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哪里?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诸葛亮南征,主要就是为了平定南中蛮族的叛乱,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七擒孟获”,然而还有个有争议的就是诸葛亮南征究竟打到了哪里?

《武侯春秋》解说,诸葛亮南征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其实要看根据什么说法,比如“滇东说”,诸葛亮南征最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昆明;“滇西说”则不同,说是抵达了大理;按照当今的一些遗址来看,诸葛亮最远只能抵达云南的怒江地段,这一地带流传着诸葛亮很多传奇的故事。

今天羽评郡主大胆推测下,也是现在人们争议最大的,就是缅甸,据说诸葛亮打到了缅甸曼德勒一带,那么这一说法主要来源于哪里?

《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对的,就是这句话,这八个字里面的“不毛”,很多历史学者解说,不毛之地本就是指荒芜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草木粮食的地方,或者说是还没有人居住、未得到开辟的地方,但是如果诸葛亮最远抵达西南,那就不可能是不毛之地,因为当时西南地区早已经是花草树木繁多,郁郁葱葱。

说到这里,又会延伸出一个新的问题,既然是不毛之地,人都没有,诸葛亮去平定什么?到这样的地方有意义吗?

所以这个“不毛”就并非我们所认为的词语的意思,这个“不毛”很显然是指一个地名,有人推测是缅甸东北部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曾经是三国时期的永昌郡所管辖的区域。

东汉时期的永昌郡就包括了如今的云南西部和缅甸的东部,更是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雍闿、孟获叛乱的中心,这样一个地方,诸葛亮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当时印度还曾缅甸为“缅玛”,缅甸的发音是Burma,和“不毛”的发音相近,再加上缅甸曼德勒地区有流传着诸葛亮的传说,因此这一说法更让大家信服。

【古代永昌郡行政区:相当于现代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

所以得出,当时诸葛亮南征最远应该是打到了永昌郡地区,准确来说包括了如今的缅甸东北部地区,所以才会有“深入不毛”一说,据说现如今缅甸气候炎热时,当地的一些小孩都喜欢穿着一种纱笼式的下装,男装叫笼基,女装叫特敏,而这种服饰就是诸葛亮南征时所发明的,不过都是传说,但也证明一件事,无风不起浪。


羽评郡主


诸葛亮南征也就是对南中地区蛮族叛乱进行平乱战争,广为流传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源于这场战争。此战发生在公元225年,这场战争规模虽然不大,但涉及范围还是很广,将四川与云南都包含在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定了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心态,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南征背景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刘禅即位。此时蜀汉政权刚经历了夷陵之战的大败,国君刘备又去世,川蜀本土势力与荆州外来势力的矛盾也随之再起波澜,蜀吴关系也因夷陵之战而恶化,内部黄元叛乱又兴起,因此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

六月左右,益州郡雍闓,趁机叛乱,杀死建宁太守正昂,并将张裔送至东吴为俘虏。随后策动越巂酋长高定起兵,攻杀派驻将领焦璜,自立为王,随后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杀死从事常颀,一同北攻新道,被李严打退。

“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雍闿

诸葛亮采纳马谡之策,根据国内形势以安抚为主,并未采取军事行动,但这并未得到良好效果,反而使南中地区少数民族更加肆无忌惮。诸葛亮于是改变策略,先派邓芝出使东吴修好两国关系,解除东境威胁,又在汉中布重兵防御魏国偷袭,并积极训练军士,制造军械,补充军资,准备南征,彻底平定南中混乱局面。

南征过程

诸葛亮以杨仪为参军,龚禄为主将,率军1.5万人于西路南下,意图沿线消灭越嶲郡(今四川西昌)高定主力军,进而攻击益州郡雍闓与孟获大军;令庲降都督李恢,率本部2千余人走中路,由平夷县(今贵州毕节)迂回山路至益州郡(今云南东部),攻击孟获本部,切断孟获与高定之间的联系;令门下督马忠,领2千余人走东路,攻击牂柯郡(今贵州黄平西南)朱褒所部叛军。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大军按照战前部署开始进军。诸葛亮大军走水路到达僰道(今四川宜宾),建立大营,分兵南下。 东路马忠按既定战略自僰道南下攻击牂柯郡,一战即定,随后留下安抚当地军民;中路的李恢军亦按既定战略偷袭孟获的后方。

