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吳三桂,明末清初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大清的開國柱石功臣;有人說他是明清兩朝的貳臣賊子,也有人說他是斷送漢文明的罪魁禍首。

無論站在哪個角度來看,吳三桂無疑是一個矛盾的整合體。明亡前夕,吳三桂以山海關總兵的身份效死力於朝廷,親獲崇禎帝賜予的尚方寶劍,而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蹂躪其家人時,本欲歸降大順軍的吳三桂,臨陣倒戈打著“復君父之仇”的旗號引滿清入關,當晉升為清廷親王,擁有開藩設府、節制雲貴的至高權力後,吳三桂卻舉起了“興明討虜”的反旗與清廷混戰八年。

可以說,吳三桂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這種傳奇既是朝三暮四夾縫求生的小人之道,也是改變歷史走向的末日流觴,更是漢民族對這種無恥至極的漢奸唾棄。

然而,拋開吳三桂甘願認賊作父,積極充當滿清先導縱兵叩關的是是非非不談,以貳臣賊子的身份勒死前朝故主永曆帝朱由榔的這筆爛賬,足以讓吳三桂比肩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的秦檜。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以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話來說:“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清聖祖實錄》)。

從新主子的話裡來分析,吳三桂此人顯然就是個地地道道反覆無常的神級“人渣”。

既然是“人渣”,那麼吳三桂自獻關投清初始,真的是一門心思的打算跟滿清走到黑嗎?顯然不是。

在他投靠滿清前,由於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大將劉宗敏所擄,顧及到家人生命安全,吳三桂假意歸降大順,而以自己的數萬關寧鐵騎對抗李自成部的數十萬大軍老謀深算的吳三桂明白無任何勝算。

那麼,怎樣救下家人,又能趁著天下大亂割據一方呢?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是南面假意答應李自成部的和談提議,北面卻背地裡遣人與多爾袞商量以黃河為界平分天下。

李自成驕傲自滿一心幻想招徠吳三桂的投降,但狡詐的多爾袞卻精明的多,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抵達山海關發現吳三桂詐降立即發起了猛烈的攻勢,坐山觀虎鬥的多爾袞待吳三桂雪片般的告急文書紛沓至來時,他卻以“剃髮易服”徹底降清為條件將吳三桂收入囊中。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此後,滿漢聯軍大敗李自成部於一片石,吳襄被李自成亂刃分屍,吳三桂亦藉助滿清的勢力打著“復君父之仇”的旗號揮師南下剿滅李自成殘匪。

可以說至此,“君父之仇”皆已報,再打著這個旗號,加持擁有私人武裝的吳三桂已經不合時宜了,而吳三桂顯然沒有意思到這一點,在他聯合清軍南下討伐大西軍的過程中,吳三桂與南明福王政權暗通款曲,甚至私密信件中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吳三桂內心深處畢竟還奉南明為正朔的,但不久清廷一紙“出鎮錦州”的詔令著實讓吳三桂如芒在背。

投機小人的共通特點就是善於變臉。在經歷兩年錦州戍邊的閒職晾曬後,偽君子的吳三桂迅速變臉了,自此,再也不提什麼“復君父之仇”了,而是立刻見風轉舵,宣稱崇禎乃“故主”,並在不同場合反覆表面“矢忠新朝”的公開立場。

吳三桂這條“變色龍”前後態度180°的轉變,很快,讓清廷喜上眉梢,兩年後,吳三桂與八旗將領李國翰聯合南下滅大西、剿南明,一路上刀口嗜血殺掠無度的賣力表現讓清主甚是欣慰。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可以說,黑化至此的吳三桂徹底拋棄了所謂的“復君父之仇”,更將“漢賊不兩立”的民族大業拋諸腦後,什麼正統不正統的,只要能得到新主子的重視,只要獲得足夠大的權力,一切皆是浮雲。

吳三桂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拿出吃奶的勁兒南征北戰攻城略地大肆擠壓南明生存空間時,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迫不得已逃竄至緬甸。

但早就利令智昏的吳三桂,更是視永曆帝為升官發財的頭等功階,為此,他逼迫緬王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將其押解回雲南。

按道理講,對於前朝的亡國之君,職級再高的將領也得將永曆帝朱由榔押解回京交順治帝處理,而斷不可自行處置,但吳三桂卻偏偏逆天而行親自處死了永曆帝朱由榔。

這就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這吳三桂與永曆帝朱由榔得多大的仇恨,不經請示就妄自做主予以殺戮?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其實,拂去歷史的面紗,吳三桂迫不及待的處死永曆帝朱由榔,委實有著不得已的原因,但這些原因都是吳三桂的私心作怪,所謂政治投機客歷來如此。

