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河的廣南色

廣南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我省的壯族聚居地區。作為明清貢米的八寶米因產於廣南縣八寶鎮而得名。八寶鎮無可比擬的日照條件,恰到好處的雨露滋潤,滋養了自然天成的八寶稻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八寶壯族人民更創造了絢麗多姿的稻作文化,就像一塊活化石,記錄了整個壯族社會、經濟、文化的歷史發展概貌。

由南向北,從峰叢群山中蜿蜒盤旋繞到八寶鎮區,然後向北匆匆離去,兩岸和山腳是平坦的稻田和依山傍水的壯族村落。一程山水,一程風雨,始終滋養著八寶鎮。

八寶河的廣南色

河野的村子是彩色

八寶河發源於廣南縣八寶鎮的河野村,河流穿村而過,像一條玉帶,飄忽其間,驚喜便從這裡開始蔓延。

河野村的河道兩岸是蒼翠的山巒,群峰綿綿,矗立在原野上。山體不大,卻十分陡峭,唯我獨尊,緊緊地把河野抱在懷中。山上茂密的樹木,在陽光下青翠著,山形樹影,與山下的河流交相輝映,清晰地倒映河中,美不勝收。山腳處,河道漫溯過的地方是稻田。

八寶河的廣南色

河道上的風雨橋連接著村莊與外界,橋身玲瓏別緻,中間的橋洞加上它的倒影,像極了十五的圓月。漫步橋上,藍天白雲飄逸而過,清澈的河水在橋下靜靜地流淌,小橋、流水、人家,正是詩裡的意象。

八寶河的廣南色

風雨橋上非常熱鬧,不同時代和空間的“人”聚集在這裡,遊人激動欣喜,他們卻養尊處優,獨自清閒,這是一些稻草編織而成的人,有溫文爾雅的古代宮廷人物、騎著車的現代俊男靚女……還有動畫裡的唐老鴨、米老鼠等等,五顏六色,碰撞出河道兩岸的彩色風光。稻草人是廣南人關於稻作文化最溫暖的記憶,總是能喚起人們對故鄉的眷戀、對稻鄉最特別的情感。所以每年的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行稻草人藝術創作大賽,用藝術手法來展現廣南稻作文化。沒有美麗的語言,他們像一朵時光,反覆地被遊客書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被鐫刻在每一棵樹前。

八寶河的廣南色

沿河而建的壯族民居在進村前就最先撞入眼眸,五彩斑斕,在稻浪中佔盡了風頭。走近看,這村屋外牆上畫滿了即將“跳躍而出”的動物。這原來是精心設計的3D牆畫,長頸鹿栩栩如生,巨輪也即將破牆而出,村莊內的樹木也被畫上了松鼠、貓頭鷹等動物。據瞭解,為迎接廣南世界稻作文化旅遊節,河野村經過藝術家們近兩個月的藝術彩繪創作,化身為五色村莊·七彩村落,幾十棟房屋全部塗上七彩顏色和巨幅畫作,既有本土壯家節日場景,也有宮崎駿筆下的漫畫角色,整個村莊煥然一新,充滿了藝術氣息。

八寶河的廣南色

豐收的稻田裡是金黃色

河野每一座青峰矗立的山下,都是良田肥地,金黃滿秋。田疇地壟間,一個個稻穗挺著大大的肚皮,膨脹得就像要破裂一樣。接受瑟瑟金風吹拂的稻田,像大海泛起了波濤,沉甸甸的稻穗,靦腆地低頭微笑,稻花稻浪泛起的溢香,深深地俘虜了河野的匆匆過客。

這時,除了河野村,整個八寶鎮都正是豐收的時節。

八寶河的廣南色

八寶鎮喜收稻穀充滿了儀式感。為了傳承和展現廣南傳統八寶稻作文化,九月中後旬一直到國慶節期間會舉行稻作文化旅遊節,以廣南縣城蓮城以及八寶鎮為兩個主會場,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

