾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帶著富察和他的親媽鈕祜祿氏出去遊山玩水——可笑的是,富察皇后並不喜歡乾隆出巡,多次勸諫乾隆不要勞民傷財,但乾隆不但不聽,還要帶她出巡,說是給她散心,最後富察因勞累過度致病,不治身亡。儘管死後極盡哀榮,乾隆寫了一堆詩紀念她——不好意思,他同樣寫了很多詩給別的死掉的嬪妃。

這樣的乾隆,對賢德的富察皇后尚且如此,那對剛烈的烏拉那拉氏又怎麼會有什麼好臉色呢?烏拉那拉氏本身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但個性強不代表她不賢惠,她的節儉和富察皇后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富察皇后溫和,她則相對剛強,她同樣勸諫乾隆不要出巡,不要奢侈,不要揮霍——乾隆不只是一家之主,更是一國之主,清朝從乾隆由盛及衰,不得不說是乾隆本人窮奢極欲的結果,烏拉那拉氏的勸諫是非常正確、也是一個皇后應該做的,但是乾隆這樣的人,富察溫和的勸說都不能說服他,何況是烏拉那拉氏呢?

一次烏拉那拉氏再一次勸諫乾隆不要迷戀江南,卻遭到乾隆皇帝的無情辱罵,烏拉那拉氏一氣之下,將頭髮剪掉,乾隆便讓烏拉那拉氏先回京城,回京之後第二年,烏拉那拉氏便病死了,大臣們上疏請求按皇后禮儀安葬,乾隆卻不同意,理由當然是因為烏拉那拉氏違背了祖制,最終她以皇貴妃的禮儀下葬,不過乾隆並沒有削去她的位號,並再也沒有立過皇后了。

筆者並不認為,反對乾隆奢靡就是不賢德,相反筆者認為兩位皇后都是非常賢德的皇后,只是乾隆本人不是好丈夫罷了。


潯陽鹹魚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中記載為烏拉那拉氏,而《清實錄》中記載為輝發那拉氏,據專家考證其本名應為輝發那拉氏,《清史稿》為誤載。

乾隆有多討厭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是乾隆公開冊封的第二任皇后,統攝六宮十餘年,但是乾隆對輝發那拉氏絕情程度令人瞠目,除了沒有公開廢后之外,已經極盡羞辱。

按照慣例,清朝後妃在被冊封時都會得到冊寶一份,輝發那拉氏一路走來先後經歷了嫻妃,嫻貴妃,皇貴妃,和皇后,所以手上應該有四份冊寶,但是這四份冊寶均被乾隆收回。

輝發那拉氏被封后時,其家人也跟著沾光被抬旗入滿洲正黃旗,皇后失寵後其族人又被撥回原旗籍。

輝發那拉氏的用度也被裁撤,雖然名為皇后,但是身邊僅有兩名宮女逝後,待遇甚至不如宮中的貴人。

不堪冷遇的皇后一年後病逝,但是乾隆降旨”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只可照皇貴妃例行“,實際上輝發那拉氏的葬禮更是寒酸,僅耗資200餘兩,各種禮制更是能簡則簡,能略則略。

那麼輝發那拉氏到底怎麼惹怒了乾隆?

在乾隆三十年之前,輝發那拉氏的生活還是非常順利,雍正十二年為寶親王側福晉,乾隆二年封為嫻妃,十年進封為嫻貴妃,十三年進封為皇貴妃,十四年以皇貴妃統攝六宮,十五年封為皇后,而且先後為乾隆生育生育二子一女。

變故發生的非常突然,乾隆三十年皇后陪伴乾隆南巡,正是在這次南巡過程中帝后反目,至於原因很多史料記載為自行斷髮和忤逆太后。

乾隆原配孝賢皇后富察氏病逝後,乾隆對其滿懷思念,輝發那拉氏雖為皇后但始終得不到乾隆的重視,心中不平,南巡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皇后性情大變,從現有的史料中無從得知,民間據此還編出了一些故事,說乾隆在南巡期間沾花惹草惹怒了皇后等等。