诸葛亮军到达卑水(今四川美姑)地区后,扎下营寨,吸引高定集结部队,以便决战。 高定将主力向卑水地区集结时,雍闓、孟获受高定请援,亦亲率部队进发此地。但此时叛军产生内乱,雍闓被高定部将所杀,孟获得知此事后,便停增援。


诸葛亮见叛军无法集结到一起聚歼,便改变策略,先将高定击溃。 高定溃败后率部撤至邛都(今四川西昌),诸葛亮率军追击,再次击溃高定军,并斩杀了高定。随后诸葛亮开始追击向益州郡撤退的孟获军,而此时的中路李恢所部已经荡平了益州南部地区,并占领了孟获的大本营,孟获军已无退路。

225年五月,诸葛亮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所部,并生擒了孟获。随后,诸葛亮与李恢会师于味县,二者合兵一处继续西进至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平定了周围部族。




整个南征除了李恢深陷包围,诱骗后才得以战胜以外,其他战事均很顺利,在南中地区平定以后,诸葛亮分南中地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为六郡,即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并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且不留一兵一卒,并派遣士卒帮助少数民族部落发展农业、水利设施,传授制盐、冶炼、种茶的技术,从此,南中地区趋于稳定,成为蜀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可知,诸葛亮南征最远是打到了云南曲靖和滇池附近。

注解:



“七擒孟获”在《汉晋春秋》与《华阳国志》中均有出现,但作为三国时期正史的《三国志》并未记载,而裴松之注解里提到了此事,司马光也将此事记载在《资治通鉴》里,所以关于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还是存在争议的。而南征之战并非大战,诸如魏延、赵云、吴懿、马谡等人并未随征。


棍哥观史


南中地区又称西南夷,其地包括蜀汉的越巂(今四川西昌)、永昌(今云南保山)、益州(今云南晋宁)、牂牁(贵州福泉)四郡,其地大约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蜀汉时属益州管辖,因益州的统治中心在巴、蜀地区,南中地区在巴蜀南部,所以习惯上称其为“南中”。这片广袤的地区群山连绵,沟豁纵横,森林密布,地理不便,被汉人视为“烟瘴之地”,自古就是叟、青羌、獠、濮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55年),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雍闿,勾结蛮王高定、孟获举兵造反,附近郡县纷纷响应或降附,叛军聚众围攻永昌郡(云南保山)。

彼时诸葛亮正在筹划第一次北伐曹魏,千头万绪,诸事繁杂 。

诸葛亮见南中不稳,后院起火,为了蜀国的安危,为了消除心腹之患,为了能心无旁骛地北伐中原,他决定亲自率大军南征,以平南中之乱。

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南征大军约十万人(包括后勤人员在内),兵分三路,大举南下进军蛮方。经过艰苦行军,顽强作战,诸葛亮采用马谡提出的攻心战略,相继攻灭了率先叛乱的高定、雍闿,终于收复了失地。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剿抚并用,以抚为主,七擒七纵在南中很有威望的蛮王孟获,使他心服口服,保证今后永不反蜀。

具体经过大体是这样的: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后,牂牁郡太守朱褒、益州郡的豪族大姓雍闿、越巂郡叟族豪酋高定纷纷举兵叛乱。后来,雍闿等人用阴计裹胁南中各族卷入了反蜀的叛乱 。叛军攻城略地,声势愈发浩大,气焰愈发嚣张。

因与东吴交战致败,蜀国的实力大受削弱,经过一年多的内部整饬,“闭关息民”,休养士卒,恢复经济后,诸葛亮一面派出使者,重新恢复了因刘备伐吴而破裂的吴蜀联盟,恰值这时魏王曹丕率大军讨伐东吴,魏吴鏖战,无暇西顾,蜀汉只要严饬将领扼守住永安、汉中等关隘,即可无东顾及北顾之忧。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立即上表后主刘禅,决计亲率大军南征。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平叛。

出师前,诸葛亮采纳部属马谡的建议,确定了以抚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攻心战略。七月,诸葛亮由越巂(西昌)进入南中,派大将马忠率领东路军攻击牂牁,一举歼灭了朱褒的叛乱势力;派大将李恢率中路军出平夷(今贵州毕节)直扑益州(云南晋宁)。随后,诸葛亮亲率蜀军主力也进入益州。这时叛乱主谋雍闿已被叟族叛酋高定的部将击杀,叛军推蛮王孟获代雍闿为统帅,他收集雍闿的残部与蜀军对抗。孟获在南中各少数民族中甚有威望,所以诸葛亮根据自己战前的既定方针,决定生擒孟获,令他输得心服口服。八月,蜀军凭武力优势,以及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与孟获联军的交战中,一举击溃之,果然俘虏了孟获。


