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时,九子夺嫡,乾隆死时,为何没有一个儿子夺嫡?

大清朝,有两个皇帝,对继承人问题特别闹心,一个是乾隆,一个是康熙,但这两位传奇皇帝,他们烦心的原因却大不相同。

康熙是儿子太多,太优秀,让他不知道选哪一个,最终导致儿子明争暗斗,互相陷害,让乾隆痛苦不已,而乾隆,虽然儿子不少,但是能堪大任的寥寥无几,这让他在选择储君时,也相当烦心。

康熙死时,九子夺嫡,乾隆死时,为何没有一个儿子夺嫡?

我们来看看,为何在两位明君身上,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情况?

大清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就发生在康熙时期。康熙共有35个儿子,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的有20位,这35个儿子中,9个参与了夺嫡之争,即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祯。

这9个阿哥,分成了三大阵营,分别是以二阿哥胤礽为首的太子党,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这三大阵营中,八爷党是实力最强的一支,成员有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祯。

康熙死时,九子夺嫡,乾隆死时,为何没有一个儿子夺嫡?

康熙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阵势庞大的夺嫡之争,原因有2点。

一是康熙的儿子各个优秀,都有做皇帝的能力且想做皇帝,他们身后还有诸多大臣的支持,形成了各自稳固的政治阵营。

二是康熙在储君问题上的犯错和犹豫不决。自古以来,皇位继承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但康熙却改变了规则,立了二阿哥胤礽为太子,这引起了大阿哥的不满,他一直寻找机会陷害二阿哥。同时,二阿哥自身也频频犯错,导致自己两次被废,这给了其他阿哥机会,使他们为皇位明争暗斗,互相谋害。

康熙死时,九子夺嫡,乾隆死时,为何没有一个儿子夺嫡?

诸皇子为储君争的你死我活,康熙却没有及时制止这种争斗,反而他在储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助长了诸皇子之间夺嫡的火焰,最终形成了阵势庞大的九子夺嫡。

相对康熙儿子在皇位争夺上的硝烟弥漫,乾隆的儿子则要安静很多,乾隆死时,几乎没有一个儿子参与皇位争夺,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原因有3点。

康熙死时,九子夺嫡,乾隆死时,为何没有一个儿子夺嫡?

一、秘密立储制。鉴于九子夺嫡的惨烈情况,雍正则改变了皇位继承制度,由原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变为秘密立储制,即皇帝在生前不会宣布太子人选,而是留下遗嘱,等先皇驾崩后,再告知那个皇子继承皇位。先皇在世时,各皇子不知道谁会继承皇位。因此,也就不会明目张胆的去争抢,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夺嫡之风。

二、乾隆长寿。乾隆活了89岁,做了60年皇帝,他虽然儿子不少,但是一半没活过他,这就使他少了一半的皇位争夺者,夺嫡之风自然要减弱不少。

三、乾隆儿子庸才多。相比康熙的儿子,乾隆的儿子则要逊色很多,乾隆的儿子,最出色的是五阿哥永琪,但永琪死着太早,无法接乾隆的班,其他的几个儿子,要么专研书法,对皇位不感兴趣,要么游手好闲,不成器,满打满算下来,只有十五子嘉庆,没啥大的缺点,于是乾隆将皇位传给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