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2010年1月的那个冬天,新疆阿勒泰地区连续遭受暴风雪和寒潮侵袭,田间、原野上……到处都被皑皑白雪覆盖,地处阿勒泰前山的远冬牧场――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冬窝子”,经过数日风雪的“洗礼”,雪原苍茫。极端天气下的清晨,感到空气都变得粘稠了。太阳从东边升起,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牛羊开始放牧了,羊群踏破白雪觅食大雪覆盖下的枯草,在茫茫雪原上留下一道道印记。

追赶牛羊的牧人,帽子上、眼睫毛上结着的白霜,随着太阳的升高开始融化,“粘稠”了空气也变得清新、温暖了,牛羊挥动前蹄刨开积雪在雪中觅食。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到第二年的三月中旬是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冬牧的季节,牧民们要赶着牛羊在冬牧场度过四个月的冬牧生活,等待春天的到来。

哈萨克人四季都有牧场,转场大致是从高处往低处走,来年再重新回到高处。夏季牧场多为高山草场或亚高山草场,海拔2000—3500米,离河近,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冬季牧场选在避风向阳的山沟洼地或者河谷两岸,海拔千米左右,地面没有厚厚的积雪覆盖,牛羊能刨开雪层,觅食枯草果腹,安全越冬。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2010年1月的那场暴风雪覆盖了部分冬牧场,一些牧民不得不再度转场,去寻找不被或少被大雪覆盖的牧场。近年来,随着牧民定居和草料基地的建设,为确保牲畜安全越冬,牧民家里都有大批的饲草料储备。哈萨克民歌里唱道:“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的繁荣诞生在迁徙中,哈萨克的历史谱写在转场中,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世界,追随着生命的绿色!”

丈夫去放牧了,女主人库力其盼也早早起来,把屋子烧的暖暖的。一边照看着孩子,一边准备早饭。克孜勒希力克乡“冬窝子”牧民住的大多住在一半埋在半地下、一半地建在地上的房子里,这种地窝子式的住房冬季保暖性好。早餐有奶茶、酥油、馕等。房屋墙上的一幅装饰画寄托着一家人对生活的向往。

在哈萨克族牧民家里,男主人负责放牧,女主人带孩子和收拾家务。女主人用牛粪炭火烤制好馕饼,化开雪水煮好风干肉,男人傍晚放牧归来,吃着煮好的风干肉,酌两口小酒,驱一驱一天的寒气,儿童和老人凑在一起,霎时温暖了整个冬窝子,在寂静的山谷里,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惬意,过着古朴悠闲的放牧生活。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寒冬中温暖的“冬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