经过七擒七纵(七次生擒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服口服,表示终身不再反叛蜀国。

诸葛亮平定南中时“七擒孟获”的事迹,《华阳国志·南中志》、《汉晋春秋》、《资治通鉴》等文献均有记载。《华阳国志》记载:“......凡七掳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是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建兴三年(225年)秋,诸葛亮与李恢、马忠三路南征大军会师于滇池(今云南晋宁、昆明一带),胜利结束了南征平叛的战事。

诸葛亮抵达滇池后,封孟获等渠帅仍留在当地为官。孟获等人做了蜀汉有实权的官员,终其一生,果然再无反叛。

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但一举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院,而且从南中地区征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力,从而可以专注于北伐中原,全力北进秦陇、关中了。

那么,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了什么地方?按史料记载,蜀国南征大军中的中路军——由李恢率领的部队打得最远,他最先打到滇池,并“南至盘江”,按图索骥,蜀国中路军大约打到了今天云南省的晋宁、玉溪一带。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公元223年四月,汉昭烈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由于先前夷陵一战使得蜀国元气大伤,加之新君刘禅初登大位,蜀国政局不稳,故蜀汉南中豪族雍闿在孙吴的支持下煽动南中部族发动叛乱。公元223年六月,雍闿斩杀蜀汉建宁太守正昂,后又生擒益州太守张裔献与东吴,随后越巂郡太守高定,牂柯郡太守朱褒以及蛮王孟获相继参与叛乱,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

面对南中叛乱,蜀国一时无力招架,最初多采取怀柔政策,直到三年后,蜀国国力得到恢复,才开始正式解决这一难题。公元225年三月,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乱,话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最远到底打到了何处呢?

史料寻踪

据史料记载,当年诸葛亮南征时,与蜀将马忠,李恢各领一军,兵分三路向叛军进发。时马忠领东路军从僰道向东南的牂柯郡进兵,李恢领中路军从平夷南下益州郡直取孟获的后方,而诸葛亮领西路主力军从僰道折向西面,进军安上(现四川屏山)一带。时叛将高定所部集结于定筰、卑水(今四川美姑)一线,诸葛亮欲将雍闿,孟获所部叛军都吸引到卑水并在此与叛军进行决战,只可惜这个计划因叛军内部生变而被打乱,时雍闿孟获自益州郡北上支援高定,然途中雍闿却被高定部将所杀,雍闿死后,孟获率部折返回了益州郡,而诸葛亮见不能将叛军聚而歼之便果断向高定部发起进攻,后高定败撤到邛都(今四川西昌),力战数十日后终被诸葛亮大败。高定战死后,诸葛亮再率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地界,这便是《出师表》中所说的: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其实在诸葛亮来到益州郡前不久,李恢所率的中路军便已攻破了孟获的根据地,不过未能擒获孟获,所以李恢选择了率部向南扫荡叛乱,用时也将孟获的后路给切断。时孟获向东北方向逃离,后被诸葛亮在味县(今云南曲靖)以北的地区追上,一番激战后,孟获被诸葛亮生擒。擒获孟获后,诸葛亮率大军南下与李恢会师,随后蜀军向西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分兵平定了四周部族后,这场持续三年多的南中叛乱宣告彻底平息。故诸葛亮南征最远很可能是到达了现今云南晋宁一带。

缅甸,越南说

现今缅甸佤邦以及越南北部都流传有诸葛亮的故事,且诸葛亮在当地颇受敬重。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涉足过这些地方,不过个人认为这个的可能性还是不大。诸葛亮五月渡泸,于秋末彻底击败叛军,在南中制定一系列安抚政策后折返回成都,据《三国志》记载:

“建兴三年十二月,亮还成都”

从彻底平乱到折返回成都,期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且诸葛亮战后还有不少事后工作需要处理,故再往西进入缅甸,往南进入现今越南北部的则难以在同年底返回成都,故可能性不大。不过缅甸,越南流传有诸葛亮的故事倒不奇怪,缅甸,越南与我国云南接壤,这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诸葛亮南征平叛后与南中部族建立了友好关系,故诸葛亮英明在南中部族中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曾经整理过诸葛亮的足迹,大略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案《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诸葛亮南征最远应到了滇池,也就是今云南晋宁一带。

