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前序:

历史每每总是惊人的相似,泱泱的华夏,巍巍的皇权,还有绕不过去的权臣。

权臣是站着的帝王,掌握权力时间久了,自然不免有些飞扬跋扈,但是,九五之尊的帝王又何尝不是呢?生杀予夺,乾纲独断。

可是,一提到权臣,人们总是没有多少好感的,无外乎在人们潜意识里,一切权力当属帝王。但,又有谁能够站在权臣的角度思考一下呢?

权臣,不是幸臣,不是佞臣,更不是奸臣,他是皇权的代行者。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曹操煮酒论英雄

今天这篇文章,我斗胆请进一位权臣,然后站在他的视野来看待波云诡谲的君臣权斗。

一句话,大家都不容易。

01

宇文护,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政权奠基者宇文泰之侄,宇文泰大哥邵惠公宇文灏第三子。

西元556年(西魏恭帝三年),一代枭雄宇文泰生命走到了尽头——在西行巡视走到牵北黄河屯山(今内蒙古后套乌加河)的时候,突然患病。

紧要关头,家族中唯一在军队中有些资历和人脉的宇文护被秘密招至跟前。

“我行将命不久矣,而诸子也就是你的一众堂弟们尚在年幼,但是朝政之中外敌内忧都尚未平定,我死之后所有权力托付于你,希望你能够勉力从事,完成我的志愿。”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泰戏剧化人物

就这样,事先并不显山漏水的宇文护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开启了自己激荡沉浮的一生。

回都城长安的路,显得那么漫长。

护送着马车中奄奄一息的宇文泰,宇文护快马加鞭地赶路,可是依然不能阻止时间老人请走宇文泰生命的决心——当队伍行至云阳的时候,宇文泰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宇文护悲戚交加,祖父、父亲和几位叔叔都在战乱中死于他人之手,仅剩下这么一位幺叔,平时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现在他就这么地走了,还给自己留下了这么一个大摊子。

想必,此时的他,内心里应该是有些苦逼的。

虽然自己也算是军中有些名气的将军,但偌大的朝堂上,六大柱国十二大大将军,要么是德高望重的叔辈,要么是能征善战的兵头,跟他们比,自己还略显稚嫩,自己能承担起光大宇文家族的重任么?

02

但是,人的潜力就是那么无限。朝局在宇文护雷厉风行的左右安抚下竟然很快稳定了下来,百官也都基本明面上承认了宇文护的执政地位,他也终于可以走他的下一步棋了。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护与独孤般若

宇文泰生前的志愿,无外乎让宇文家族终有一天君临天下,否则自己三十年的打拼岂不是要给他人作了嫁衣?

拓跋氏在西魏的土地上毫无寸功,历来打天下者坐天下,宇文家凭什么要给拓跋氏世代打工?

不过,朝堂之上尚有几位当年孝武帝拓跋修西迁时带来的股肱重臣,宇文泰活着的时候他们慑于威望,不敢造次,但现在…

对此,宇文护当然是心知肚明。想要改朝换代,还是要运作一些手腕的。

“不如趁热打铁,及早确定我宇文家族与朝堂之臣的君臣名分,免得夜长梦多。”

“看来,是时候撕掉伪装,露出峥嵘的獠牙了。”

“傀儡皇帝拓跋廓,找个心腹明白地告诉他让他禅让吧。”

如此这般,宇文护不知要在内心里打多少腹稿。

不管怎么说,宇文泰的生前愿望还是被宇文护给实现了——他的嫡子宇文觉被扶上了北周天王之位。

干净利索,手段辛辣,发生在初次掌握大权,资历又尚浅的宇文护身上,着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宇文护以实际行动告慰了宇文泰以及他祖父父辈们的在天之灵。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护

03

新的王朝虽然建立了,但潜在的隐患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显得更加危机四伏。

首先是下台的皇帝拓跋廓,虽然以前是个傀儡,但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是个不定时炸弹,自从南朝宋武帝开了头之后,后来的末代皇帝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宇文护干脆就比葫芦画瓢,加送了拓跋廓一程。

其次,朝堂之上有一股以上柱国赵贵和独孤信为代表的反对势力隐隐地逐渐成型。其中,赵贵是当年迎立宇文泰为新带头大哥的核心人物,身份尊贵;独孤信能征善战,属于当年孝武帝带过来的原班人马。

