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曹操拿下刘表地盘后不去招惹孙权而是先取西川,三国会不会很快统一?

阴霾冬天


赤壁之战,曹操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曹操占据江陵(今湖北荆州)后,要么不要停留2个月,一刻也不停留,直接大军杀向夏口(今湖北武汉),打击刘备,那个时候孙权与刘备尚未联合,孙刘联军也没有做好准备。要么听从贾诩的建议,不要发动赤壁,留在荆州安抚人心,待时机成熟,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只要不在公元208年的12月发动赤壁之战,要么早点,要么晚点,都不会像赤壁之战那样大败而归,那么如果曹操拿下荆州后,不打刘备和孙权,调转枪口朝西打益州,那么情况会如何呢?



结果是曹操不用10年时间,就能统一天下。

曹操的战略计划分四步走,计划用9年时间统一天下:

一、巩固荆州,计划用时1年

曹操占据荆州后,荆州七郡中除了江夏郡在刘备和孙权手中外,其它六郡都在曹操手中,南阳郡和南郡是实际控制,荆南四郡是名义控制,曹操不打刘备和孙权,先巩固荆州地盘,将荆南四郡也实际控制,派遣信的过的将领镇守荆南四郡,巩固荆州。

接下来曹操要面对来自孙刘联军的反扑,荆南四郡及南郡在曹操手中,孙刘就算联军也未必能击败曹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就是荆州这一段的长江,曹操沿长江设防,有条件可以封死长江,派人在长江中打下木桩,阻止通航,或者挖开长江支流,让长江分流,阻止孙刘联军逆江而上,再辅以陆路防备,曹操这时又没有赤壁大败,又是大军防备,孙刘联军无法突破长江,双方形成对峙,用1年时间做好攻取益州的安排。



二、攻取益州,计划用时2年

第二步就是攻取益州,曹操兵分两路,一路沿长江逆江西进,从巫山、永安一线进入益州,总兵力3万人,另一路走陆路,从上庸、房陵、西城进入益州的巴东郡,总兵力2万人,同时以汉献帝名义,下旨给益州牧刘璋,令其归顺朝廷,强大的政治压力下,辅以军事手段,以刘璋的实力、能力,必不能抵挡,到时候益州带路党遍布,如张松、法正、李严、吴懿等,基本上1年多点就能攻取益州,刘璋投降,曹操拿下益州,再用1年时间消化益州,安抚人心,争取当地士族豪强支持,提拔人才。



三、夺取汉中,计划用时1年

益州平定后,汉中张鲁必定惶恐,张鲁相当来说就好打的多,兵分三路进攻汉中,一路从长安沿傥骆道率军2万南下汉中,一路从巴西郡向西率军1万进入汉中,一路从暇萌关向北率军2万进入汉中,三路大军同时兵临汉中,同时辅以强大的政治压力,以汉献帝名义讨伐张鲁,张鲁无法抵挡,仅仅一年时间,曹操必然全军占领汉中。



四、平定凉州,计划用时2年

曹操在依次拿下荆州,益州,汉中后,曹操已对凉州形成三面包围,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凉州进行打击,对待凉州主要是分化打击,凉州势力比较杂,也比较分散,都是各个小军阀联合起的,只要争取一部分人的支持,打击另一部分顽固派,凉州必然无法抵挡。




凉州势力比较大的军阀主要是马超和韩遂,还有杨秋、成宜、李堪、杨阜、姜叙等等 ,曹操只要争取一部,打击一部,分化瓦解凉州军,不出1年,凉州必然平定,再用1年平定凉州各地的叛乱,安抚人心。

五、攻打江东,统一天下

拿下凉州后,整个天下只剩下江东之地和辽东之地未投降曹操,只要再拿下江东之地,辽东不足为惧,整个天下统一指日可待,由于曹操在荆州主要实行防守,大军压阵,孙刘联军无法攻破荆州防线,当年刘表镇守的荆州,孙权都不能攻破,更何况曹操呢?

曹操占有荆州之地的最大战略意义就是从中间将整个中国南方一分为二,这种战略优势是非常巨大的,南方的反叛势力无法连成一片,并且曹操从中将长江这个战略通道一分为二,让南方的割据势力失去发展的方向,从这一点来说,荆州的战略意义重大。



孙权据江东,刘备据夏口,两方都没有发展的方向,因为荆州被曹操占据,只能向东及向南发展,不过意义不大。

在打天下的同时,曹操可以在长江、汉水训练更多的水军,接下来开始要对江东用兵,对江东用兵,曹操需要兵分5路:

1、沿长江顺江东下,率军3万。目标是击溃东吴水军,并进攻夏口。

2、从荆南四郡沿长江方向进入东吴境内,率军1万,攻打武昌、柴桑。

3、从江夏郡南下攻打夏口,与沿长江顺江而下的部分会合,率军1万。

4、从合肥、淮南一线南下,率军3万,直取建业。

5、从庐江南下,率军2万,进攻丹阳。



曹操率领本部5万人马,坐镇荆州。经过五六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此时曹操已占据天下十三州的十一州,仅仅只有扬州和交州及荆州的一郡仍在孙刘联军手中,孙刘联军无法抵挡曹操,不出2年,曹操彻底击败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天下,预计曹操在217年统一天下,218年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操,曹操登上皇位,国号魏,曹操就是魏高祖武皇帝。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个人观点,不是十分靠谱的战略。

曹操已取荆州,孙刘联军已成。若曹操挥师西进取西川,那么势必要带上本部主力,而镇守荆州亦需要本部兵马。

曹操南下带的兵力在15万上下,加上7万多荆州降卒(其中多水兵),加一起22万出头。由于从荆州入川,必须要保证荆州万无一失,否则被切断后路这十几万大军就全军覆没了。而荆州军忠诚度有限,必须有强大兵力弹压,预计曹操本部人马至少要留下7-8万才能镇住局面,震慑荆州军、孙刘联军。剩下的7万多本部人马在没地图情况下想打爆刘璋,是不是有点太小瞧川人了?刘备入川靠的还是诡计和叛徒张松,要不一样很难啃下来。



点缀凡尘


按照题设所说,曹操在拿下荆州以后,去攻打西川而不攻江东,这脑洞的确是大开,从荆州攻打益州的难度其实很大,一般人不会这么做战略决策。如果曹操真去攻了西川,三国统一与否其实也得看日后的关键大战。


曹操二十万大军取西川,我估计益州军民没有什么抵抗之心,毕竟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声势和实力不是刘备可比,西川士民敢于抵抗的人绝对不多,曹操收川可能性极大。至于孙权刘备,刘备江夏弹丸之地,不具备争衡荆州的资格,孙权也没有胆量主动进攻被曹操拿下的荆州,曹操的后方应当无虞。

可是,曹操拿下益州以后呢?是拿下汉中还是继续谋取江东呢?如果是汉中,那曹操整体战略布局发生巨大变化,图谋江东等着几年以后再说吧,需要修养一段时间才行。如果是江东,那在攻取益州的时间段里面,刘备得到了一定的时间来练兵,孙权同样如此,新一轮赤壁大战仍然会上演,这和之前的局势其实差不太多,只是曹操多了一块地盘罢了。曹操战败,刘备继续占据荆州,孙权占据江东,仍然是三分天下,刘备想攻取益州的难度稍有增加,但天下三分仍不可避免。曹操战胜,不用多说,天下一统。


如果我是曹操,我也会先去灭了江东孙权和刘备,他们是心腹大患,刘璋张鲁都只是守护之犬,不足为虑。所以,早晚都要啃的硬骨头不如早点去啃。再举个例子,前秦在淝水之战前就占有了益州和北方,仍然在江南吃了败仗,所以说,藓疾不足为虑,心头大患才是首要。

所以,孙刘不灭,曹操就算拿下西川也不能快速统一三国。


蜉蝣在尘埃


这个问题是在看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之后才有此问,若是不知道赤壁之战的结果还会有此之问吗?下面来谈谈当时的形势。

是曹操去招惹孙权吗?

有些人以为曹操南下进攻东吴的地盘就全是曹操的单方面的因素所致,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当时曹操和刘备已经是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所以曹操对刘备一路穷追猛打。

但是曹操当时和孙权并没有多大的仇隙,虽然一开始曹操就轻视孙权想攻之,但是被人劝阻了。孙权方面自己也是甚有野心之人,再加上周瑜、鲁肃的怂恿,所以孙权就和曹操最终杠上了。曹操见这一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儿,当然就也不惧之,这就是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打起来的一些原因。


先攻西川有用吗?

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才把的兵戎指向西边去攻打汉中,若是一开始就把兵戎指向西边会怎么样?刘备是怎么夺到西川的?就是因为曹操把兵戎向西了,没有赤壁之战,西川的刘璋还是会请刘备入川,所以只是让刘备取西川的时间提前了,不过刘备就不能“借荆州”了。西川凭借地利优势,是可以抵住曹操的进攻,后来的事实也是证明了这一点。


曹操本来就是想灭亡大敌刘备,顺道收拾一下毛头小子孙权才发动的赤壁之战,若是先进攻西川,那么还是天下三分的结果,其实说白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造成,最重要的就是孙权这个因素造成的,是孙权也有争雄天下的野心。

刘备自身实力还行,再就是天命也眷顾他,所以败了很多次都没有挂,若是曹操夺下荆州之后不那么着急,先解决自己北方的问题,同时整顿一下荆州的水兵,让其真的归附。或者向东部进攻,而不是这么冲动直接南下犯了兵家大忌,那么赢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淡看天上月