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

另外,孟获不是蛮夷,诸葛亮一开始南征的目标是雍闽,而孟获是被雍闽派去煽动叛乱的,原因是孟获“为夷汉所服”,他在汉人、夷民中都有足够的名望。南中又不是化外之地,孟氏是南中数得上号的大姓。

从平叛后孟琰为辅汉将军,孟获为御史中丞也可侧证,御史中丞在东汉还是“三独坐”之一,有监察百官的职能。

“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

“夏,牂舸太守朱褒据郡反。先是,益州大姓雍闽反,杀太守止昂,又执太守张裔与吴。吴以闿为永昌太守,闿使孟获诱扇诸夷,牂牁太守,越嶲太守、夷王高定皆叛应闽。”——《华阳国志》

“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华阳国志》


秉笔春秋吕书生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从孔明先生自己写的《出师表》可以看出,他率军南征,在当年五月份渡过泸水,这都好理解,可是比较难理解的是“不毛”二字,我们祖国西南在一千七百多年前,那时的云贵一带,郁郁葱葱,森林遍布,这在《三国志》、《华阳国志》、《汉晋春秋》都有记载,那怎么会是“不毛”呢,当然,也有学者作出过解释,认为是“不长庄稼”的意思,还有学者认为“不毛”是音译,它本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缅甸一带。


爱上网的喵喵


我在想你提这个问题应该是最近听闻了一些学者论证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个不毛应该和英文里面的就英文读法burma,十分相似,所以你就假设诸葛亮当时出征的时候最远的地方应该打到了缅甸。

但是这一点恰恰是最令人难以信服的,从整场战争结果来看,当时诸葛亮抓住孟获的地方是云南曲靖,诸葛亮当时七擒孟获率领的南征的部队里面,到达的最南的地方是云南的玉溪。

从各种角度上来讲到达云南玉溪也是当时没有想到的事情,由于当时蜀国的将领李恢它的正确指挥之下,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南蛮部队率军到达这个地方,彻底断截掉了梦和南归的道路。与此同时,诸葛亮正面出击打击孟获的主力部队,最终将孟获擒获在了云南曲靖这个地方。

如果说诸葛亮真的到达的缅甸,那打下孟获这个事情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就是因为孟获在南方地区的威信以及它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孟获这个人来管理署国的南方,并且将这个地方经营成为蜀国的大后方,它是有用的。

如果诸葛亮抓住孟获以后继续向南方,也就是打到了缅甸这个地方,那么对于诸葛亮来讲,七擒孟获完全没有道理,还不如直接把孟获一刀给宰了,继续率领军队向南方打,留下孟获这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反而有可能添麻烦。

所以说诸葛亮应该最远就到达了云南曲靖啊。蜀国的军队最远的地方就是云南的玉溪,鱼说为什么会有这个不毛这个意思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孟获的军队里面有一定的军人是来自于缅甸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将缅甸的这种口音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一听,哦,你们是来自于不毛这个地方。

自然而然诸葛亮就认为现在蜀国的势力已经到达了不毛这个地方,因此就跟蜀后主刘禅上书的时候就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漩涡鸣人yy


蜀汉经失荆州夷陵之败,元气大伤,剩一口气的刘备西归耗在永安不愿回成都伺机再动,曹丕三路大军伐吴,孙权向刘备求和联盟,答应孙权的盟约后,油尽灯枯的刘备永安托孤给诸葛亮便撒手西去,面对摇摇欲坠的烂摊子,223年,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诸葛亮撑起蜀汉天地,东和孙权,内修文事武备,其时,曹魏见蜀汉衰弱,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纷纷写信给诸葛亮,要他认清形势向魏国称藩,诸葛亮以项羽、王莽之事比喻,把他们痛斥一番。


在刘备病危时,益州已经出现叛乱,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先反,烧掠临邛城,被陈曶平定。三国的益州主要包括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等十三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益州从刘焉刘璋父子入蜀,到刘备时期,都有一股强大的本地派在影响政权,二刘采用的都是大同小异的压制政策,刘璋父子较粗疏,刘备时以诸葛亮制定蜀科,严刑峻法绳治豪族,又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世家豪族得到较好地疏导制衡,至刘备死,南中方面蠢蠢欲动,已有造反的迹象,诸葛亮鉴于新主初上位,大力整修内政,劝课农桑,暂时对南中事放置不管。


