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日本兵對大佐這個職位夢寐以求呢?

司馬長史


在眾多影視劇中可以發現,日本兵的最大目標幾乎就是大佐了,為什麼日軍士兵會以這樣一個職位為自己的目標,大佐的職位到底有多高呢?

許多影視劇中關於普通士兵對大佐職位的追求,其實大部分是假的,普通的日軍士兵就算打一輩子仗,立下再多的戰功,也是萬萬沒有可能晉升大佐的,這跟日本的軍官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普通士兵無論表現如何出色,也是不可能進入軍官階級的,當上士官就已經是極限了,大佐這個職位到底如何晉升,又有著怎樣的權力,讓許多人最這個職位如此瘋狂呢?

日本在軍制上模仿的是德國軍隊,他們實行的是精英制度,這樣的制度決定了如果普通士兵,沒有經受過陸軍學校的教育,是絕對不可能在職位上更進一步的。


日軍分為兩種,一種是職業的,另一種則是非職業的。職業軍人從小就要進入陸軍幼年學校,沒有在這個學校學習過就不要考慮晉升軍官的事情了。

不過進入這所學校的條件並不嚴格,只要在青少年時期報考了,身體指標合格,在眾多報考人員中脫穎而出,就能夠進入這所學校,各行業的人那麼多,進入這所學校的難度其實不大。

二戰時日軍的兵力十分匱乏,島國潛力差的缺點在二戰中完美的暴露了出來,為了在前線獲得優勢,日軍在全國範圍內強徵了眾多士兵,這些人來自各個行業,有的可能之前在做商人,有的可能是企業職工。

這些人進入軍隊以後都是普通士兵,他們沒有進入過陸軍幼年學校,自然沒有晉升軍官的機會,他們一生,能走到士官這個職位也就到頭了。相對的,進入過幼年學校的,如果沒有考入軍官學校,他們想要成為大佐的難度也很大的,一旦成為了軍官,也就意味著他們需要面對的危險會少得多。

在日軍中,高級軍官與將領全部都是軍官學校的畢業生,普通士兵一輩子都是沒有機會成為高級軍官的。大佐這個職位在眾多職位中也只比將軍低一級,在沒有少將職位的日軍中,成為大佐意味著成為了將軍的候補人員,而想成為將軍就需要從陸軍大學畢業了,這又是極其困難的。

大佐的權力類似於上校,但又比上校高一些,手中一般掌握三千多軍隊,與旅長的權力差不多,從少年時期開始,能否成為高級軍官就已經定下了,普通士兵就算努力一輩子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影視劇中諸多士兵以成為大佐為榮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他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成為大佐。日本侵略了中國十幾年,自然也死過許多將領級人物,對話戰場被擊斃的將領大概有四十餘人,這些人中大部分還是死後被追封為將軍的。

成為大佐的難度很大,想要擊斃他們的難度更大。在戰爭中,基本上只有在取得全面優勢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擊斃軍中的大佐。對於大部分軍官來說,大佐就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魏青衣




在《亮劍》電視劇中,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一網下去撈到了一群大魚,被他幹掉了一個少將和6個大佐,就連李雲龍的好朋友楚雲飛也激動的不行,說他是一員福將。

李雲龍的原型人物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王近山中將,1943年,王近山接到黨中央的命令率部前往延安保衛黨中央的安全。在韓略村附近伏擊了日軍,結果在戰後清點中發現這中間有一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箇中隊長,原來這是日軍的一個戰區觀摩團。



大佐在日本軍隊中是一個相當高的職務,基本上等同於我軍中的團長。日軍的普通士兵當然夢寐以求的是能夠當上大佐,哪怕是當上中佐少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解放軍的部隊中,一名普通士兵能當上班長都已經相當不錯了,並且最終是要轉業回鄉的。一名軍校畢業生剛畢業從排長做起,混到四五十歲能夠當上團長基本上也是夢寐以求的事,就更不要說是一名普通士兵了。



在二戰期間,日軍對軍官採取的是九等制,也就是將佐尉,每個等級又各分大中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佐是非常高的一個關係,已經非常接近少將了。

大佐可以擔任的職務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等。如果能夠擔任中將師團長身邊的參謀長,那這個大作的權利比少將旅團長還要大,甚至在一些日本軍隊中,有大佐軍銜的師團參謀長基本上等同於少將。


