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否卖国,历史中真正的谯周又是怎样的呢?

安德冰


其实谯周不算卖国,毕竟益州本地帮派根本就没承认过蜀汉是他们的国家。

对他们来说,蜀汉只是一个过渡的政权,他们心中的国家是曹魏,抑或说是占领着正统地位的北方政权。

益州集团的“天命论”

早在刘焉治蜀时期,益州本地土著就一直在宣扬“天命论”,论据就是那句自西汉武帝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代汉者,当涂高也”。像益州巴西阆中人周舒、蜀郡成都人杜琼这些益州大儒、豪门,就是坚定的“拥曹反刘”联盟领袖。谯周则是他们得力门生。

周舒应该是最先散布这“代汉者曹”言论的人,曾有人特意就“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东汉谶言,去请教他。周舒回答:当涂高者,魏也。(当然那时候曹魏还没出现,不过由此也证明,周舒等人是不愿刘氏主掌益州的)

至于杜琼,曾与谯周讨论天文,谯周就周群的当涂高者为魏的理解请教,杜琼回答:“魏,乃观阙的名字,正对着道路而显得高耸而立。并且自汉代开始,官职皆称为“曹”,低级称“属曹”,吏卒称“侍曹”,此殆天意也”。

需要注意的是,杜琼也是劝说刘备称帝的主要人物之一,而当时曹魏已立,所以我说蜀汉对益州士族来说,大概只是一个过渡的政权而已,迟早还是要归入曹魏的。

而作为集二人大成的谯周,在周舒和杜琼死后,自然也就成了这一言论的主要宣传者了。谯周大肆宣扬的言论是:刘备的备字是足够了的意思,而刘禅的禅字不就是禅让的意思吗?而曹魏的曹字,就是众多、高大的意思。

谯周说:“众多而高大的自然天下归心;那足够了准备禅让的,又会有什么后路和前途呢?”这一观点在蜀汉当局是很有市场的,谯周甚至还写过《仇国论》,明确表示对姜维北伐的不满。姜维北伐是从刘备、诸葛亮时期就定下来的政策,谯周公开反对,不就是明摆着否定蜀汉的统治吗?

可就算这样,谯周也没受到蜀汉朝廷的任何处罚,只是自己气不过辞职回家,继续著书立说,宣扬“亡国”理论。所以对谯周等人来说,他们不是卖国,而是救国。对他们来说,国家之上还有天下,蜀汉当局早已不得人心,数十次北伐无功而回,又劳民伤财,让这个政权灭亡是刻不容缓的事。

而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谯周的学生,他也认为蜀汉灭亡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因为谯周才最终保住了成都百万人口的生命,保住了刘氏一家的前程,这都是谯周的功劳。


狐史首丘


提到谯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劝主投降的事迹。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邓艾攻克江油,刘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及邓艾入阴平,百姓受到惊扰,逃进山野,无法禁止。邓艾长趋直入,逼近成都。刘禅于是召群臣商议对策,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于是回归正题,要讨论谯周是否卖国,得看站在什么角度。

谯周劝刘禅投降,他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蜀国百姓,对百姓而言,他就是有功之人。

可也有人评价说他卖国,比如用王夫之:“蜀汉还在,天子还在,他这么处心积虑游说投降,简直就是想断送刘氏江山!”国破家亡之际,他不战而劝主投降,所以得了坏名声。


会翻跟斗的蓝星


刘禅都不抵抗,臣子们为谁尽忠卖命?谯周只是说出了刘禅的意思罢了,保全了蜀地数百万民众的生命,避免了战端一开伏尸千里。谈不上卖国。

顺带提一句,最近刚去过南充旅游,百度地图上的谯周墓是错的,找了几圈都没看到,当地人也不清楚。


半夜如同半生长


我对这个人不熟悉!


游璃子


识时务者为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