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西北東北的三所工科211名校

西南西北東北的三所工科211名校

哈爾濱工程大學特色專業

船舶與海洋:

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傳統優勢專業,學科實力雄厚,承擔和參與了大多數現役的海軍各類水面艦船、常規潛艇、核潛艇、水中兵器等武器裝備的研製,是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學校還設有專業的船舶博物館,在這裡學生能看到許多世界著名船舶的模型和一些組件。

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水聲工程:

源於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聲吶專業,20世紀60年代,哈爾濱工程大學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水聲專業,現已成為我國水聲行業高層次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我國水聲技術的重要科研基地,國家級水聲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就建在這裡,每年接待許多人次的國內同行到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緊跟國際發展動態,引領了國內水聲工程相關領域的發展潮流,為我國海軍建設、海洋開發、 船舶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學院還建有聲學和水聲電子信息兩個實驗教學中心,強有力地保證了實踐教學活動正常、有序進行。

自動化:

可謂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明星專業,在許多賽事上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如全國大學生“挑戰杯” 電子設計大賽、國際數學建模競賽、機器人設計大賽等。不論是造船還是造核潛艇,都是系統工程,若沒有像自動化這樣相關強勢學科的支撐,是很難達到很高層次的。

核工程與核技術:

目前設有核動力裝置、核動力裝置測試與控制兩個培養方向,課程設置體現了以培養船用核動力設計和研究人才為主,兼顧核電站和常規電站運行人員的培養方針,大大拓寬了學生畢業以後的就業路徑,而且核動力是目前人類面對的高科技最密集、最龐雜的大型工程,雖然發展歷史較短,但是潛力是非常大的。

動力與能源工程:

學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的船舶動力裝置專業發展而成。經過50多年的發展和建設,現已成為我國艦船動力領域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現設有“熱能與動力工程” “輪機工程”和“交通運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輪機工程”為國防重點學科,“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國防重點專業。

西南西北東北的三所工科211名校

西南交通大學特色專業

交通運輸:

學院是中國最著名的交通工程學院,曾經是赫赫有名的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的鐵道管理系。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規劃、物流系統規劃及優化、駕駛員身心條件及心理測評技術、智能交通應用技術開發等學科在地鐵、物流配送、人機和環境工程、智能交通技術等方面擁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上海磁懸浮列車、長江三角洲之間的子彈頭列車,這些先進的交通工具代表著未來鐵路交通發展的方向,而西南交大正是在這方面有著一技之長。這裡還擁有交通運輸工程這個國家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在國內同類研究領域國家級學科中也是赫赫有名的!

電氣工程:

學院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學科和電子信息學科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是國家級重點學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是國家特色學科,培養出的電子類人才基本上都去往各大鐵路局,地鐵主要是依靠電力能源運行,因此許多電氣學院的學生被高薪聘請到上海、南京、廣州等地鐵運營大市。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深入,這個專業的人才也越來越搶手,校友已經遍及海外。電氣學院的“磁懸浮列車與懸浮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研究所”、“磁懸浮列車與磁力工程應用”等重點研究所和實驗室可是幾塊金字招牌,磁懸浮列車的研究國內第一,世界領先。

土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山海關鐵路官學堂建校時僅僅設有土木工程系一個系,是我國高校最早成立土木工程系的,由此西南交通大學也成為中國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發祥地。如今的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有國家重點學科“橋樑與隧道工程”學,國家級特色學科“土木工程”等優勢專業。結合西南地形複雜的特點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機械工程:

涉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表、工業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為省級品牌專業;

西南西北東北的三所工科211名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特色專業

通信工程:

陝西省首批名牌專業之一。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先進,設有通信與信息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合)以及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實驗教學中心。與華為、中興等國內知名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歷年來網上排名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茅。突出的研究成果有:我國第一個流星餘跡通信系統、我國第一套毫米波通信設備、我國第一臺共享存儲式ATM 交換機等,2003 年主持制定了無線局域網WAPI國家標準,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和國內影響。圖像壓縮系統在嫦娥探月工程中成功地完成了對月觀測圖像的壓縮任務。參與研製了高清晰度電視傳輸系統。目前在通信網絡理論與技術、寬帶無線移動通信、信道編碼與信息傳輸、圖像與視頻壓縮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電子信息工程 :

始建於1952年由我校創建的全國第一個雷達工程專業,1980年將雷達工程專業和信息工程專業整合為電子工程專業,1999年根據教育部專業調整規劃,合併電子工程專業、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成立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經過60多年的建設,本專業2007年獲首批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2002年獲首批陝西省名牌專業,是國家“985平臺”重點建設專業,建立了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具有軍事電子和厚基礎、重工程的專業特色,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始建於1958年,是國內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院校之一。本專業是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和陝西省首批名牌專業,2007年和2012年分別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本專業50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很多已經成長為科研院所所長/總工、高校學術精英、企事業技術骨幹和解放軍將軍等,在同行業具有重要的影響

微電子學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是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學下的二級學科。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是電子科學與技術的重要學科方向。本專業以培養集成電路設計理論與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高級人才為目標,以工業應用為背景。因此,通信、電子、控制、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均可報考。本專業配備有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集成電路測試實驗室、工作站實驗室、研究生專業實驗室等,提供了各種與本專業培養方向有關的實驗技術和手段。本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需要學習現代電路理論、現代電子技術、半導體器件物理基礎及工藝、集成電路設計基本理論、集成電路驗證的理論與方法、SoC設計方法學等專業課程。同時,還必須選修有關通信、控制、電氣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或計算機工程等專業的相關課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是整個電子信息科學的基礎和支柱,專業覆蓋面寬,屬於多學科的交叉學科,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陝西省名牌專業。主要學習電子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製造工藝和測試技術等。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的第二類特色專業,陝西省名牌專業,屬於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建設學科。集成電路是多學科交叉、高技術密集的學科,是現代電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術,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標誌性學科。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心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對集成電路人才尤其是設計人才需求旺盛。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現有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一個國家創新引智基地、一個重點學科實驗室、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陝西省大功率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究中心,是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教學軟硬件環境優越,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

西南西北東北的三所工科211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