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抑郁症的学生,该休学吗?

糖很甜1999


我一个表妹18年暑假的时候去精神科确诊了抑郁症,当时医生也建议她休学住院,她找了我聊聊,现在已经重新拥抱生活了。所以我想,患有抑郁症的学生,该不该休学有3个点需要先做出区分。

1、真的“患有抑郁症”吗?现代社会网络发达,网上有许多关于抑郁症的讯息,有什么表现,如何诊断,怎样治疗。所以首先“患有抑郁症”是自己感觉的,还是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给出的诊断?如果是自己感觉的,你需要再进一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不一样的,这里面需要一些专业的区分。而网络上的资料不会告诉你其中真正的差别。如果是第二种,已经确诊,那么你的抑郁症程度如何呢?轻度抑郁症,一般不建议休学,中重度也要看情况给出建议。

2、“抑郁症的学生”。确实,大学生是较容易患上抑郁症的群体,来自家庭的支持变弱了,与寝室同学的人际关系也常令人焦虑,再加上世界的美与丑、好与坏全部展现在面前难以分辨,还有即将踏入社会生活的压力……这些都是处于人生变化期的大学生要独自面对的。大学生心理上还不是非常成熟,在处理这些压力时,往往采取拒绝接受、逃避的方法,这又进一步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3、休学究竟代表着什么?它可不止在家待一年那么简单。当亲朋好友来问,为什么不继续上学时,“患了抑郁症”这个原因一定会带来很多不理解。不止亲朋好友,生活轨迹改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它可能并不会对抑郁症的缓解有帮助。


我表妹去年暑假抑郁症的时候,非常想去住院。我只和她说了几点,那是家里人,说的是掏心窝的话,现在分享给大家。

现在都说抑郁症那么多,是真的“抑郁症”吗?很多人非常焦虑,觉得我做什么都没兴趣,提不起精神,我抑郁了。可那仅仅是抑郁,最多算是抑郁情绪,还算不上抑郁症。构成抑郁症,需要抑郁情绪长达两年。像我表妹,只有一个月不到,很显然不能诊断抑郁症。精神科医生给她诊断中重度抑郁症的原因,更多是商业考虑。就像到医院看病,现在大家都知道,小病容易看成大病,因为医生给你开药、让你开刀医院才有收入。抑郁症现在的诊断也是这样。诊断为抑郁症才能让你再来,开药、住院。

得了抑郁症真的需要停止当下的生活吗?我觉得不一定。大部分人确实是因为在目前的生活环境里出现抑郁,但这并不代表就是目前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你的抑郁。在学校抑郁了,回家就不抑郁了,这不一定,也许回家更抑郁了呢。但是具体什么原因导致抑郁,要看自己,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都不同。我更建议选择心理咨询师做短程咨询(1-3次),来确定自己抑郁的原因,而不是贸然自我做判断。也许一次心理咨询后,你就知道了自己的原因所在,并能与它和解。那还休学干嘛呢?


如果你也是一枚抑郁中的大学生,别灰心,我愿意陪伴你跨过抑郁。

可以留言更详细地讲一讲你的具体情况,或许我能听懂。


周远山讲心理


是不是抑郁症当然需要规范诊疗,“诊”和“疗”,是先“诊”后“疗”。医生对于抑郁症的诊断绝对不会出于商业考虑,而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既要遵循生物学依据,也要遵循心理学和社会因素考虑。就以国内标准来说,抑郁症四个标准,缺一不可。症状学标准、病程的标准、严重性标准以及排除的标准,而不是想当然的诊断。大多数抑郁症均达到中至重度标准,不是几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从客观出发,不是每个患者都可以短时或者几次咨询就可以缓解,个案也不能代替普遍。对于抑郁症,一直有提及,是符合重度精神障碍的特质的,社会功能受损,具有复发性和复燃性的特征等等。因此是不是抑郁症,需要得到确诊,特定年龄,特定应激所产生的抑郁情绪或者短期抑郁症状也不一定是抑郁症。

回到题目所提到的学生与抑郁症的问题。同意有答者提到的,有缺乏家庭支持引起。也有经济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沟通的不顺畅,学习压力过于巨大,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冲突因素等等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学生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说过了,先诊后疗,说说关于“疗”的问题。一直呼吁需要更为重视,但是许多患者或者家人更难以去接受药物治疗的模式,而往往很多时候这是不可忽略的阶段。轻度抑郁障碍可以通过单一心理治疗缓解,也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如治疗周期、系统支持等方面。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均需要时间去支持,急性期治疗期8至12周,巩固治疗期9个月,康复期2至3年。在急性期,巩固期或者康复期的前阶段,可以通过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就是说,疾病都已经这么严重了,强行要求患者去学习,只会加重心理负担,加重病情。因此,休学未免不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建议抑郁症还是不要排除药物治疗,该药物还是得药物治疗,而关于心理治疗何时介入的问题,可以在治疗开始的时候介入,也可以待急性期缓解后进行。康复期则可以通过各种系统的调节达到疾病的进一步恢复,这时学习,运动,劳动都是一种调节,建议降低学习期望值,不要一味追求成绩而造成增加压力,应该把学习当做一种康复调节。


一盏茶的恬静


患有抑郁症的学生,该休学吗?

