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导读---当截教的精英弟子们如赵公明、三霄等身死道消,通天教主的心里才有所怀疑,连赵公明、三霄这样的弟子都无法成其仙道,难不成被阐教忽悠了?

在前章里我们讲到正是有了神仙界的博弈,才有了封神一事。封神其实就是为天庭招揽人马,但纵观全书,人道不谈,各方仙神们其实对封神成为天庭人马都不感冒,甚至还颇为忌讳,都不想成为那封神榜上有名之客。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一、身死道消,自此与大罗金仙无缘。封神榜上有名之客总归是杀伐临身,然后魂归封神榜才得以封神,自此就得受那天庭节制,再无缘大罗金仙果位,神仙中人学道,无不希望能够道行精进,早日悟了那天地至理,成就大罗金仙。所以身死道消自然为神仙中人所忌讳。二、封神后再也不能超然于天地之外,封神后得由天庭节制,还要各司其职,做好份内之事。哪比得上以前神仙洞府的逍遥岁月。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坐久机关的干部在机关多潇洒,喝茶、看报,不亦乐乎。陡然间就被下放基层了,还得跟基层的同志们一起干活,还要经常加个班什么的,你叫哪个愿意呢?但不管愿不愿意,封神的工作还是要干的,毕竟天庭已是名义上的正统,急需人手。不封神,难道你叫老子、元始、通天这些个至尊掌教去为天庭打工吗?所以,封神势在必行。

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然而,毕竟下面的弟子们也都不愿意被封神,谁愿意身死道消,永远绝了得证大罗金仙的希望呢?谁不愿意居名山仙岛,逍遥于天地之外呢? 老子、元始、通天这些老师傅们也不能太直白的将门下弟子们巴巴的往天庭赶,赶谁都伤了师生情谊。但鸿钧三友必须要行动起来,因为这是老师鸿钧道人的决策部署,身为弟子要积极响应啊。三个至尊圣人面面相觑,老子说:“我徒弟少,拿得出手的也就玄都一人,老三你徒弟多,你多贡献几个名额。”通天教主也不傻:“二哥的门人也不少啊。”其实要说最急的还要数元始天尊,他不光要应付这封神一事,主要还是他的门下十二弟子还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一个不好,这十二个精英门人都要成为那封神榜上有名之客,别的门人也就算了,关键是这十二位弟子都有成就金仙之质(黄龙真人:你是在说我吗?哈哈哈),阐教如今已是比不上截教气象万千,要是这十二门人再无缘仙道,那阐教就更式微了。只见得元始微微一笑,圣人可不能把内心那份焦急直白的写在脸上,听得元始说道:“大师兄门人不多,我玉虚宫尚有不少弟子,那就让我跟三师弟来出人吧。”这样通天教主也就无话好说了。于是封神就要正式开始讨论了。对通天教主的忽悠也来了。

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首先,封神会议的会场选在碧游宫,那是通天教主的道场,截教的主场,这样就给通天教主一个心理优势:封神榜是在我这里签押的,我截教还是很被尊重的,对于封神榜的议定我截教的话语权也是很大的。这也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这就好像现在的什么国际会议放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开,我们也会感到特别的有面子一样。所以在碧游宫共议封神榜,是对通天教主的一次忽悠,相当于给通天教主一个主场的面子,实质上是给通天教主一个羁绊,这个羁绊让他在后面的阐截大战碍于此而不好出面。这就等于自费武功了,俗话说在外靠朋友,这打架还得靠师傅,阐教跟截教对仗,始终牢记这一条江湖至理,只要阐教干不过了,十二金仙、燃灯道人等阐教大佬马上有组织的杀过来了,更有黄河阵一役,阐教精英被截教门人揍得灰头土脸,老子、元始天尊两位老师傅巴巴的赶过来狂虐截教小辈人物。反观通天教主,始终不来救场,即使西岐一方天命所归, 阐教替天行道,但赶过来救几个诸如赵公明、三霄这样的精英弟子还是可以的吧?再说三霄这样的弟子素无大恶,甚至根本没有作恶,你通天教主出面,老子、元始天尊难不成还能当得你的面悍然将你的弟子击杀吗?但通天教主始终碍于当初是在碧游宫签押封神榜,不光自身不出面,还在碧游宫外警示:“紧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约束门下弟子不要前往西岐。这个面子上的羁绊让截教门人损失惨重。直到后来,总算明白过来,才找个广成子对其不敬的蹩脚借口摆下诛仙大阵,然后元始天尊和老子下山来挤兑他:“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贤弟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所以,碧游宫为封神会议主会场就是通天教主的一个大的羁绊,在此处,截教已经失了先手。

