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陕西有哪些历史名人,有哪些故事?

历史知事


文史频道第52期之陕西名将




陕西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出了很多历史名人。

今天笔者介绍一位民国时期的将领,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就是胡琏。


胡琏是陕西省华州赤水镇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属于蒋介石的天子门生。

他做事不拘一格,打仗有自己的主见,不会盲目跟风。

他人生中有两件事情得到了广泛关注。

第一个是石牌要塞保卫战,第二个是金门战役。

石牌要塞是四川省东部的一个军事据点,有东方斯大林格勒的美称。


日本人想进入四川,就必须要通过石牌要塞。

1943年日本人集结重兵,进攻石牌,胡琏奉命坚守阵地。

胡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守住了阵地,最终消灭了来犯之敌。

大陆解放以后,胡琏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胡琏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奉命守护金门岛。

解放军进攻金门岛受挫,损失惨重,这是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受到的第一次挫败,可见胡琏是非常的厉害。

晚年的胡琏被称为“金门王”,成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是台湾省内的重要将领。

可惜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回大陆。也许在他心里也是人生一大遗憾。

—End—



文史频道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之地,当然中国近现代史上,陕西也是出了很多历史名人的。今天我们只说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军们。

陕西的开国将军总共有63位,其中上将3人,中将5人,少将55人。正是他们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忘我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让我们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

开国上将有李达将军,张宗逊将军和阎红彦将军。

李达(1905-1993年)

李达陕西省梅县人,1931年参加了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湘赣苏区的“反围剿”战争,1935年跟随红军大部队走完了两万伍千里的红军长征路。

抗日战争时期,李达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处长,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带领大部队开展敌后革命根据地,参与组织了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

1938年任129师参谋长,协助邓小平,刘伯承指挥了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晋铁路破击战等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李达也有参与,并且取得了胜利。

李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李达协助刘邓大军,发起了豫北攻势和鲁西南战役,并且随同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一样挺进大别山,为中国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1908-1998)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组织的反围剿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孙宗逊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率领部下在晋西北组织开展抗日工作。1937年张宗逊用打游击战的方法在雁门关伏击战中大败日军。

1940年张宗逊在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中歼灭康家会的日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张宗逊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并且协助彭德怀发起了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等三大战役并且是三战三捷,为新中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1909-1967年)

阎红彦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三团团长,曾带领部下多次粉碎敌人的反“扫荡”运动。为开展敌后革命根据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抗日,并且取得最终的抗日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了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之后随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中国的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1948年阎红彦参加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有孔从洲将军、赵启民将军,崔天民将军,孔从洲将军和阎揆要将军。

少将有

  1. 孔从洲(中将)

  2. 王兆相(少将)

  3. 王再兴(少将)

  4. 白寿康(少将)

  5. 牛书申(少将)

  6. 张松平(少将)

  7. 张驾伍(少将)

  8. 慕生忠(少将)


史学达人


陕西名人太多了,国军如杜聿明、胡琏、关麟征、张灵甫,我军如刘志丹、谢子长。但有个人一定比他们都有名,这个人就是——李云龙(以下故事,皆为史实,如有重名,实数巧合)。可以说李云龙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少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在袍哥大佬张云山部当过兵,但并不被重视,郁郁不得志的李云龙随离开军队,投入绿林,做了一名刀客(清末民初渭北、豫西一带的绿林组织)。

1916年,李云龙投入自己做刀客时的结拜兄弟、靖国军林茂森部,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此后他在靖国军与陆建章、陈树藩等北洋势力的战争中表现英勇,在靖国军被冯玉祥收编时,已经做到团长。在国民二军,李云龙在北京政变、胡憨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5年,陕西爆发倒吴运动,陕西督办吴新田下台,李云龙被任命为陕西督办,登上了人生巅峰。北伐战争中,刘镇华的镇嵩军猛攻西安,李云龙与杨虎城浴血守卫西安8个月,终于等来了孙良成的援军,国民军反败为胜,史称“二虎守长安”(李云龙字虎臣),这是李云龙人生最闪光的时刻。

在胡景翼去世后,冯玉祥企图解散国民二军,李云龙与党玉琨、田玉洁、樊钟秀等人起兵反抗冯玉祥,兵败后下野。后来李云龙被蒋介石再次起用,但他因拒绝进攻红军而再次下野。此后李云龙一直隐居,在解放前夕,胡宗南看中李云龙的巨大威望,企图拉拢他出山对付我军,李云龙严词拒绝,投入人民阵营。

陕西解放后,李云龙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做过一些省人大代表之类的职务。1954年,李云龙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林屋公子