在日本軍隊中分了16個等級,分別是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後邊還有準士官、曹長、軍曹、曹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加在一起共16個級別,從普通士兵開始往上升,就算2~3年升一個級別,升到大佐也有20多年。如果中間戰死了或者戰敗被處罰,就根本沒有機會升到這個位置。

因為在日本軍隊中歷來都有以下抗上的習慣,雖然佐官不是將官,但手中仍然有很大的權力。畢竟一個大佐最差也是一個聯隊長,手下有3500多人並且是多兵種混合,由炮兵、機槍兵、步兵等組成。



從表面上看,普通士兵有可能成為大佐,甚至成為將官。實際上這一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普通士兵往往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當上幾年兵如果沒有戰死,基本上就退役還鄉,結束軍隊生涯。

日本陸軍推行的是精英制的培訓和管理模式,只有接受過陸軍幼年學校教育中間的優秀生才能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一般都能晉升到中佐,但也基本就到頭了。

日軍軍官向晉升為大佐就要面臨下一個挑戰,基本上必須是陸軍大學畢業。陸軍大學招生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必須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未滿30歲且服役兩年以上,軍銜必須是中尉以上。進入初審以後還要複審,在陸軍大學存在的64年間也僅有3485名畢業生,可以說是比中國的高考還要嚴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張作霖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拉幫結派。如果你沒有在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學習過,就算能力再突出,也基本上被排除在了晉升的行列之外,想當上大佐那根本就只能是白日做夢了。


新知傳習閣


凡是夢寐以求的,都是擠破腦袋都不可得的。對於一個士兵來說,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的無非就是升官發財娶老婆。不要說日本,就算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拿破崙老人家早就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至於說到日本的士兵對大佐這個職位(準確來說並不叫職位,大佐只是一個軍銜)夢寐以求,還要從日本的軍事教育體系和軍銜劃分說起,雖然全世界的軍隊都存在軍銜等級之分,但是日本的這個軍銜等級劃分還是有點特殊的。

參加二戰的日本陸軍起源於明治維新以後,當時日本的軍事效仿德國。而在軍事教育上,日本奉行“精英教育”的體系。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可以當大佐,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的戰功和軍事能力決定的。而成為大佐的最關鍵因素就是你是不是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認同的精英人物。日本的精英人物有兩種,一是明治維新以前的貴族,二是明治維新以後新興的權貴階層。他們共同組建了日本的精英社會。對於大多數普通士兵來說,想成為大佐的一個大前提就是你首先得是一個精英。而精英這個詞,要嘛是社會大變革重新洗牌所得,要嘛是從孃胎裡帶著。

在日本,軍官是一種“職業軍人”,啥意思呢?普通士兵服役期限有明文規定,和平期,兩年就退役,若遇到戰事,可重新入伍。但是軍官不一樣,軍官是職業化的。可以說是鐵打的軍官,流水的兵。而成為職業軍官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時期就被招募到陸軍舉辦的各種軍校接受軍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之後學習期滿再自行去考軍校。而普通士兵則是一種臨時工,或者合同工,合同期滿或者工作任務結束,就可以捲鋪蓋走人了。軍官繼續招呼下一屆士兵。

對於日本的普通士兵來說,軍官就是一個鐵飯碗。不光有穩定的收入,還能減少被殺死的幾率,畢竟打仗先衝上去的是普通士兵嘛。至於大佐,那就是高級公務員了,誰不想做呢?由於日本二戰期間並沒有准將軍銜,所以日本的大佐軍銜實際上很高的一個軍銜,能夠當上大佐的人,日後是有很大可能進入陸軍高層的。所以對於大佐的要求更高,不光有顯赫的出身,還得有高學歷,出眾的軍事才能。這樣的難度,別說是普通士兵,就算是一些軍官也是難以達到。所以只能是夢寐以求了,畢竟夢裡啥都有了。


木劍溫不勝


在各種跟抗戰有關的歷史電視劇中,大佐是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軍銜,按照日本軍隊內部的分級制度來說,日本的大佐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上校,是距離將官僅有一步之遙的高級軍官,至於其他的中佐、少佐則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中校、少校。


在當時日本的軍隊中,他們的一個軍類似於我們的一個集團軍、一個師團類似於我們的一個軍、一個旅團類似於我們的一個師、一個聯隊類似於我們的一個旅或者團、一個大隊類似於我們的一個營、一箇中隊類似於我們一個的連、一個小隊類似於我們的一個排。