殺戮清軍讓吳三桂自斷前程

根據《南明史》載:“少頃,三桂進見,初甚倔傲,見王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遂伏地不能起,及問之數至,始稱名應”。從史料的描述來看,吳三桂面對這位曾經的故主,初始傲慢無禮,當龍顏盛怒,吳三桂居然“伏地不能起”足見永曆帝的天子之氣。

而旁邊的滿人又是什麼反應呢?根據《南明史》描述:“滿兵中有藍旗章京兀兒特者,見而大憤,曰:“吳三桂食明厚祿,何無毫髮恩乃爾!”謂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為百世功。”八旗將士拜呼萬歲,爭去辮為號。”

以這段文史資料作為參考,永曆帝朱由榔即便淪為階下囚時,依舊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這讓旁邊藍旗滿洲人驚歎不已直呼:“真天子”。

不久,《南明史》記載:“統領邵爾岱牛錄下蟒出灑出,糾兵官阿爾必、嶽得濟、蘇間色、對大拜、門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餘人,自稱平漢王,刻印繕裝。乘城演劇舉事,共扈上幸漢中起義,盡殺漢中大營兵。事洩,死者二千餘人”。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也就是說八旗軍調轉槍頭打算劫獄救出永曆帝朱由榔,結果被吳三桂的大軍全部殺光。

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分析,吳三桂作為前朝遺臣,清廷本來就對其心懷戒備,而此時,他卻又殺死八旗兵兩千多人,倘若將永曆帝朱由榔押解回京,縱使吳三桂粉身碎骨也不足以平息滿清皇帝的憤怒。

畢竟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講,吳三桂始終是外人,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考慮到深層次的厲害關係,無三姑火速處死永曆帝朱由榔也就不足為奇了。

南明正朔影響力巨大

以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彌留之際的話來說:“明朝三百年正統,天意必不絕亡,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作為畢生跟大明朝唱對臺戲的農民軍造反領袖,面對民族危亡的時刻,依然視明朝為正朔,足見明朝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而當“三藩之亂”吳三桂再次借屍還魂舉起“興明討虜”的大旗時,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天下漢人盡皆反叛,土司、苗民乃至蒙古等部也紛紛吹響了反清號角。大半個中國幾乎掀起了“反清復明”的新高潮。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由此可見,明朝無論是在漢族士人中的影響力,還是在少數民族中的凝聚力都有著至尊無上的地位,將代表南明正朔的永曆帝朱由榔押解回京這個任務表面上看美差一件,但實則困難重重。

且不說雲南到北京2100公里的直線距離,在古代交通極為落後的情況下,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休想抵達帝都,而永曆帝朱由榔的巨大影響力,就促使吳三桂不得不派駐大量兵力沿途押送,否則,一旦囚徒被劫,吳三桂縱使滿身是嘴也會被滿清認定為“明朝餘孽”。

因此,與其遠距離冒險押送倒不如就地處決,如此,一則杜絕劫獄的可能,二則獨佔奇功,實在是一箭雙鵰的妙計。

邀功自重的漢奸心態

以永曆帝朱由榔怒斥吳三桂的話來說:“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南明史》),一連四問讓吳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自後不復敢見”(《南明史》)。

從永曆帝朱由榔怒罵吳三桂的話語中,我們很清楚的明白,吳三桂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小人。

吳三桂為何急不可耐的勒死永曆帝?三大緣由揭露了他的險惡用心

大凡奸佞巨滑之人,必有邀功自重的漢奸心態。而吳三桂這個明末頭等大漢奸,他邀功自重的資本除了賣命地給清廷掃除盤踞在中原大地上的大順、大西和南明等各路政權,以踩著同胞的累累白骨往上爬,最終通過弒君之舉根絕“反清復明”政治遺願,從而實現“代行沐英世守雲南之先例”。

因此,弒殺永曆帝早已在吳三桂的算計中,然而,康熙皇帝豈是那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主,待到吳三桂正式揭開了“興明討虜”的可笑虎皮大旗,義正言辭的指出滿清“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時,漢賊吳三桂在歷史的嘲笑中暴卒于衡州。

參考資料:《南明史》、《清聖祖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