在我看來輝發那拉氏之所以性情大變不過是長期積鬱的爆發,斷髮只不過是她的一種抗爭方式而已,而對於乾隆來說絕不允許自己的權威遭到挑戰,所以就有了輝發那拉氏此後的悲慘境遇。


一點點歷史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來自滿洲老牌家族海西女真四部之一。雍正二十年嫁給乾隆皇帝(當時的寶親王)為側福晉,然後一步步經由嫻妃、皇貴妃直至皇后。可以說,她陪伴在乾隆皇帝身邊日子最久,那為什麼又慢慢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呢?

首先,乾隆皇帝對烏拉那拉氏本身也沒有特別的喜愛。在富察皇后在世時,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帝后情深,遠非當時的嫻妃所能比。烏拉那拉氏只是入宮較早的乾隆的妃子之一。當然不可否認,她也是受寵的,不然也不會被立為繼後,並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如果說特別受寵,也並不是,前有富察,後有令妃,都不容小覷。

其次,烏拉那拉氏本身性格過於倔強。乾隆在當了幾十年帝王后,早就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俯首帖耳。而烏拉那拉氏的倔強,顯然是不受乾隆待見的。在富察皇后去世後,烏拉那拉氏被立為繼後,她與富察皇后一樣,力勸乾隆皇帝節儉,但對於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富察皇后溫柔的勸諫還聽不進去,何況烏拉那拉氏的直言不諱。但是,乾隆也是明白這是身為皇后的職責,明白這是為了他、為了整個王朝好,但日子久了,他依然不能接受。而烏拉那拉氏的倔強也是出名的,在與乾隆鬧翻後,直接將頭髮剪了。要知道,在清朝,斷頭不斷髮,這可是大事。乾隆對烏拉那拉氏也是一次次容忍,直至厭惡。


都付笑談中01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我認為應該是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客觀原因方面:最近播出的《如懿傳》中,乾隆是因為喜歡和他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青梅竹冊封她為皇后的,但是各種歷史資料表明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后是皇太后的意思,後宮需要女人主,而這個女主人也必須出生高貴、嫻熟溫婉,於是如懿就成了唯一的合格人選,她出身滿洲八大行駛之一的烏拉那拉氏家族,他也是雍正帝當年親自冊封給“寶親王”乾隆的側福晉。

雖然是要冊封第二個皇后了,但是由於第一個皇后是雍正側封為“寶親王”乾隆的嫡福晉,她端莊秀美文靜,也很有才華,她具有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在乾隆心裡很有地位,也深的乾隆的喜歡,在她死後,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年死去的皇后。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 忍誦關睢什,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棉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 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 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詩中傳達著乾隆對這位皇后深深的思念與愛意。她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皇太后想要冊封如懿為第二任皇后應該是沒有得到乾隆的認可,為這件事,他們母子爭論了2年,最終以乾隆的妥協而告終。

<strong>在烏拉那拉氏被冊封為皇后時,在冊封大典上的一句話也能看出乾隆皇帝的心不甘情不願“朕以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遽行冊立。於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於心猶以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軫聖母懷思。”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乾隆一直記掛他的第一任皇后,冊封她也是皇后啊後的意思。

從上述也能看出乾隆對第二任妻子並沒有多大的好感,甚至是不得以而為之,所以,遭受乾隆的討厭。我們在來看一下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可能是因為乾隆作為等級森嚴,封建統治最高權力的統治者,他註定要成為倫理綱常,男尊女卑的最大擁護者,再說他作為一個帝王,為了維護他的權力,事故多疑、驕傲自負、他還擁有帝王的霸氣,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