日本的大佐,主要擔任的就是當時日軍聯隊長的職位,相當於日軍的團長或者旅長。

不過因為日軍當時的武器普遍比我們強大、日軍士兵的戰鬥素養也遠比我們高的原因,所以當時日本的一支聯隊戰鬥力絲毫不比我們一支師差。


除了擔任聯隊長之外,日本的大佐還可以在旅團或者師團裡擔任參謀長,這些職位的權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軍隊士兵基本沒有出頭路

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中,雖然士兵們的晉升都非常困難,但是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對晉升的渴望。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於很多士兵們來說,將官、校官、尉官等高級軍銜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不過在軍隊擁有著那麼森嚴的等級升遷制度下,日本的士兵們基本是沒什麼出頭路的,他們拼死拼活、運氣爆發,也才可能升遷到相當於上士的曹長位置上,想要成為將軍、佐官、尉官,幾率無限等於零。

日本的陸軍成員要想升級到高級軍官的位置上,有一個首要條件,那就是必須得入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或者陸軍大學。

其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不僅培養了大量的日本將領,也為我們培養了大量的將領或者軍閥,民國時期軍界很多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就有不少人是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走出來的。

而蔣介石更是入讀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下屬的預備制學校東京振武學校,可見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對中日曆史影響的重大。

一般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基本都能被授予一個少尉軍銜,運氣好的話,後來是很有可能成為一名大佐的。


而陸軍大學的學生相比於士官學校的學生,所能獲得的升遷幾率要更大一些、未來的可能將會更加的遼闊。

至於日本的海軍跟日本陸軍差不多,也有著類似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的學校。

所以說這就是日本軍隊中的大佐職位,日本的士兵之所以會對大佐職位夢寐以求,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士兵天然對高職務的渴望,正如同工廠裡面的工人一樣,明知道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上升的機會,但是內心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做老闆的夢。


孤客生


日本兵對大佐是不可能夢寐以求的,這輩子也不可能夢寐以求的,因為很簡單:求也求不上。二戰時期(包括以前大多數時候其實也是)鬼子陸軍的軍事學歷教育體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別說佐官了,就連絕大多數(粗略統計起碼佔95%以上)的尉官都是正兒八經的軍校畢業生。普通的士兵服役期也就兩年,表現極為出色的話可以升任軍曹,再往上升那就是曹長,然後就碰到職務晉升的天花板了。至於士官(日軍把軍官叫做士官,各國軍隊普遍叫士官的東西日本叫軍曹),那就不是你一個大頭兵該想的事情。

士兵是別想當大佐了,普通的下士官想當大佐可也不容易。我們之前說到鬼子陸軍的學歷教育體系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這裡還得加上一句:是一個極為變態的繁文縟節的到處都是坑和天花板的精英教育體系。普通的軍校生甫一入學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分派分層分類,諸如有些人走的是陸軍幼年學校的路子,有些人走的是高中畢業直接考陸軍士官學校的路子,這裡就得分類;有些人在學校裡親皇道派,有些人親統制派,那更得劃清界限勢不兩立;大家畢業了下部隊,有些人下常備師團,有些人去陸軍省或參謀本部,得,再分個派;接著所有人準備考陸大,有些人考得上有些人考不上,那就再分個層吧;陸大畢業進不進軍刀組,進去以後你就可以開宗立派了,進不去的話那不好意思您還是低人一等。

一般來講,如果一個日本學生從陸軍幼年學校開始接觸陸軍,一路讀上去讀到陸士畢業,中間沒有因為皇道派與統制派的內鬥而耽誤了晉升,沒有因為226事件這種大新聞站錯了隊,沒在中國大陸戰場或者東南亞、太平洋戰場翹了辮子,那麼在“終戰”之前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當上大佐的;如果有幸真的考進了陸大,而且同時不犯以上同樣的錯誤,那麼當上大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不過你得注意好時間,比如辻政信那是1931年陸大43期畢業的,一路打到終戰也只當上了大佐。如果比這個畢業時間更晚,當上大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所以,想當大佐也是真的不容易。

軍武次位面


日寇的大佐軍銜相當於中國的大校軍銜,屬於將官級別。二戰日寇的軍銜分為將、佐、尉三級,每級又分為大、中、少三等,一共三級九等,獲得大佐軍銜就相當於准將了,再立功的話就可以升為少將了。大佐的實際權力比較大,可以掌控一個聯隊,而日寇的一個聯隊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團。大佐可擔任的職務有: 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雖然主要以大佐擔任,但由於其屬於不同的系統並在師團長 (中將) 身邊工作,實際權力比下面的少將旅團長還要大。師團參謀長在日寇內部也被視同為將官!