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其次,封神的名单出鬼了。在封神里貌似就通天教主不确定封神榜里面到底有哪些人,他耿直的认为两位师兄跟他在碧游宫确定的主要是如下方案:“叁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叁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 “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堕轮回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看起来这个方案很公平,就看弟子们的资质造化了,资质好的成仙,资质不好的成神,这样都没有话说。这大概就是通天教主所知道的封神榜,纵观原著,貌似通天教主并不知道封神榜里还有具体的名讳,估计直到峨眉山赵公明、三霄等截教杰出弟子身死道消,他心里可能才起疑,赵公明、三霄什么根行?那都是能把阐教十二金仙揍得灰头土脸的主,还有燃灯、陆压这两位一等一的高手也被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他们根行不深?不能成仙?但那时已经迟了,在这之前,玉虚宫借着封神榜的由头,早就将三山五岳各方神人都调查清楚了,并且在封神榜上加了名讳,大概是封神榜也是个神奇的法宝,在封神榜上加了名讳的就得受太公节制了,打神鞭一祭,只要是上了封神榜的,哪管你法力有多高,那都要被揍得不要不要的。看看,人家玉虚宫打神鞭早就准备好了的。元始天尊后来诛仙阵一战还一本正经的跟通天教主讲道理:“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弭封”。看起来封神榜是在碧游宫议定之日当面弭封的,所以应该是保密的,但通天教主还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封神会议可以在碧游宫开,但是封神大计可是玉虚宫元始天尊主导的啊,在你碧游宫开的会只是确定个大政方针,至于封神名单什么的,那是元始天尊说了算的。但通天教主在广成子到碧游宫缴金霞冠时还对广成子很大度的说:“吾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後。吾教下也有许多,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弭封,只是死後方知端的”。老实人呐,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认为封神榜当日弭封,只是死後方知端的,虽然那时心里可能也起疑了,但他还是不确定被忽悠了。纵观封神一书,一开始就有说西方度厄真人知道郑伦乃封神榜上有名之士(郑伦的来历后章再聊),还有阐教门人对上截教弟子往往威胁说“你是封神榜上有名之士”,虽然截教弟子也有毫不留情的回击道:“你才是,你全家都是”,但干过一架后,看官们是不是觉得阐教说的对啊?他们不光光是威胁,他们是真知道封神榜上有哪些人的。不光他们知道,就连西方教两位教主都知道,到头来貌似大家都知道,就通天教主不知道,也是被忽悠的挺惨。

第四章、封神榜的议定,通天教主被忽悠了(导读见正文首句)

再次,阐教十二金仙的杀劫有些莫名其妙。刚开始玉虚宫就宣称自己的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伐临身”,这也是玉虚宫取得封神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这也给截教众人一个印象,那就是自是他阐教中人杀罚临身,那该是他阐教中人被封神的居多啊,就让阐教为封神一事去头疼去吧,我截教可以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了,截教众人都暗暗的松了口气,毕竟谁也不愿意身死道消啊。事实上阐教也是这样跟截教讲道理的,后面文殊广法天尊阻拦九龙岛四圣之一的王魔追杀姜子牙时就说道:“。。。。。。吾阐教犯了杀戒。。。。。。道友你截教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为甚麽恶气纷纷,雄心纠纠?。。。。。。”当然文殊广法天尊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没能阻得了王魔赴死,九龙岛四圣那是封神榜上有了名的。到了这里,阐教的杀伐临身已经变了,杀劫变成了杀戒了,最后那就是杀截了,杀了截道中人就行了杀戒了。阐教的一个“红尘之厄,杀伐临身”,不光光取得了封神的主导权,还迷惑了截教,到最后才明白,人阐教犯的是杀戒,截教受的才是杀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