他们有的对宇文护独揽大权不满,有的可能打内心里就反对改朝换代,明面上不能拉宇文护下马,他们就决定玩阴的。

得到消息的宇文护自然先下手为强。

赵贵直接捕杀,满门抄斩,独孤信免职然后赐死,家人流放。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手段,对敌人的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况且此时的宇文护也需要用一场闪电式的流血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历来,杀伐是一种最有效的立威。

宇文护的目的实现了,杀鸡儆猴,百官畏服,不仅承认了新王朝的合法性,也认可了他权威的正当性。

不过,旧的不安定因素排除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04

问题出在他那登基不久又乳臭未干的堂弟宇文觉身上。

不管是由于身边近臣的谗言也好,还是自己年轻气盛急于抓获皇权也好,才十六岁的宇文觉公然向大自己三十岁王朝的实际掌舵人堂哥宇文护叫板了。

闵帝对宇文护“深忌之”,不仅与身边大臣司马孙桓、司空李植等密谋计划除掉宇文护,而且闵帝宇文觉还公然在皇宫后院豢养武士,整日练习擒拿动作。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觉

这样就显得有点明显了吧,也太小看执政的权臣了。

相比之下,后世的康熙就滑头了许多,他带领的是一群太监,整天聚在一块练习一项运动——摔跤。

结果,显而易见,两个参与密谋的核心大臣首先被外放了。

然后,宇文护亲自向宇文觉痛哭流涕道:

“天下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兄弟。如果兄弟间自相矛盾,对其他人就更难以亲近。太祖(宇文泰)以陛下年轻,临终把后事托付给臣下,臣下既然兼领家族与国家的重任,就竭诚辅佐陛下。如果能使陛下亲理朝政,威震四方,则臣下虽死犹生。只担心一旦将臣废除之后,小人得以逞其私欲,不仅不利于陛下,也担忧国家的危亡。”

没人知道宇文护的这番哭诉有几分真诚,但最起码说明此时宇文护的反抗是温和的。

可是,少不更事的宇文觉却没有被宇文护的言辞感动,继续着他的刺杀计划,不知道的是少年皇帝有没有合计过刺杀成功后该怎么办?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护不是真心,阴谋除掉宇文护的那帮人就是真心的么?

200多年前,有个叫司马懿的人只通过一次政变就彻底架空了曹魏皇权,这宇文觉大概是没读过这一段历史的吧?

天下本有是非争议,但,是非正义只存在于百姓,士族大夫根本没有是非正义,他们只知道端谁的碗,给谁卖命。

独孤信、赵贵之流,德高望重声名显赫,所谓机关算尽也不过是想着分一杯权势的羹罢了,何况名不见经传的孙桓、李植之流?

宇文觉才十六岁,外没有宗族兄弟帮忙,内又没有军队根基,即使搞掉了宇文护,也不过是换一个权臣罢了,他照样抓不到实权,搞不好又将是一次改朝换代。

他大概是不知道,大约二十年后,有一个叫杨坚的亲家真的就这么做了。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杨坚与独孤伽罗

权力如果是在宇文护的手中,至少不会改朝换代,至少不会让宇文泰断子绝孙。

可是,年轻气盛的宇文觉管不了那么多了,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人不轻狂枉少年”,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如此执着在未来应该可以有着不错的前程,但他是一个帝王,政治是要讲权术的,一味蛮干,恰恰显示了他的不知天高地厚。

站在宇文护的角度,小兄弟这就算是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了,那老哥哥还给他客气干啥?

“今日宁负略阳(宇文觉以前的爵位),不负社稷”,宇文护找了个高大上的理由,决定把宇文觉打回原形。

百官在前车之鉴下噤若寒蝉,“此乃公之家事,敢不惟命是从?”

就这样,宇文护轻松地便实现了二次废立,比第一次还顺畅。

权力就是这么奇妙,越用越灵,越用也越好用。

05

新的皇帝登基了,是宇文觉的庶出大哥宇文毓。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毓

如果说,宇文护第一次向宇文觉表白时还有几分真心的话,此时的宇文护,心态恐怕已经迥然不同。

不是说他想要篡位,他的直系长辈又没有当过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的,想吃不见得能下得去嘴。

但是,在享受了生杀予夺的最高权力的滋味之后,他已经放不下权力了。

因为放下不仅仅意味着无尽的失落,更重要的是——命将不保。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谈什么人品操守,谈对帝王的忠诚,都是扯淡,宇文护唯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权力不放。

所以,即使宇文毓即位时已经24岁,但宇文护并没有将权力和盘交出,只是交出了部分行政权力,至于兵权,则一丝都没有,甚至连皇宫里一兵一卒的调动皇帝都无法决定。

宇文毓也是明白人,到底是比弟弟宇文觉年长几岁,不仅认可了现状,而且没有什么明显的夺权行为,但是,他却会利用到手的一点权力做些波澜不惊的文章。

首先是改尊号天王为皇帝,然后便利用称帝的时机大封自己的一群亲弟弟为公为将,其次是日理万机,将朝政打理得井然有序,尽展自己英明果敢的一面,一时间威望空前。

宇文护竟然害怕了。长此下去,最后自己会不会被群臣和天下人逼着交出所有权力啊?一旦交出权力,过往会不会被清算啊?