而作為的女人的烏拉那拉氏皇后卻擁有了古代女性沒有的東西,她驕傲、倔強,並且堅持自我,不向古代的三剛四德,丈夫是自己天的理論低頭。大多數的古代女性都要依附在男性的世界裡。而她想反抗,挑戰丈夫和君王的威嚴,必定會會受到傷害。而這個皇后卻是冒天下之大不為,割發主動斷絕越丈夫關係。在清朝時代,女子斷髮可是大不敬,除非是有國喪之類的,而乾隆帝和太后都在,她居然這做,肯定是大處龍顏,也是大不敬,乾隆皇帝怎麼會喜歡她呢。

她沒有當幾年皇后,就被廢了。就連她死後,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也沒有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正常情況下歷代的帝后都有畫像的,而卻沒有找到這位皇后的畫像,所以猜測她的畫像應該被抹去了。並且至今為止不曾發現烏拉那拉氏的用於供奉的正裝朝服坐像,而作為皇后應該一定會有這張坐像,就此猜測乾隆皇帝曾下令銷燬繼後畫像。另有猜測認為在那拉皇后病逝後,乾隆就銷燬了所有關於那拉皇后的畫像,甚至修改了群像,抹去了繼後的面容,並修改其餘妃嬪面容以符合各自的身份站位次。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是多麼討厭厭惡這位烏拉那拉氏皇后,連她死了也都不放過。


史史講故事


乾隆皇帝總共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富察氏,她在弘曆還是親王的時候,便被選為弘曆的嫡福晉,根據史料記載,富察皇后溫良淑恭,深得弘曆的喜愛。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便是烏拉那拉氏,她和富察氏同時間進入潛邸, 被選為弘曆的側福晉。

烏拉那拉氏在一開始便不得弘曆喜愛,若不是因為她的姑母是宜修,恐怕連潛邸都進不了。不過隨著宜修被被禁足,烏拉那拉氏在潛邸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公元1735元,雍正皇帝去世。弘曆登基稱帝,是為乾隆皇帝。乾隆登基之後,跟隨他多年的女人們也被封了位分。嫡福晉富察氏為皇后,側福晉烏拉那拉氏為嫻貴妃,格格高佳氏為貴妃。烏拉那拉氏本是側福晉,可位分卻比格格高佳氏低了一等。從這便可以看出,弘曆並不喜愛烏拉那拉氏。


乾隆十三年,弘曆最喜愛的富察氏因為連失二子痛心疾首,不久後便離開了人世。國不可一日無主,後宮不可一日無後,綜合各方面因素,烏拉那拉氏繼任皇后。

烏拉那拉氏能夠繼任皇后,一是因為她資歷老,潛邸的時候便已經是側福晉,二是因為她這些年一直比較安分,對富察皇后十分尊敬,言聽計從。

乾隆三十年,弘曆帶著後宮嬪妃下江南。路過濟南的時候,弘曆想起了富察皇后,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追悼詩,這讓繼後烏拉那拉氏耿耿於懷。後來他們來到杭州,弘曆在這看上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齡女子,便想納入宮中。烏拉那拉氏對此事極力反對,最後還斷髮表明決心,烏拉那拉氏因為違逆上意被沒收皇后冊寶,禁足宮中,最後鬱鬱而終。


麥地傳奇


乾隆的第二個皇后,也就是《甄嬛傳》裡的青櫻。青櫻原本是雍正第二個皇后指給三阿哥弘時的,可弘時不喜歡青櫻傲嬌的樣子,並且青櫻對朧月公主也是相當不友好。三阿哥說,他喜歡的是溫柔賢淑的女子,於是就有了後面瑛貴人躺著也中槍的悲劇。


三阿哥不要青櫻,皇后就把青櫻指給了四阿哥做側福晉。也合該青櫻有福,後來愛阿哥登基為帝了,青櫻也就封為嫻妃了,甄嬛還給她賜了名字,叫如懿。



如懿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坐上皇后的寶座,也就是乾隆第二個皇后。後來據說如懿因為斷髮惹惱了乾隆,以至於乾隆收回她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應才配備兩名宮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