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景德鎮市,別名 “瓷都”,

春秋時屬楚東境。九江郡番縣地。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新平鎮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元代,浮樑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改稱為縣。

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瓷器

景德鎮因瓷器而聞名,在宋朝之前景德鎮的人口,經濟、文化基本上處於落後狀態,因為當時的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到了宋朝景德鎮的人口數量開始迅速上升。隨著北方因為戰亂遷移過來的人口增多,這些南遷的勞動力帶來了北方高超的制瓷技藝,工具。而景德鎮當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別的土質為燒製精美的瓷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制瓷工坊

宋朝的統治者對瓷器燒製相當重視,建立了一系列的官窯,景德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隨著北宋的滅亡,大批的制瓷藝人來到景德鎮。當時景德鎮已經出現了系統的分工技術,按照工序不同,由專門的藝人進行製作,大大提高了瓷器製作的專業度和精美度。商業的雛形已經出現。

公元13世紀,馬可波羅來到中國東南沿海,見到一個巨大的港口,在他的遊記中寫下了他的如實見聞,“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馬可波羅筆下寫的刺桐就是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而這些堆積如山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陶瓷。宋元時代,大量青白瓷瓶、碟、罐……源源不斷地從這裡穿越重洋,散落於亞美、歐洲。這些獨特的瓷器,既以中國紋飾為本,又融合了全球各地消費市場的口味。這些瓷器基本上由景德鎮通過水路運送過去。

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漕運碼頭

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繁忙的瓷器貿易

元代以前瓷器的燒製比較單調一刻花、劃花、印花為主,釉色裝飾貧乏。元代研發出的青花,開創了再白瓷上繪製的新時代,稱為中國瓷器史發展的新時代。它一出現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發展,使瓷器生產出現空前的繁榮階段,這其中景德鎮的藝人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探尋“瓷都”景德鎮的制瓷歷史

元青花

到了明朝景德鎮的制瓷業達到了頂峰,景德鎮稱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所做瓷器不僅數量大,質量精美,而且品種多,遠銷海外。明時期科學家宋應星在其著作“天工開物”中寫道:合併數郡,小抵江西饒郡產。另一明代官員則寫道:為天下窯器所聚口共民繁榮,甲於一省,火光燭天,夜不能令人寢,戲日之口,四時雷電鎮。

時至今日,景德鎮依然是中國瓷器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景德鎮的歷代藝人不斷總結,繼承,創新燒製出更加精美的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