曹操攻打荆州刘表病死,其之刘琮投降,战略要地荆州归了曹操。形势一片大好。下步是先打孙权,还是刘备,曹操当然有打算。与刘备打了多次仗,曹操胜多败少,就是不能彻底消灭刘备,犹如不倒翁,曹操心有余悸。相对孙权而言还是弱一些,孙权远不如其父孙坚利害,曹操心里有数,还是捡软柿子揑好。从地理位置来讲,曹操己占据了北方中原广大地区,又取得荆州战略要地,孙权地盘完全暴露在曹操面前。如能迅速的打败孙权,占领富裕的广大江南地区,刘备的西蜀同样也是一样命运。可是历史不如人愿,曹操不但没有打败孙权,也没有消灭刘备,反而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如果曹操先打孙权能取胜,三国鼎立的形势可能就不存在了。


一叶18391361590


这个问题有意思,曹操拿下刘表地盘后想不去招惹孙权先取西边的益州完全不可行,曹操想不去招惹孙权也不行,孙权也会去招惹曹操。为什么?因为曹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江东孙权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踩了孙权的生存底线”,那么孙权的“底线”何在?



江陵。江陵一旦归曹操,那么长江天堑作用就会失去,失去长江这道天然的屏障,江东无疑门户敞开,江东可以用朝不保夕形容了。此时江陵在谁的手里?刘备手里。这也是鲁肃为什么急于跟刘备谈“孙刘联合”大计的关键所在。



刘琮投降后,刘备率部退守江陵,江陵位于荆州的中部,北接襄樊,南连南、桂四郡,西可入巴蜀之地,东可进长江中下游,且荆州的多数粮草物资都在这里。刘备败走江陵并非落荒而走,而是有着周密的计划和部署的,也是他与孙权联合资格的关键所在。此时江东孙权家大业大,刘备居无定所,控制了江陵,也就控制了孙权的命脉,也卡住了曹操南下的咽喉;也有了挤身群雄争天下之资本。



此时的虽无多少势力,却刘备占据了孙曹两大集团生死进退的关键之地。孙权这边不能坐视刘备被灭从而危及自身;曹操那边也不愿见刘备与孙权联合阻止自己南进。此时最有利的便是刘备,不光可以倚仗孙权之力阻止曹操南下,也可以借曹操大军压境联合抗曹之势,缓冲自孙权对刘备日后取西川的阻力。



曹操得了荆州,却没能掌控要害之地江陵,谈取西川便无从谈起。孙刘曹三家焦点在赤壁,要害却在江陵。孙权求存,曹操求进,刘备求图。而“天下之腹”的荆州核心地江陵,也正是三家各自所求,一人所得,他人所不欲的原因所在。


海马论史析理


回答问题先举个例子,张鲁投降曹操,曹操还是得和刘备单挑,为何?

就算曹操想罢手,刘备却不愿停下,他要整个汉中,最终曹操还是败了,丢了地盘还挂了个夏侯渊。

道理是一样的,曹操压根没机会罢手,既然开弓就没回头箭,只有打到海宇澄清,天下太平。

刘表的地盘丢了,却留下一大批降兵降将,好坏参半。

刘备仍周旋在江夏,荆州地界,时刻虎视眈眈,东吴也作壁上观,磨刀霍霍。

此刻罢手去取西川是非常不明智的,闹不好就造成多条战线,自个捣鼓出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最佳境界:主公出西川,派一员上将提兵自荆州,夹击曹魏。

呵呵,简直自取灭亡。

斩草要除根,刘备绝对是荆州大患,搞不好那些投降的兵将被策反过去。

还有就是古时候调动大批军马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机不可失嘛,趁现在兵强马壮,灭了刘备,搞不好连东吴都收拾。

当然曹操设想是干掉刘备,没想到孙权的积极性很高,不想坐以待毙,发展成唇亡齿寒的地步,加入战局协助刘备。

欲罢不能啊。


鸿哥iouyh福小铺


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曹操之所以赤壁战败很大是因为实力没有发挥出来。当时曹操带领五十万大军南下,作战距离在350里之间,经过后勤与战斗比推算得出战斗人员15万左右,但是这十多万北方部队因为水土不服被安置在江陵城养病,曹操手下能调动的实际兵马只有荆州的七万降兵。这使得曹操从武陵山地登陆的作战计划被迫取消。这才是赤壁大战爆发的前提条件,曹操兵力不足。因此假如曹操这个时候没有去进攻孙权,而是进攻西川,那么他同样会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刘备取川太过侥幸才显得西川易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行军本就不易,再加上运娘草就更加难了,这是地险造成的。要想取川一定要在当地取得粮草供应!刘备在西川实际经营了三年多才在当地取得了民心支持,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筹集粮草依然是刘备军中的大事,他才不得不调诸葛亮进川,实际上就是去搞好军民关系筹集粮饷的。

