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三百年,康熙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康熙呢,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由他奠定的康乾盛世几乎无人不知。一个是明朝开国之君,一个是清朝有为君主,历史上这两个人也都很有名气。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人之间,又是怎样看待彼此的呢?

首先,因为出场顺序的关系,康熙显然是得不到朱元璋点评了。而在康熙看来,朱元璋如何呢?历史上,康熙为此曾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朱元璋死后三百年,康熙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什么呢?事情还得从康熙生平一个爱好说起。

清朝皇帝里头,康熙曾经六次南巡,这样的出巡次数,不仅在清朝皇帝里头屈指可数,即使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也都十分罕见。到了乾隆那会儿,也是有样学样,以至于前些年《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剧火得不行。

不过每次南巡游历江南的时候,康熙有一个特殊举动鲜有人提。什么呢?那就是经常光顾明孝陵。

六次南巡中,康熙先后六次遣官拜谒明孝陵,自己亲自到访明孝陵也有五次。1699年的时候,康熙第三次南巡,再一次来到了明孝陵。

康熙一生很少题字,可是在这一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后300年,他在明孝陵题写下了四个字:治隆唐宋。这几个字,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却包含了康熙对朱元璋一生的最高评价。

朱元璋死后三百年,康熙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所谓治隆唐宋,也就是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康熙的字面意思是说,朱元璋把明朝治理的比唐朝宋朝还要好。

25岁参加红巾军,朱元璋28岁成为吴国公,39岁北伐,40岁就建立明朝攻占大都。被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此时才得已收回,之后朱元璋又平定了西南西北东北,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了宗主国的地位。

《成祖本纪》记载:“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唐朝创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朱元璋那会儿也有了一个洪武之治。到底怎样个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情况。

朱元璋死后三百年,康熙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福利一词,看起来似乎与古代无关,事实上并非如此。《礼记·礼运》篇描绘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历史上多少也曾出现过。

宋朝时期曾设立漏泽园,也就是朝廷设立的公共墓地,主要安葬一些客死异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以及一些因为家贫安葬的老人。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不仅加以延续,还非常尊重善待老人。

他不仅颁布诏书和法令,让县官定期为老人送去米面衣物,还通过礼部以自己的名义加以重申这样政策。为了让老人得以安享晚年,朱元璋还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允许其一个儿子免于服役。当时的孝子,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才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如果不幸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些人在家就可以享受领到钱粮,去世后官府还发放三两银子的安葬费。

朱元璋死后三百年,康熙题一四字评语,高得不行

更让人惊奇的是,朱元璋还曾在南京试验过保障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公立房。加上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养济院和其他慈善机构,可以说洪武年间,是我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

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些福利措施是难以实现的,洪武年间的经济情况由此可见。即使清朝时期,科举、学校、法律等很多制度也都是延续明朝。

一方面出于对朱元璋的敬佩,另一方面为了笼络人心,康熙每次南巡也都少不了亲自拜谒明孝陵。而且每次他都是行三跪九叩之礼,从山门磕头一直到陵墓下。乾隆时期,更是对明孝陵推崇备至。现如今的明孝陵内,治隆唐宋的石碑还健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