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人才辈出,帝王将相、风流雅士不乏其人。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党组织,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刘志丹)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曾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红42师政委,与刘志丹并肩战斗,开辟陕北根据地。1934年在河口战斗中胸部重伤中弹,次年2月,伤势恶化去世,年仅38岁。

何挺颖(1905―1929),陕西南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团指导员,是1927年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后任红1师党委书记,红4军28团党代表等职。1929年1月在战斗中负伤,在转移途不幸再次负伤后牺牲,年仅24岁。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于右任领导的靖国军。曾任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6年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后被迫辞职出国。抗战爆发后,回国即被军统诱捕。被囚禁12年后,1949年9月6日,军统特务奉蒋的命令将杨虎城及其长子、幼女、秘书等人杀害于戴公祠,时年56岁。


张灵甫(1903―1947),陕西西安人。青年时期从北大历史系退学考入黄埔四期。1933年任第1师第1团上校团长,1936年因枪杀妻子吴海兰被判入狱。淞沪会战中任74军305团团长。在敦化战役中,左臂负伤。战后晋升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徐州会战后晋升153旅少将旅长。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率敢死队从张古山后山绝壁进攻,飞夺张古山。后张灵甫参战上高战役、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等。1946年任整编74师师长。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州人。黄埔四期生,陈诚爱将。淞沪会战爆发时,胡琏任第11师66团团长,率部在罗店一带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杀。战后升任119旅旅长。1939年参加湘北会战,升任11师副师长。次年参战枣宜会战等。1942年任11师师长。次年,率部保卫石牌。因战功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升18军副军长、侍从室高参。1944年任18军军长,次年参与雪峰山会战。淮海战役中,12兵团被歼,司令长官黄维被俘,副司令长官胡琏逃脱。

去台后,胡琏任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驻越大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77年6月,逝世于台北,终年70岁。

此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陕西三原人,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长达34年)、将领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黄埔四期生,52军长、金门防卫司令官)、杜聿明(陕西米脂人,曾任国军200师长、第5军军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等职,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关麟征(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生,曾任25师师长、15集团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黄埔军校校长、陆军总司令,1980年在港逝世)等都是陕西人士。

欢迎补充。


岁月是一条河流


从古至今陕西名人辈出,以十六朝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风云人物,而近代面对山河破碎,老秦人更是为国家为民族书写下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画卷!


1,杨虎城。著名爱国将领,西北军将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因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通电全国,停止内战,逼蒋抗日。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杨虎城也随之被蒋介石逮捕软禁,直到1949年国民党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密令毛人凤将杨虎城及其子女,秘书等全部杀害!

2,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蒋介石的嫡系,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过长城会战,淞沪会战,并取得“昆仑关大捷”,之后率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淮海战役被解放军俘虏,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3,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四期,蒋介石嫡系,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抗日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大型会战,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整编74师师长,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4,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蒋介石嫡系,与胡宗南并称“二胡”,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湘北会战,枣宜会战,湘西会战。解放战争后任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整编11师师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胡琏也跟随大部队去了台湾。

5,关麟征。毕业于黄埔一期,他是国民党将领中升迁第二快的,第一快是胡宗南,关麟征三十四岁便当上了集团军总司令,很多抗日名将都曾当过他的手下,例如戴安澜,郑洞国,还有前面提到的杜聿明等,在抗日的前中期他还率部参加了漳河战役,重创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参加台儿庄战役,激战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只不过由于其他原因,自抗日战争中后期,关麟征便逐渐退居二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定居香港,直到去世。



6,于右任。国民党大佬,论辈分比蒋介石还高,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回国从事民主革命和反袁斗争,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于老身份除了是政治家之外,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都留有不可磨灭的一笔!


咸鱼闲聊


陕西自古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闻名海内外的黄陵所在地。

陕西,地臻物博,景色恢宏,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在这片充满厚重历史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即出现了许多能人志士。仅位列《二十五史》及其它正史记载的知名人物就有1000多人。可谓是能人辈出,灿若星辰。

以下仅试举几例在近代军事领域,陕西知名的历史人物。

▪张灵甫,陕西长安(今西安长安区)人。

熟悉近代中国史的人相信对张灵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

张灵甫青年时期凭借自己出色的成绩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黄埔军校。黄埔毕业后,张灵甫即步入军旅生涯。其本人亦有一名普通见习军官后逐步成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并深得蒋介石的推崇信赖。

张灵甫一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先后参与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每一场战役,张灵甫皆身先士卒,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生死拼杀。

抗战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将其领导下的第74军整编为74师(军),并任命其为师长。

抗战结束,内战爆发。

由于在抗日战争中出色的战绩,张灵甫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将。内战开始后,张更是为蒋积极卖力,充当蒋介石内战中的马前卒。

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临沂孟良崮战役中战死。(关于其死亡的直接原因目前存有多种说法)时年44岁!