因此,张松献图与法正投降才是决定三国走向的决定因素!因为有他们的支持,川外势力才能在当地立足。历史上川外势力只有在川外内乱的时候才能进川取得统治权。


优己


这个问题问得好,完全可能,当时刘琮投降后完全就可以以防守为主并做出攻击的态势监视刘备,孙权的动向。如果发现有异动派小股部队骚扰就好了,兵屯长安。首先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就到了曹操那边奉命去结交的(如果有疑问可以去看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刘璋那一篇就有),如果曹操不是因为要对付江东而不去理睬他,他也不会转而去结交刘备,而且张松本来就是卖主求荣之徒。所以曹操完全可以利用张松。而且马腾,韩遂早在建安四年就归顺了,并且已经送来儿子当人质了。而且还多次助曹破袁。后来在赤壁之战前马腾韩遂互相攻杀,曹操也派钟繇,韦端去劝和。而且让马腾入朝为官。我觉得没必要让马腾入朝,再次联合征伐张鲁(马腾在,马超不敢乱来。)张鲁本来就想投降了,完全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汉中,接下来巴蜀门户洞开。外有大军,内有张松,法正这群人,而且是以朝廷名义,刘璋投降的面大。最后再收拾刘备,孙权,马腾这些人不就更简单了。


o小爷他爸


如果曹操拿下荆州后,继续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打败马超,逼降汉中张鲁,再派一上将或者亲自入蜀,那么可能会加快统一进程。但是,曹操对荆州南部的控制会失去,即使不打赤壁之战,依然会如此。因为曹操对荆州南部控制和影响力不足,刘琦,刘备还在江夏郡,孙权也是虎视眈眈。一旦,曹操把战略视角从南方又转移回西北方向,荆州中部,南部,西南部必定成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之地,因此,也可能出现新的三国局势,只不过这个局势有可能会更快的被曹魏政权终结掉。



曹操进攻荆州,刘琮率荆州之众投降,但是刘备还在呀。刘备听说刘琮投降,就率军走江陵。江陵在荆州中部,北接襄樊,南连南四郡,西可入蜀,东出长江中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内物资丰富。曹操怎么可能放过这块重地,于是派轻骑玩命追刘备。接下来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长坂坡之战,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张飞喝断当阳桥的桥段了。最后,刘备被关羽接到夏口,曹操进军乌林和孙刘联军对峙,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前夕。此时对曹操来说,继续南下拿下江东之地是最有利的选择,毕竟江陵一下,长江天堑失去防护作用。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败在对水战估计不足,加上瘟疫横行的因素(郭嘉没死之前早预料到,如果他来到南方,估计会死于瘟疫,从侧面看出,当时的南方确实是多疫地区)。

(三国荆州中部的南郡江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赤壁之战前,曹操重点控制荆州北部南阳郡和后被曹操分出的南乡郡地区,和中部的南郡。荆州的南四郡,从后来刘备拿下的过程来看,此时依然是刘表派出的旧属管理,名义上属于曹操,而江夏郡则在刘备手里。根据这种态势,曹操如果不继续攻打江东,而是派一上将连同荆州投降的水军镇守南郡,而曹操则提前平定关中。那么,局势发展的可能性就是,孙刘依然会形成联军,一起攻打重镇江陵,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江陵是必须拿下来的地方。因为江陵一旦被拿下,就能打开进入蜀中的道路,并且能控制荆州的南方四郡。这就意味着,拿下江陵,不但得到一片领地,还能向西部发展。而曹操的战略,一旦平定了马超等人而拿下关中,紧接着再威逼汉中张鲁投降,蜀中的大门就洞开了。

(曹操控制荆州北部,平定关中,可以形成对张鲁的夹击,拿下汉中,便可以入蜀)


所以,曹操军和刘备军或者孙权军,最终会在蜀中会战,益州之地,只怕不再是刘备一人所有,甚至可能失去。为什么?因为入蜀的时间,要取决于进入益州前的难度。曹操要解决马超,张鲁,再从汉中入蜀,有地形优势,速度可能更快。而刘备或者孙权,要先解决曹魏防守的江陵,顺道拿下南方四郡,才能入蜀争夺益州,但是从荆州的西南攻打入,需要步步为营。要注意的是,如果赤壁之战没有开打,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军主力还在,估计孙刘联军拿下江陵,还是需要时间的。更为不秒的是,赤壁之战没有发起,对孙权阵营来说,形势不算紧迫,在和刘备合作上,只怕也没有那么的“心甘情愿”了。

因此,一旦益州属于曹魏或者部分被曹魏占领,三国鼎立的局面,对刘备就很不利了,一旦刘备灭亡,孙权也不会支撑太久,这就加速了三国统一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