日寇一個步兵聯隊編制為:人員3747,馬526匹,各種槍2590枝,各種炮14門,擲彈筒76門,非機動車256輛。日寇的一個步兵聯隊最高指揮官軍銜一般為大佐,一個聯隊的戰鬥力可以抵抗中國一個步兵師。日寇聯隊有日本天皇授予的軍旗一面,這面旗幟是聯隊創建之初授予的。獲得大佐軍銜且執掌一個聯隊,就可以經常和軍旗接觸,相當於面見天皇。保護軍旗對日寇而言是光榮的事,他們全聯隊陣亡前,通常都會把軍旗燒掉。
一般能做到日寇大佐這個位置的人,都是不簡單的人,他們不僅要有更高的指揮能力,而且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跟更徹底的執行力。日本軍隊沿用了佐官這個比較傳統的稱呼,而沒有使用西方校官,就是看重佐官這層次對軍隊的影響力。對於每一位日本士兵來說,能夠被提拔到大佐那是畢生的夢想,當時日軍對於沒有出生背景的士兵最多就是升職成少尉,只有在軍校畢業受到日本陸軍參謀本部認可以後,才能允許再次升職。因此大佐一職是日寇基層軍官最在意的軍銜,一旦得到就意味著得到日寇軍部對他能力的認同。


據粗略統計,在1931年到1945年這14年抗戰中,中國軍民共擊斃侵華日軍大佐83人,活捉1人。森秀樹是日本關東軍騎兵大佐,1932年年底夜宿在遼寧莊和縣土城子時,被“大刀會”首領鞠抗捷率領2500人突襲,森秀樹穿著貼身鎧甲,在混戰中刀槍難傷,後被鞠抗捷一刀砍了腦袋,他大概是在我國死的最慘的日軍大佐了。



大秦鐵鷹劍士


這是個偽命題,二戰時期的日軍士兵一輩子都別想爬上大佐軍銜(稱為職位是錯誤的),無論是穿越還是開掛都不行,能在戰場上因為表現出色提個軍曹或曹長就算是燒高香了,而大佐軍階,則是可夢寐卻不可求的。因為二戰日軍的等級非常森嚴,而近代以來日本陸軍採取的是“精英制”軍事教育體系,它決定著普通士兵根本沒有機會成為佐級軍官。



首先要搞清楚,軍官是“職業軍人”,並且由於二戰日軍沒有“准將”軍銜,大佐已經是非常高級別的軍官,絕不是抗日神劇裡“大佐遍地走,少佐多如狗”的情況,普通軍官晉升大佐便已非常困難;而士兵則是招募的“非職業軍人”,和平時期服役兩年就回家了,戰時可以重新入伍。

怎麼成為職業軍人呢?日本的近代陸軍教育體系師從德國,它的第一個層級,是在青少年中根據體質、志願等條件擇優招錄到“陸軍幼年學校”中,經過三年學習訓練後再去報考軍官學校,也就是說,職業或非職業軍人在少年時期已經區分開了,所以鬼子軍官思想被毒化很深,作戰比較頑固。



二戰日軍共有士兵、士官、尉官、佐官和將官五個基本等級,沒有進入過陸軍幼年學校的鬼子,想爬進後三個等級門都沒有。

日語中把軍官稱為“士官”,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其實是“日本軍官學校”,只有陸軍幼年學校的優秀學生,才能繼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也只有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才能成為職業軍官,從少尉或者中尉幹起,二戰日本軍隊的所有低級軍官和高級將領,全部出自陸軍士官學校,這是世界唯一的特例。



而普通士兵都是徵招的義務兵,農民、工人、商人、教師各行各業都有,甚至有可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但他們與軍官的唯一區別,就是沒有讀過幼年軍校和士官學校。所以日軍普通士兵想成為軍官,首先就有二個過不去的門檻。