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因英勇作战,致使右膝盖被日机枪击中,后在伤口未获痊愈的情况下急于返回抗日前线而留下了腿部残疾,人称“张瘸子”。

抛去其它,单在抗日战争这件事情上,张灵甫是有功于抗战、有功于中华民族的!这一点应当被历史永远铭记,是值得每一位中国人不能忘却的。


(张灵甫)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

杨虎城是民国时期陕西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

杨虎城出身贫寒之家,自幼即立下远大志向。其青年时期曾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

杨虎城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步成为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等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在这民族危亡时刻,眼见日军铁蹄踏足,对中国进行疯狂烧杀抢掠,杨虎城焦急万分。而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忙于“剿共”,对抗战之事迟迟不作为。

面对国土沦丧,亡国之势。无奈之下,杨虎城开始私下联络积极抗日的红军有关方面,并与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蒋介石软禁。

“西安事变”结束后,杨虎城被国民党囚禁。

1949年,国民政府军在内战中大势已去。在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命军统局一把手戴笠将杨虎城及其秘书一家共8人全部处死,并用强酸——硝镪水将8人尸体全部融掉。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杨虎城被有关方面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虎城)

▪杜聿明,陕西米脂人。

杜聿明,黄埔军校出身,杜聿明曾是国民政府高级将领,著名的抗日名将。

其一生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会战、桂南会战等著名战役,曾重创号成“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杜聿明后在解放战争中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曾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任职。

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即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妻子。

(杜聿明)

▪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官,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6年,刘志丹率领红军东征。后在一战斗中英勇就义,死后时年仅33岁。

毛主席曾亲为其题写碑文“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

▪关麟征,陕西鄠县人。

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黄埔军校出身,由于其生性高冷傲岸,故有“陕西冷娃”之称。其用兵以稳、准、狠见长。抗战时期,关麟征曾参与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且重创日军。1949年,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陆军总司令之职。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杜聿明亦曾是其部下之一。

▪何挺颖,陕西郑县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红军初创时杰出领导人之一。曾参加秋收起义,支持协助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后在一战役转移途中遇袭身亡,时年仅24岁。

▪谢子长,山西安定(今子长县)人。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与刘志丹一起开创陕北革命根据地。生前曾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曾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政府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谢子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胡琏,陕西华州人。

胡琏,黄埔军校出身。中华民国陆军第一上将,国民政府著名高级将领。其与国民政府另一高级将领胡宗南并称“二胡”,其本人亦有“金门王”的称号。彼时在国民革命军中曾传有“10个西北王(胡宗南)抵不上一个金门王”之说。可见其本人能力之强。


(胡琏)

▪刘玉章,陕西兴平人。

刘玉章,黄埔军校出身。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国民政府军“陆军二级上将”及“台湾警备司令”。

▪仵德厚,陕西泾阳人。

仵德厚,出身贫寒之家。早年投身于国民政府军冯玉祥之西北军,后官至国民革命军第30军27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仵德厚曾亲率40人的敢死队在台儿庄与日寇展开生死拼杀,最后仅剩他三人!故其有台儿庄“敢死队队长”之称。

除了以上例举的几位在近代史上,陕西出现的著名将领之外,在三秦这片大地上还孕育了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既有“为民请命”的、亦有“舍身求法”的。既有文臣武将,亦有迁客骚人。


小司马说


历史陕西名人众多,今天陕西的名人也是数不胜数。近代史上的陕西名人,集中介绍一下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陕西革命党人在反袁斗争中的英雄,他们为此献出了生命,史称“反袁十八烈士”,其中16人都是陕西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陕西名人。

1、王绍文(?—1916),名弘虞。陕西长安人。陕西高等学堂毕业。1915年年12月13日,袁世凯称帝;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王绍文与康毅如等陕西革命党人,商讨组织讨袁义勇军事宜,开展“反袁逐陆”活动。后因举事人员名单被陆建章查获,举义未成,于1916年春被捕。临刑时敌人让其下跪,他誓死不跪,最后英勇就义。

2、南南轩(1879—1916),字风熏,陕西兴平人。在陕西高等学堂毕业,在校时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张玑瑞等人创办《兴平报》,任社长。1911年后任陕西省交通厅科长等职,后辞官在西安设立“精业染织公司”,参与开办延长油矿。1916年初,在西安与杜守信等20余人,反袁称帝,准备武装起义,被告密后被捕,在西安遇害。