刘禅继位第三年,准备完毕的诸葛亮率军征伐南中,南中约为现在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下有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七郡,其中一部份是原蜀汉辖下,一些地方并无归属,诸葛亮南征,用了马谡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原则,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经过七擒七纵孟获,收获了南人的心“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自此南中大安,为蜀汉贡献了大量的兵力赋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中地区从汉武时,便用设置郡县的方式,逐步的将这些地方纳入王朝管控,但效果不佳。到刘璋父子对南中所能掌控的区域也仅仅局限在犍为属国和益州郡,诸葛亮这次南征,到达的最南处应该是云南滇池。“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平定南中后,蜀汉征发南中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供给军国之用;还挑选了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为“飞军”。经过先后开拓,蜀汉疆域北至武都、汉中,西达缅甸。约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南方鹏


刘备驾崩后,刘禅年幼登基,诸葛亮奉诏辅政。东吴趁蜀汉政权交接、元气大伤之际,便唆使南中地区豪强和少数民族首领在223年6月掀起叛乱。

南中叛军构成如下:

1、益州郡:雍闿,当地汉族豪强;孟获,少数民族首领;

2、越巂郡:高定(《华阳国志》为高定元),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3、牂牁郡:朱褒,牂牁郡郡丞;

4、永昌郡:雍闿派出的叛军。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永昌郡由于刘备称帝的时候就没有太守,所以东吴就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但雍闿多次用兵永昌,均被守将吕凯和王伉所败。

由于蜀汉还没做好应对准备,先对叛将进行安抚工作。李严曾6次写信给雍闿晓谕利害,但收效甚微。诸葛亮则杀掉了朱褒所痛恨的常房,同样没有效果。两年之后,做好战备的诸葛亮率军南征。

蜀汉平叛军队构成如下:

1、西路军:丞相诸葛亮所部,为蜀汉军队主力,目标是越嶲郡。

2、中路军:庲降都督李恢所部,目标是益州郡。

3、东路军:门下督马忠所部,目标是牂牁郡。

4、西南路军:死守永昌的吕凯和王伉。

诸葛亮平叛过程

西路军和东路军同时由成都出发,在僰道(四川宜宾)分兵,诸葛亮西进越嶲郡(四川西昌),马忠东进牂牁郡(贵州黄平)。中路的李恢则从驻地平夷县(贵州毕节)出兵,直击孟获的后方。

雍闿和孟获从益州北上越嶲增援高定,诸葛亮本想在这里围歼叛军主力,却不想叛军发生内讧,高定杀死了雍闿,孟获南撤。诸葛亮击杀高定,收复越嶲郡。

东路的马忠进兵顺利,很快就斩杀了朱褒,收复了牂牁郡,之后马忠所部就停留在牂牁郡抚恤安民,没有参加后续的战斗。

中路的李恢孤军深入至滇池(云南昆明晋宁区),被两倍兵力的孟获所部包围。李恢放出粮草不济的消息,使得敌军懈怠,李恢趁势反击大败叛军,一直追到盘江以南,抄了孟获的后路。

与此同时,诸葛亮渡过泸水多次击败孟获,最终在味县(云南曲靖)生擒孟获。诸葛亮南征胜利结束。

那么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哪里呢?

最远的当属中路军的李恢,史载其进攻滇池,并“南至盘江”,按地图看的话应该打到了今云南玉溪一带。正是由于李恢的孤军深入,断了孟获的后路,最终奠定了胜局。

而战后,李恢因“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受封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最远打到了现在的缅甸地区。

这个说法源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有人认为,不毛指的就是现在的缅甸地区,因为缅甸的英文旧称为“Burma ”,读音和不毛非常相近。

而三国时的永昌郡也包括了现今缅甸的克钦邦和掸邦的东部地区。但诸葛亮并未用兵永昌,所以缅甸之说不成立。


石头说历史


诸葛亮所说不毛之地的注解,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从四川的宜宾僰道出发,是一个不起眼又叫不出多大名号,又非常难攻破的地方。《应该是僰道上最迷人的,人和马帮,毕需要从几个山洞中穿过的这段路》看是不起眼不毛之地,但是又非常难过的地方。所以有借一箭之地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