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吗?如今已变了模样!

《西游记》作为一部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神话小说,描写了不少与西北的地理和历史有关的人和事,虽然纯属神话,但也能在现实中寻觅到它的影子。流沙河便是其中一例。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记载:唐僧师徒三人行过黄风岭,来到一片平阳之地,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师徒们惊叹不已。但见岸上有一块石碑,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四行真字:“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便是小说中对流沙河的描写。

目前全国被称作“流沙河”地方有五处:西双版纳的流沙河,四川省汉源县的流沙河,河南省的周口流沙河,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古称流沙河),甘肃省临泽县境内的大沙河(古代也称流沙河)。因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行程所限,他往返均未经过西双版纳、四川、河南三地,所以《西游记》中描写的“流沙河”与这三处无关。

在黑河东岸,有一块石碑,上刻“通天河”三个大字,下有两行小字,右为“径过八百里”,左为“亘古少人行”。这些文物记载说明,临泽“流沙河”古已有之,且晾经台、高老庄、牛魔王洞等西游记的传说皆流传于此,所以临泽“流沙河”的情形与小说《西游记》中描写的颇为相似。

位于临泽县的大沙河,古称嗈河,清代称响山河,又名梨园河,大沙河是梨园河出山入川后的别称。这么多的名称,其实就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历史和流段的不同叫法。大沙河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锅盖沟,自孤山子入临泽县境,全长40.7公里。由于上游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入川后因河道平坦,大量的泥沙开始沉积,因此称为“流沙河”。它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最大支流。

你还记得《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吗?如今已变了模样!

治理后的临泽县大沙河

大沙河历史悠久,据《创修临泽县志》记载:“响山河在临泽县城南九十里,又名梨园河。源出祁连山阿吉峡,汇合番地多流数泉,由梨园口出,经沙河镇,至鸭暖乡汇入黑河。泛时可运巨木;冬季结冰,河水则干;夏秋以后,山洪暴发,辄阻行人;雨过天霁,洪水即干。河底卵石,下流系细沙。”然而,今天的大沙河早已没有《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大水狂澜,浑波涌浪”的那种浩渺和气势。

小说的流沙河曾是沙僧的领地,其险可让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望而却步。但随着岁月变迁,季节更替,全球气候变暖,祁连雪线上升,上游水量减少,导致大沙河长期断流、泥沙淤积、污染严重,《西游记》中的“流沙河”被人们遗忘,一度承载着美丽传说的大沙河嬗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河。

为了再现大沙河的昔日美景,2009年春天,临泽人民拉开了 “举生态旗,做水文章”的序幕,大沙河上机声隆隆,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短短的几年时间,相继实施了河道整治、污水治理、路桥配套、绿化美化、水域景观等分项工程,形成了大沙河沿河特色优势产业带、城市景观带的大格局,昔日灰头土脸的戈壁小城,以一幅江南水乡般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这条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已经再现出美丽的环境。

伫立亲水平台,漫步林间小道,近观两岸草绿花红、绿树成荫,远眺揽月桥现代而漂亮。平直、宽阔的滨河路依偎于大沙河岸,清凉四溢的林荫道蜿蜒幽静,古典而厚重的五湖桥横跨南北,壮观的揽月桥飞架东西。巨龙似的泄洪明渠平卧于河床之上,把大雨后的滔滔洪水安全送出;新建的人工湖波光荡漾,交相辉映……一处处河岸景观,向世人彰显了“戈壁水乡”的无限风情,体现了临泽人民特有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2017年,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石生猴王》《高老庄的故事》《流沙河的变迁》《牛魔王与红孩儿》等《西游文化与临泽》电视纪录片在临泽问世。同时,为了重塑流沙河流传广泛的西游文化遗存,临泽县启动实施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依托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深入挖掘以流沙河、牛魔王洞、高老庄、晒经台等自然景观与西游传说相融合的西游文化。

如今,大沙河两岸构筑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美景,演绎着“中国枣乡”特有的内涵、底蕴和价值,大沙河畔已成了临泽城的外滩,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消暑散心的胜地。

来源:《中国水利报》2019年1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