3、袁守礼(?—1916)字清轩。陕西长安人。1911年西安起义时从军,任敢死队参谋,随军出征时常深入民众。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后,袁守礼退伍回家,1916年与王绍文等密谋讨袁,事泄被捕就义。

袁世凯(网络图)

4、赵贞吉(1871—1916),陕西临潼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始终在军界任职。袁世凯称帝后,赵贞吉到渭北一带组织志士密谋反袁,不幸暴露,被捕后押解西安被杀害。

5、齐以礼(1882—1916),陕西长安人。幼年读书乡里。1911年西安起义后从军,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充任军职。袁世凯窃国后,齐以礼与革命党人密谋讨袁,后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6、杜守信(1893—1916)字友梅。陕西兴平人。1911年西安起义后奉命回兴平,促成兴平光复。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袁世凯称帝后,他弃学回陕,同张渊、王绍文、南南轩等密谋讨袁,并赴省西各县发动,计划在兴平举事。因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7、焦林(1855—1916),陕西临潼人。清绿营武弁(biàn)出身,1911年10月在西安随新军起义,屡立战功。1915年冬,与王绍文等人商讨组织讨袁军,开展“反袁逐陆”运动。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8、姚南薰(1883—1916),字琴堂。陕西商州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回陕后在军界任职。1916年组织志士反袁,事情败露,在西安被捕遇害。

9、张镇方(?—1916),陕西乾州(今陕西乾县)人。曾在礼泉县为人放羊,后与陕西革命党人士接触,1915年加入革命党,从事秘密活动,联络千余人共谋反袁。事发被捕,受尽酷刑,誓死不降,痛骂袁贼,在西安遇难。

10、胡德明(1878—1916),字子新。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以教书为业,潜心研究历史,关心国事。1913年加入平民会,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1916年胡德明组织乡民反袁起义,事泄被捕,押解省城西安后被杀害。

11、方象堃(1873—1916),字厚庵。陕西蓝田人。18岁中秀才。教书多年,精研程朱理学。1911年西安起义爆发,加入曹印侯敢死军,在征战中立有战功。因反袁称帝,与革命党人往来,被人告发被捕,押解西安后被杀害。

陆建章(网络图)

12、南风薰(1891—1916),陕西兴平人。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后和吴希真一起奔走讨袁,在西安被捕遇害。

13、郭子馀(?—1916),号仲枢。陕西勉县人。1913年任省财政司科员。1915年参加“反袁逐陆”运动,奔走于泾阳、三原等县,约定起义,后被人告密,被捕遇后在西安被杀害。

14、吴鹏(1880—1916)字鲲化。陕西淳化人。任侠好义,时人以荆轲、高渐离比之。1911年西安起义时从军,任曹印侯敢死队队长。因不满时局,后与革命党人在西安密议,参加“反袁逐陆”活动,后被捕在西安遇害。

15、李桂森(1889—1916),字复斋。陕西兴平人。肄业于省立第三中学。袁世凯称帝后,李桂森和杜友梅在兴平组织力量,准备起义,不料事机泄露。陆建章下令,严加戒备,明令查拿。最后被侦缉队逮捕,后在西安被杀害。后称十八烈士。

16、张渊(1868—1916),字深如,号少房、思任阁主,陕西省兴平县人。曾任兴平高等小学校长,同盟会会员,创办《兴平报》、西安《帝州报》(后改为《秦风日报》), 1911年组织学生军,参与西安起义。袁世凯称帝后,张渊参加“反袁逐陆”运动,后陆建章查获举事人员名单,多名革命党人士被捕遇害。张渊潜逃,后被捕,4月28日,被杀害于甘泉县南甄家湾。

以上16位是陕西人,另两位是章雨苍(1874—1916)号那夫,安徽桐城人。陈泉卿(?—1916),湖北郧西人。二人也在反袁斗争中被杀害。


趣话历史那些事


八百里秦川,自古便是卧虎藏龙之地,历朝历代雄才辈出,如古代的杀神武安君白起、六国统一功臣王翦、大秦帝国名将蒙恬、西域都护班超、大唐名将李靖、郭子仪、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等等;而近代陕西也出了不少名将,如杜聿明、关麟征、胡琏、张灵甫、刘玉章、杨虎城、张宗逊等。