這還不算完,即便一個士官學校的畢業生當上了軍官,就算他趕上了戰爭,其軍銜也一般升到中佐也就到頭了,因為日軍的大佐軍銜是最大戰術單位步兵聯隊長的標配,已跨入高級軍官行列,也是將軍的預備期,如想成為大佐聯隊長,還需要跨過第三道門檻:陸軍大學。



陸軍大學的招生則更為苛刻,它並不是敞開報名的,而必須是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在部隊服役兩年以上、軍銜為中尉或大尉、年齡未滿30週歲,且由部隊長推薦才可以報考。陸軍大學還要進行初審和再審兩次考試,能夠被錄取者不到陸士畢業生的10%,陸軍大學存在的64年間,只有3485名畢業生。

陸軍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的三級教育體系,是日本陸軍“精英制”職業軍人、中下級軍官、高級軍官的培養順序,大佐作為高級軍官的一階,以及通往陸軍高層的節點,如果軍官沒有陸大的學歷幾乎是不可能的,要麼是有特殊功勳,要麼就是戰死追授,更何況普通士兵呢?


度度狼gg


鐵打的士官,流水的軍官。

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那我就跟大家講一個故事,老虎仔薛嶽在抗戰時期曾經有過一個壯舉,就是差一點圍殲了日本人,一個整師團,也就是106師團。

但是就在這場戰役的最末段,日本人仍然用飛機空投了兩百名軍官扔在了交戰領域,很多人都感覺很奇怪,說日本人這場戰爭必輸無疑了,為什麼不空投一些士兵呢?或者說物資也行,偏偏要空投這些軍官呢?

事實上,這些軍官都是日本的低級軍官,在日本人看來,這是低級軍官實際上就是一些消耗品什麼意思?每次戰爭開始,到最激烈的時候,都是這些軍官帶領著自己士兵衝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說在日本的眼中,這些軍官的陣亡率是特別高的。

只有你不斷的往上面爬,你的職位越高,權重越大,那裡才能夠躲在指揮部裡面才能夠將這個證王的概率給縮減下去。

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低級軍官的當然一抓一大把,死的那特別多,但是越往上那陣亡的那些高級軍官也就越少。

日本人的大佐應該是對應的是連聯隊級別的,至少是一個加強團團長或者是人數再多點一個旅的旅長。

手底下好幾千的人吶這種人是這幾千人的保護對象,也就是說在戰場上面這樣的話,他的自己的生存環境也就更加好一點。與此同時,植物到了大作以後的更容易接觸日本高層,日本高層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小團體,你比如說最著名的海軍全是薩摩藩的,陸軍全是長州藩的,你只有和這些人接觸的時間比較多了,你才能夠真正的進入日本高層去掌握一些你應該想要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權利。

所以說對於很多底層的軍官來講,一方面軍人的榮譽就是不斷的創造戰功,不斷的向上爬,不斷的贏得榮譽。與此同時,拿到這個大佐級別的軍官以後,事實上自己的生命已經有了保障,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自己擦了把指揮刀往前面衝,那你目標明顯,(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別人打你也打的很輕鬆,當然最後一條,那就是能夠接觸日本高層接下來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

你說那些真正有腦子的日本軍官能不拼了命的往上面爬嘛,畢竟往上面爬了就是自己生命的保障啊,但是說實話,這些日本大佐級別的軍官,這個職務一開始就已經差不多內定了,或者換一句說法,必須得滿足某些苛刻的條件,你才能夠獲得這個大佐的軍銜,一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是一個職務,那死的人也多了去了。


漩渦鳴人yy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俗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現實是:不僅大多數士兵永遠不能當元帥,甚至連一些將軍也當不了元帥!

(日本士兵照)


回到本題目,舊日本陸軍官階森嚴,士兵和軍官之間、將官和校官之間都是層次分明的,不是你努力就能如願的。更要命的是,日本皇族也不可能坐直升飛機升官的!普通人的晉升之難可想而知。(這一點日本人做的算好的,晉升不靠關係)

(日本陸軍軍銜)

我們來看看日本帝國時期的日軍軍銜。

一、軍官軍銜

大元帥(日本天皇)

元帥(德高望重的大將)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注意:(1)日本的大將、大佐、大尉分別對應西方國家的上將、上校、上尉;

(2)大佐、中佐、少佐其實是上校、中校、少校。

(3)日本的軍銜和蘇聯的、我國(新中國)等國家的軍校有些不一樣的。

(4)日本的元帥一般是天皇和一些資歷高的大將,元帥一般沒實權(包括天皇,天皇是大元帥),只是一種榮譽職位。

二、士兵軍銜

準士官(准尉);

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注意:日本的曹長、軍曹、伍長等名稱,應該是沿用我國古代的軍官稱呼(如杜甫有首詩《房兵曹胡馬》)。應該類似於班長一類的職務。


士兵能升軍官嗎?

