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2018年末,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展览,展出了汉至民国的历代名家书法作品和拓本19件。让世人见证书法的魅力。2019年初,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祭侄文稿》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引起各方关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品一品那份醇厚的中华文化。

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外双溪,占地20甲,启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国宫廷式设计,外观雄伟壮丽,背负青山,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菁华所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北平故宫等地存藏的珍宝南迁。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下,经过挑选、造册、编号、装箱,迁走故宫博物院古物约20万件,《溪山行旅图》亦包括在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南迁古物暂存上海,抗战前夕运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南京,1948年又从南京迁往台湾。幸运的是当时虽然兵荒马乱,烽火连天,文物的迁运过程时日绵长、道路艰险,却无损毁丢失,确实是奇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按照展品每三个月五千件、每年两万件计算,这里的藏品70万件,要一次不落,35年才能看全。这是一般博物馆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都有哪些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西周:毛公鼎

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西周: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

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苏轼:黄州寒食帖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先在民间辗转收藏,后被清廷收入内府。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运多舛。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后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绘画代表作品。画幅上诗堂处明董其昌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北宋汝窑:莲花氏碗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70万 需35年才可看全

清朝: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相传为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纯洁,翠绿叶片上雕塑两只象征多产的螽斯,祈愿能多子多孙。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凤凰艺术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