1、杜聿明,陕西米脂县人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著名抗日将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军在湖南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杜聿明任师长,1938年底以第200师扩编成新五军驻防广西,杜聿明任军长,下辖邱清泉第22师、郑洞国荣誉1师和戴安澜第200师,这三个将领都是抗日名将。1939年12月指挥新五军取得昆仑关大捷,1942年率领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没有统一指挥权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杜聿明“执行”老蒋命令率部回国经过野人山损失惨重,戴安澜也壮烈牺牲。1944年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和徐州剿总司令等职。

2、关麟征,陕西鄠县人

关麟征毕业于黄埔一期,著名抗日将领,其麾下的郑洞国、杜聿明、刘玉章、张耀明等皆抗日名将。1933年率领第25师参加长城抗战,重创日军第八师团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爆发后任52军军长,率领郑洞国、刘玉章等部在河南将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打得落荒而逃,之后参加台儿庄战役血战板垣师团获得“关铁拳”的称号,徐州会战任第32军团长,身先士卒打破重火力日军封锁桥获得“关猛”的雅号。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失而复得升任第15集团军司令调防云南,也是继胡宗南黄埔系学生后第二个任集团军司令,由于与陈诚不和逐渐淡出军界,接替蒋介石成为第二任黄埔军校校长。

3、胡琏,陕西华州人

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著名抗日将领,陈诚土木系的核心战将,1937年在第18军罗卓英的指挥下以团长的身份参加淞沪会战,在罗店与日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被称为“血肉磨坊”,第18军也一战成名;1943年胡琏担任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著名的石牌战役,第11师以血肉之躯守住了最后的国门,保证了鄂西大捷而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晋升第18军军长,是一位靠战功步步晋升了将领。胡琏与胡宗南并称“二胡”,解放战争是我军最头疼的一位国军将领,毛主席曾多次点名道姓这只“狐狸”,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傲”;其“忠”不比黄百韬少,“谋”却比其多,抛开立场不谈,胡琏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74军王耀武的得力战将,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师长,都比较熟悉了就不介绍了。还有抗日名将、光头将军刘玉章、张耀明、西安事变功臣杨虎城、开国上将张宗逊等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哪些名人名将,不全之处欢迎补充。

光头将军刘玉章


赛门军略


西安事变发起者之一—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生于1893年,1949年9月17日在阴森的重庆戴公馆被杀。他是国军二级上将,势力遍及西北地区。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1936年,协助发动了影响中国当时政治格局的“西安事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

生于西汉,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也是文学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中国的史书撰写影响巨大,同时《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地位较高。《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没有了他,中国的历史记忆将不会完整,中国的文化将不会完美的延续,中国的人文将少了无数个的传说故事。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广

杨广,隋代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城,即今陕西西安。他为政期间政绩突出,如修建了横跨南北的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 ,改度量衡依古式;开始实行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政区建制进行改革,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等等。虽然他在统治后期,频繁的对外战,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但是总体而言,他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张献忠

张献忠(1606—1646),陕西延安人。他是明末农名起义的卓越领袖,大西农名政权的建立者,对当时的时局走势影响深远,与当时陕西的另一名杰出领袖李自成齐名。



当然,我仅仅列举了上述几位,陕西的历史名人还有许多,如《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先生、于右任、刘志丹等等。


沙漠孤狼2017


好参谋长42年:李达将军。原名李德三,出生于陝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身为学兵连连长,不但思想进步,军事技术好,且老成持重,工作踏实,处处以身作则,在士兵中很有威信。

后李达到湘赣军区工作。为人谦虚,平易近人,对部下像亲兄弟一般,毫无军官架子。他思想进步,作战勇敢,打仗总是冲在最前头,深得红军指战员的信赖。

1944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飞虎队,在执行轰炸日本军事设施任务完成返航时,被日军零式战斗机截击,飞机受伤航行石太行山上空,机件发生故障,无法飞行、迫降。机长不得不决定弃机跳伞。

李达司令员接到报告,立即在第一时间内展开营救美国飞虎队员。各方营救人员钻进了山谷,发现降落伞挂在树上,人悬吊在半空中,战士们攀上悬崖实施营救,成功地将九名飞行员解救。飞虎队员临行前,摄影机拍下了李达与飞行员们合影的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像征着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战斗友谊。

李达参谋长忠于职守:分析情报全面准确,起草作战预案迅速缜密。贯彻首长意图及时周到。他的远见卓识,赢得了陈毅元帅的贊赏,称他为我们的好诸葛。陈毅非常羡慕刘邓有这样一位得力参谋长。他给党中央和军委拍发了一份电报,介绍了李达事迹,标题即是《李达是个好参谋长》。

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先后任第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第六军团参谋长。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年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兼太行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于上将军衔。88年被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敬请关注,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