答案是:不可能。日本有正規的晉升制度和軍事院校,沒讀過軍事院校的,是不能升為正式的軍官的。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想當日本“皇軍”軍官,必須讀這個學校。中國近代很多名人也就讀這個學校,如蔡鍔、何應欽、閻錫山、孫傳芳、湯恩伯等)



(日本陸軍大學,據說能進去的軍官都是“精英”,但實際上培養出來的都是好戰分子!)

一個年輕的普通日本男人(日本帝國軍隊是沒有女兵的),想進入日本軍隊,必須要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培養的是日本中下級軍官,能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是以少尉軍銜進入部隊實習。這部分軍官如果一直在部隊上工作,通常升入中佐的軍銜就該退役了。這些軍官升入中佐都很困難的,據說能晉升大佐的,一般只有戰死以後追封(中佐追封大佐)。


那麼怎麼成為日軍的大佐(或者將軍)?一般來說,普通軍官(少尉、中尉等)想成為大佐必須提升自己的學歷——讀陸軍大學。陸軍大學的學生,只要表現沒問題,據說十年之後都能升大佐,但是能不能當將軍就不一定了。


那這個學校好考嗎?我們來看看——

陸軍大學校報名資格為:

1. 在(日軍)部隊工作2年以上,28歲以下的歩、騎兵中少尉。

2.在(日軍) 部隊工作1年以上,30歲以下的炮、工兵種中尉。

報名要求:品行方正,勤務精勵,身體強健,頭腦優秀,所屬部隊長官推薦認可。


以上可以看出,普通低級軍官中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好的,還必須獲得部隊長官推薦。這兩個條件已經很難了。更要命的是:日本陸軍大學每年只招收50名新生!日本陸軍這麼多的少尉、中尉,能脫穎而出的可真是人才了。


日本歷史上爆發了一次“二二六事件”,就是一群青年軍官帶領士兵犯上作亂。這些青年軍官的主謀有好幾個都沒有辦法考陸軍大學了(年齡超標),如安藤輝三、野中四郎等。


綜上可以看出,普通士兵是沒資格當大佐的,因為普通士兵上面還有什麼曹長、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舊日本軍隊中,一個士兵敢嚷嚷自己要當大佐,估計早被上述這些人一巴掌扇死了!


小林品歷史


筆者就稍微寫的詳細些吧。

首先,這個題目就錯的一塌糊塗,現在就沒有很確鑿的證據證明有這種說法,一個日本兵加入軍隊的終身目標就是當大佐。這個問題反倒像是所謂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改編。

看到有人提到所謂的軍官學歷,筆者就先把那個問題按下不表,先說一些日軍大佐的一些情況。

實際上,日軍中的大佐,筆者主要說日本陸軍,從一些軍人的生涯來說,大佐就相當於是自己軍職的頂點了,一些在陸軍士官學校,還有海軍兵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就相當於是現在所謂的軍校生。這類人如果沒有繼續讀陸軍大學,他們就不可能升職成為將軍的可能。在晉升時間上來說,如果是40多歲升到大佐,那接下來的四五年,能否成為將軍的可能性就變得未知了。就好比在戰場上的失利,日軍106師團的某大佐幹了八年,還是個大佐軍銜。

但是,話說回來,日軍大概因為軍種缺人等關係,還會出現沒有陸軍大學的大佐升到將軍的情況,就比如阿部規秀,此人只是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但因為日軍內部調整的關係所以升到將軍,類似的還有小島吉藏。

除了升遷的可能性以外,日軍一些地方的最高指揮官,像陸軍的特務機關,這裡的特務機關指的是日本陸軍滲透到佔領區內部的政治部門,不是指間諜組織。這個部門的最高一把手往往是大佐軍銜。就比如松井石根和松井太久郎。這二人分別做過,哈爾濱特務機關長和張家口特務機關長。任職軍銜都是大佐。