在八寶,以大片金黃稻田為背景,舉行秋收禮祭:結合稻作勞動的“官撒種”“開秧門”“關秧門”“打新米”等傳統生產環節,展示廣南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祭祀禮儀。此外,還會有皇家御田貢谷拍賣會,邀請知名米企、農企參會,以皇家御田貢谷為拍賣品,進行拍賣。

八寶河的廣南色

這個地方的秋天與稻草人總是很配,今年的文化旅遊節將吉祥物“米寶”的設計暨稻草人藝術創作大賽也提上了日程。

八寶河蜿蜒、清澈,除了看,玩場也不少。在節慶期間,河道上有玻璃艇漂流、句町勇士泥人大戰、比基尼美女潑水狂歡等活動。暢玩一番後,可在鎮上參加長街宴,品嚐今年的新米。夜晚來臨時,天南地北的人在八寶河邊點亮河燈、放飛孔明燈,許下自己的心願……玩累了、吃飽了,在稻田裡支起帳篷來一場與星星的對話,露營音樂節、啤酒浪漫夜、營火晚會……翌日,還舉行寶蓮蹬公路自行車賽、勇士敞篷越野車百里綠道遊以及句町王的盛宴等活動慶賀豐收之喜。

八寶河的廣南色

山谷裡的飛瀑是素淨的白

八寶河的盡頭在三臘村。

穿過一片片稻田和綠林,在廕庇的山坡處便能聽到一陣巨大的轟鳴之聲,接著再走20餘米,就能看到一條白練般的飛瀑,名為三臘瀑布。美麗的八寶河在這裡垂落了!

三臘的壯語意為三條河溪彙集的地方,古稱響泉瀑布。從清刻《廣南府志》中有記載。經測量,三臘瀑布的總落差為120米,瀑布水面的三臘瀑布斜線長達200餘米。不過,這樣說也還未能道出三臘瀑布的真面目。

八寶河的廣南色

三臘瀑布,還有“犀牛鼻孔”石道,石道的途中,有一高14米、直徑3米的溶石,宛若一隻天造花瓶亭亭玉立在石道旁,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瓶”,上有口,中有肚,下有底,寬大的瓶口處還生長有各種蘭花和其他奇花異草,清香飄逸,令人神往。三臘河水像一股巨大的水柱從犀牛山的“犀牛嘴”直落而下,將山劈成兩半後,便勢不可擋地飛落至谷底。水霧飛濺,水聲轟隆,像雷鳴,似虎嘯,震耳欲聾。

八寶河的廣南色

第一瀑簾寬20多米,落差40米。奔騰直下的瀑水形成了一個3畝多寬的水霧蒸騰的水潭。瀑簾背後的岸壁上,還隱藏著一個水草叢生的水簾洞,相傳此洞是清代僧人高功法師賽姆米收藏經書的“藏經洞”。第一道瀑簾的水由水潭左拐而下,形成第二瀑簾。這道水簾寬20米,落差36米。

奇妙的是,飛瀉而下的水簾,在中段又分成左、右兩道水簾,最終又共同跌入一個水潭中。

水潭中有一塊巨石,距瀑簾約50米,朦朦朧朧隱藏在空濛水霧之中。枯水季節,潭水下降,這塊巨石就像一個巨大的“人頭”露在水面,“人頭”的“鼻子”和“眼睛”分別可見。

這個潭,傳說是高僧賽姆米洗浴的地方,所以當地人把潭中的這塊巨石叫“人頭石”和“姆米石”。

第三簾瀑布的簾面雖然比上面兩簾稍窄,但落差卻達50米,其氣勢比上兩簾更為磅礴。水簾直落,水珠飛濺,白浪翻卷。

河水經過幾番跌落,留給遊人足夠的精彩之後,便奔騰咆哮流向另一片崇山峻嶺之中了。

八寶河流經的地方,風光無限。

圖:梁雲芬、柴俊(部分圖片由廣南縣委宣傳部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