此时,他曾经的心愿,他对宇文泰的承诺恐怕都抛诸脑后了。

毕竟,跟宇文家的江山比起来,自己的命更加重要。

所以,他又一次起了杀心,密令一个管皇帝饮食的郎官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了剧毒。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历史再一次证明,杀人会上瘾的,杀皇帝也一样,有一就会有二

算上这一次,他已经连杀了三个皇帝了,拓跋廓、宇文觉和宇文毓,其中两个是自己从小看着带大的堂弟,当之无愧天下第一“屠龙高手”了。

06

旧去新来。

又一位宇文泰的儿子登场了,他叫宇文邕,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周武帝。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宇文邕

宇文邕显然吸取了前面两位哥哥的血的教训,上台之初便把国政完全交给了堪比父亲的堂兄,自己似乎是要安心当一个坐享其成的名誉统治者了。

这下宇文护放心了,专心于自己的执政,还刻意栽培了不少宇文泰的其他儿子们。

宇文护还是太天真了,竟然会真的相信会有帝王能够容忍皇权旁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使是个白痴坐在这个位置上,都会喜欢吮吸权力这个毒品

在他老老实实在给宇文邕看护江山的时候,雄才大略的宇文邕却已经在准备玩儿“扮猪吃虎”的游戏了。

“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助朕完成帝业,安养天下百姓,功勋无比。从今以后,诏诰及官方文书一律不准直称他的名字。”

所谓“欲想擒之必先纵之”。

不仅如此,比照周公旧例,与西元561年,诏令在同州晋国公(宇文护爵位)府邸建立德皇帝宇文肱的别庙,让宇文护祭祀。

563年,宇文护伐齐失败,当宇文护与诸将叩首谢罪时,宇文邕也丝毫没有责怪他们。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安稳惯了的宇文护不免得意忘形起来,不仅用人不察,手下亲信多有奸佞虚妄之徒,而且他的儿子们也多有贪赃枉法的行为,以至于朝堂上默默滋生了不少非议,同时呢,他还得罪了不少军中的带兵将领,比如卫王宇文直等。

“天欲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宇文护在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向灭亡,竟不自知。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成功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总是给那些善于装孙子的人,总是给那些能够隐忍的人。

西元572年,在前次战争中无功而返军中威望大为降低的宇文护,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回到长安,在面见皇太后如往常那般坐着的时候,被周武帝宇文邕用玉笏从脑后打倒在地,然后被事先埋伏在一旁的卫王宇文直一剑砍死。

就此,权臣的一生戛然而止。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07

估计,在宇文护临死前的一刹那,脑海中一定会后悔自己看走了眼,也一定会在脑中闪现过许多人物。

周公姬旦、吕不韦、霍光、王莽、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桓温、刘裕、尔朱荣、高欢,当然了,还有自己的叔叔宇文泰。

一众的牛人。

恐怕那一刻他才可能会稍稍明白,权臣当国,除非改朝换代,否则绝不会落下好下场,即使生前保全了名节,身后家人和过往亲信也一定会遭到清算

纵然如周公,不也一度受成王猜忌么?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实,哪有什么真伪,有的只是帝王与权臣的不兼容。

至高无上的皇权,握在手中便可生杀予夺,唯我独尊,一旦失去便又会朝不保夕,任人宰割,所以,皇权不容失去。

但是,两千多年的历史轮回,又怎么也解决不了权臣这个问题。

君臣斗——北周权臣宇文护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死有余辜?

权臣的负面代表董卓

以至于,中国历史上便常见权臣做大则欺主,帝王成年则索要属于自己的皇权。

索要皇权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权力不是附着在制度上,而是附着在权力拥有者个人身上,除非身死。

所以,如果有机会,权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改朝换代,一了百了。

但是,对于宇文护来说,他改哪门子的朝代,他自己就姓宇文。

想通了这一点,他大概会明白,其实一开始他走的就是一条不归路,他唯一的选择或许就是早早归政自裁,最起码远遁他乡,方能为子孙谋得一线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