日本海軍的一些技術部門的主管最高軍銜也可能是大佐,就比如1945年,在華投降的日軍海南島海軍設施部指揮官是邊見尚義大佐。

除了這些地方的部門之外,日軍中的大佐,不管是日本陸軍還是日本海軍,往往都是部隊中在將軍以下的軍銜最高者了,如果排除掉升遷的可能性,日軍部隊中,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將領擁擠的情況。也就是說,像日軍的師團這一類部隊,不會說有好幾個將軍存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師團長為中將,兩旅團步兵四聯隊的師團,旅團長為少將。師團長的參謀長只是大佐。從這個結構上來說,大佐軍銜是相當高了。在後期的日軍師團中,會出現有旅團,不設聯隊,有聯隊無旅團的這兩類師團。聯隊長的頂頭上司就是中將師團長。一些師團長能直接指揮步兵聯隊以下的大隊大隊長,大隊長大部分是中佐或者少佐擔任。

另外,日本海軍中還會出現重要艦艇的艦長是大佐軍銜的人事安排。航母飛龍號末代艦長是加來止男大佐,輕巡洋艦“神通號”出現過自殺的艦長,水城圭次大佐。在美保關事件中,“那珂號”艦長是三戶基介大佐。

此外,還要補充一點,這一點和下文提到的日本軍隊簡歷有關。正如上文所說,因為日本軍隊會出現部門缺人的情況。同等軍銜的大佐,也許不能指揮得了日本陸軍中的其他部隊,就比如說日本將軍是不可能指揮得了航空部隊的。再有,日本海軍在出現艦長陣亡的情況是,優先考慮的不是同等職位者的人選,而是同等學科在軍艦上人員名字,日本海軍中的一些指揮官,往往都是同一學科的畢業生。而日本陸軍則會出現下一個繼位者,此前沒待過陸軍部隊的莫名其妙的怪事。

說到日本陸海軍的軍校教育,可能現在人會覺得日本人很吃錯藥。但在日本軍隊中,確實如此。

日本軍隊的軍制,從歷史上看,可以說根本就不是西方制度。如果找例子,日本軍隊尤其在軍官升遷的問題上,模仿的是中國唐朝的府兵制。現在中國人不研究這個制度,所以在關於抗戰的各種傳媒中,犯的錯就會是一塌糊塗。

我們中國人說的部隊軍官升遷,按照一些人的理解,就比如說連長當營長,或者是營長當團長。那這個升官的軍人到哪裡去當官?日軍軍人中可不是在自己原來部隊中當官喲!如果出現什麼在原來部隊當官,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十有八九就是腦殘的人在胡說八道了。

日本軍隊的軍官,尤其是少尉以上的軍官,在一些情況下,不需要到地方的幼年學校去讀軍校,甚至不需要去當大頭兵,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招收民辦初中畢業的學生,西尾壽造,今村均等人都是在中學畢業後考入軍校。

在畢業後,這些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生,立刻就能被分配到各個部隊中去當少尉。日本海軍也是類似。軍校畢業後,起碼是個下士官。

以阿部規秀來說,他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第八師團當少尉,僅僅只看此後在師團的履歷,那阿部的經歷,就是極其混亂。升為少佐後的阿部,先是在第十八師團當參謀,後來去第十二師團當參謀,不久,又調到近衛師團去當大隊長。升為中佐的時候,要去第二十師團,幹大佐時候,回到孃家第八師團去當聯隊長,當少將時候,去第一師團當旅團長。而且日軍師團個個相隔千里之遙。讀者會說,當個軍官就跟西天取經一樣,日本人腦子進水了?

按照中國的府兵制來說,一個特點就是將兵不識,不會讓軍官在部隊中獨大,以免將部隊變成軍閥武裝。此外,因為這個軍官換的實在太快,所以最熟悉部隊的人,反而就是那些無法升遷,或者是沒有陸軍學歷,在地方招募的平民,在成為老兵後,一輩子最大可能就是當個中佐以下的官職,這類人往往就是日軍部隊作戰中的核心,而軍官因為初來乍到,老兵看不起軍官,乃至瞧不起將軍都可能。一些師團長就不可能有效指揮的路手下的師團,尤其是老資格的師團。像是第四,第五這類師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