这些日子,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的信息,说明关注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也说明,患抑郁症的学生和成年人也是越来越多,并且无论是病人本人还是家人,都很无奈,找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学生得了抑郁症,如果已经确诊,可以先请假,请假以后积极治疗,等治好了再去上学,上学的过程积极调整,逐渐康复。这时不要觉得请假或休学耽误学习,实际是学不进的,白白耽误时间延误病情。

如果是家长,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万万不可嫌弃抱怨。

众多的抑郁症患者,是很多家庭蒙上阴影,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尽快康复。


霍体清


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一位父亲的看法。这是一例真实的案例,当他的儿子得了抑郁症后,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当你看完之后,也许可以启发你,得了抑郁症后是否应该去休学。

“我大概认为,抑郁症是由于缺乏家庭支持而引起的。你没有可以谈心的人,我知道这点,是因为我儿子患抑郁症时,我感到无法向任何人谈这件事。当然,我也不能找家庭以外的人去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父母告诉说,家里人的事情只能让家里人知道,不可外传——你不愿邻居、朋友,知道你家中的这种事情。

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是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于是,我结婚后,家里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在自己的问题自己处理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你就很善于戴上面具,隐藏自己的事情。你不想因为让人们知道你的问题而损害自己的形象。你只是希望问题会自行解决。这就是我成长的背景,我就是这样长大成人的。我想我也是以同样方式对待我的孩子的。

我把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他的早年生活——一种不好的家庭生活。我的第一个妻子和我不进行思想交流。所以,我们不是好父母。我深感内疚的是,作为父亲我没有给予儿子应有的支持。我感到我没有做好他的后盾。那时我一心想做的事是:保持家中一切安宁,当儿子患了病后我内疚,感到力不从心。

我想如今抑郁症被看成一种疾病,而不是患者自身的问题,这都是因为有关抑郁症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使我们对它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尽快寻求专家指导是很重要的。我总是会首先采用传统疗法。如果所有其他方法经过尝试都失败的话,我才会考虑一些新的疗法。我相信,如果人们把病情拖得太久,他们会给自己制造麻烦,这是因为病情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不是越来越好……。”

当你读完这位父亲的话,我想你自己会作出决定的。



银川—鸣心理


如果你是学生 抑郁症中度就要休学了 因为学生压力异常的大 休学后一定要系统的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休养生息。家长不理解的 让他们看我的视频 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学生 心理性 生理性抑郁症混合的很多。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 我们学校就有不少抑郁症学生,当时只知道一些学生不上课回家了,现在回想才知道是抑郁症。学习压力是一大块心理压力,晚自习到很晚 早自习很早不够休息又是一块生理性的煎熬。所以一定要尽快调节 在还不严重的时候马上调节好。这个病越拖越难治。

我视频里有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希望能帮到您。也有相关抑郁症解说 还会继续更新下去 希望对您有帮助


精神食堂青蛙


我觉得最好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休学,心理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千万不要自己武断决定。如果确诊后是抑郁症,治疗是必须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可以咨询分析后选择。轻度抑郁症患者可以采取心理治疗或中医调理。中度及中度以上患者则需要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好了。

作为学生,即便是轻度抑郁,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压力大,家人兄弟姐妹又不在身边,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很可能就憋在心里,低落的情绪得不到适时疏导,难免会加重病情。所以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进行治疗,不要怕耽误学习而影响了治疗。有健康的身心,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要是严重抑郁症患者更应该抓紧时间治疗,现在因学生抑郁症引起的悲剧并不少啊,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夕若兮


我父亲重度抑郁过,我是陪他一起走过来的,他有自杀倾向并有过预备行为。后来经过长时间坚持服药,逐渐好转直至完全康复,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没有复发且非常健康。严重的时候睡眠不好,封闭不与人沟通,烦躁,食欲不振稍微影响生活质量。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是否休学。但是请相信一定会康复的。


流浪汉206712436


先休学再说。学生抑郁很大可能是学业上和来自同龄人之间的压力。

先暂时离开这个环境。

为什么我那么确信需要这样。因为我曾经也是那个学生。

最后的结果是,身体烙下一身病,学习成绩也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人生路很长,没必要现在去争取一年两年!


解放自由人


一定要区分是抑郁症状,还是专业的医院,经过系统检查后下的确诊的抑郁症。抑郁症状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通过自身的调节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及治愈的可能。但已经确诊的抑郁症还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配合治疗更好,当然就需要休学了。放下面子,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孔祥安说


学再多的知识也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身心都健康的人。你觉得一个身心都处于病患状态的人还能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自如吗?做人做事要分得清本与末,做人不怕知识学的少。就怕不会取舍,不懂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